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果草

扁果草

扁果草,屬於毛莨目,毛茛科,唐松草亞科。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等。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種中文名:扁果草
種拉丁名:Isopyrum anemonoides Kar. et Kir.
種別名 :扁果草
科中文名:毛茛科
科拉丁名:Ranunculaceae
屬中文名:扁果草屬
屬拉丁名:Isopyrum
國內分布:在我國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新疆。
國外分布:在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和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扁果草
扁果草

海 拔:2300-3500
命名來源:[bull. Soc. Imp. Nat. mosc. 15: 135. 1842]
中國植物志:27:468
英文植物志:6:275

分 布:西藏、青海、甘肅等

生 境:海拔2300-3500米的山坡草地或林中
繁殖方式:種子
習 性:陽生

簡介

狀莖細長,粗1-1.5毫米,外皮黑褐色。莖直立,柔弱,高10-23厘米,無毛。基生葉多數,有長柄,為二回三出複葉,無毛;葉片輪廓三角形,寬達6.5厘米,中央小葉具細柄,等邊菱形至倒卵狀圓形,長及寬均1-1.5厘米,三全裂或三深裂,裂片有3枚粗圓齒或全緣,不等的二至三深裂或淺裂,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葉柄長3.2-9厘米。莖生葉1-2枚,似基生葉,但較小。花序為簡單或複雜的單歧聚傘花序,有2-3花;苞片卵形,三全裂或三深裂;花梗纖細,長達6厘米,無毛;花直徑1.5-1.8厘米;萼片白色,寬橢圓形至倒卵形,長7-8.5毫米,寬4-5毫米,頂端圓形或鈍;花瓣長圓狀船形,長2.5-3毫米,基部筒狀;雄蕊20枚左右,花葯長約0.5毫米,花絲長4.5-5毫米;心皮2-5。蓇葖扁平,長約6.5毫米,寬約3毫米,宿存花柱微外彎,無毛;種子橢圓球形,長約1.5毫米,近黑色。6-7月開花,7-9月結果。
在我國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新疆。生海拔2300-3500米間的山地草原或林下石縫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和蘇聯中亞地區也有分布。

扁果草之東北扁果草

東北扁果草IsopyrummanshuricumKom.
毛茛科RANUNCULACEAE||扁果草屬IsopyrumL.||東北扁果草IsopyrummanshuricumKom.
東北扁果草,東北天葵
根狀莖長而橫走,生多數鬚根和紡錘狀的塊根;塊根長4-10毫米,粗1.3-1.7毫米,外皮近黑色。莖直立,高10-18厘米,無毛。葉基生,少數,為二回三出複葉,無毛;葉片輪廓近三角形,寬達6厘米,中央小葉具細柄,近扇形,長8-15毫米,寬15-20毫米,三深裂,深裂片倒卵形,頂端具3個鈍圓齒,表面綠色,背面色較淡;葉柄長5.5-7.5厘米。花序稀疏,含花2-3朵;苞片葉狀,下部的二回三出,形狀似基生葉,最上部的苞片一回三出,小葉三深裂;花梗纖細,長1.5-6毫米;萼片5,白色,橢圓形或狹倒卵形,長6.5-7.5毫米,寬3-3.5毫米,頂端鈍;花瓣倒卵狀橢圓形,長約3毫米,沿下緣微合生成淺杯狀,具長約0.4毫米的短柄,基部淺囊狀;雄蕊20-30,長約5毫米,花葯寬橢圓形,長約0.6毫米;心皮(1-)2,子房狹倒卵形,扁平,長約3毫米,花柱長約2毫米。
分布於吉林及黑龍江。生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地針闊混交林下的濕地。模式標本采自黑龍江哈爾濱。
塊根藥用,在黑龍江一帶作天葵子的代用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