扇唇羊耳蒜

扇唇羊耳蒜

附生草本,較高大。假鱗莖密集,近長圓形,長2—3.5厘米,直徑6—15毫米,頂端或近頂端具2葉。葉倒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紙質,長16—46厘米,寬1.7—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有關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扇唇羊耳蒜
產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山谷陰處石壁上,海拔1000-2400米。不丹、錫金、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阿薩姆。產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山谷陰處石壁上,海拔1000-2400米。不丹、錫金、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阿薩姆。

種拉丁名:Liparis stricklandiana Rchb. F.
種別名 :
國內分布:產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於林中樹上或山谷陰處石壁上,海拔1000--2400米。
國外分布:不丹錫金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度阿薩姆。
海 拔:1000-2400
中國植物志:18:095
組中文名:附生羊耳蒜組
組拉丁名:Sect.Cestichis Thou ex Lindl,Gen.Sp.Orch.Pl.29.1830.——Liparis grex Coriifoliae Ridl.
屬中文名:羊耳蒜屬
屬拉丁名:Liparis
亞族中文名:羊耳蒜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Liparidinae
族中文名:樹蘭族族拉丁名:Trib.Epidendreae Humb,Bonpl.et Kunth
亞科中文名:蘭亞科
亞科拉丁名:Subfam.Orchidoideae
科中文名:蘭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綱中文名:單子葉植物綱綱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態特徵

附生草本,較高大。假鱗莖密集,近長圓形;總狀花序長·822厘米,具10餘朵花;花苞片鑽形,長5—10(一12)毫米;附生草本,較高大。假鱗莖密集,近長圓形,長2-3.5厘米,直徑6-15毫米,頂端或近頂端具2葉。葉倒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紙質,長16-46厘米,寬1.7-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柄,有關節;葉柄長4-17厘米。花葶長16-45厘米;花序柄扁圓柱形,兩側具翅(翅寬1-2毫米),近花序下方具1-2枚鑽形不育苞片;總狀花序長8-22厘米,具10餘朵花;花苞片鑽形,長5-10(-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長7-11毫米;花綠黃色;萼片狹倒卵形、長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長4-4.5毫米,寬1.5-1.8毫米,先端鈍,邊緣外卷;側萼片常略寬於中萼片;花瓣近絲狀,長4-4.5毫米,寬約0.5毫米,向上端稍變寬;唇瓣扇形,長4-4.5毫米,上部寬5-6毫米,先端近截形並具短尖,前部邊緣具不規則細齒,基部收狹,近基部有1個扁圓形的胼胝體;胼胝體中央貼生於唇瓣上並向前延伸而成寬闊、粗短的肥厚中脈;蕊柱纖細,長3-3.5毫米,近直立或稍向前彎曲,頂端具狹翅,??可岳┐蟆]艄?孤炎賜衷殘危??7-8毫米,寬約5毫米;果梗長3-5毫米。花期10月至次年1月,果期4-5月

分布及環境

(一)分布

產廣東南部、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北部至東南部,不丹、錫金、印度也有分布。

(二)環境

生於林中樹上或山谷陰處石壁上,海拔1000--2400米。模式標本采自印度阿薩姆。應紹舜(1990)認為台灣產的LiparisnakaharaiHayata和L.taiwanianaHayata均應併入本種(台灣蘭科植物彩色圖鑑2:582-586),而林贊標(1977)則主張併入大花羊耳蒜L.distansC.B.Clarke(台灣蘭科植物2:222-225)。由於未能看到台灣標本,難以作出確切判斷,這裡暫時採用林氏觀點,以待今後的進一步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