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斯杯網球賽

戴維斯杯網球賽創始於1900年,是國際網壇聲望最高的世界男子團體錦標賽,至今已有102年的歷史。

簡介

戴維斯杯網球賽是每年一度的世界男子網球團體賽,也是世界網壇層次最高,影響最大的國際性團體賽,由國際網球聯合會主辦,是除奧林匹克網球比賽外歷史最長的網球比賽。因系美國人戴維斯倡議舉辦,並捐贈銀質獎盃授於冠軍隊,故名"戴維斯杯網球錦標賽"。第1屆於1900年在美國波士頓舉辦,僅美國和英國參加,戴維斯本人是美國隊的隊長又兼運動員,並在當年的比賽中帶領美國隊以3:0戰勝英國隊捧走獎盃。由於參加國家的增多,1923年起分為美洲區和歐洲區,兩個區先進行分區預賽,然後再決賽。1981年開始採取分為兩級的升降級比賽的辦法。1952年由於參賽隊的增加,除原美洲區和歐洲區外,又增加了一個東方區,分3個區先進行預賽,然後產生次冠軍隊,再向上屆冠軍隊挑戰。1966年歐洲參賽隊劇增,又從3個區分成4個區,即美洲區,東方區,歐洲A區,歐洲B區(非洲國家參加歐洲B區)。1970年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研究討論競賽規則的改革,較多國家認為衛冕國家以逸待勞,迎戰疲憊不堪的挑戰隊,未免太有失公允,所以自1971年通過了一項決議取消了"挑戰賽"制度,從1972年起冠軍隊也毫無例外地必須從第一輪開始比賽,至於決賽地點的選擇,由抽籤決定。這想變革從此再也不會出現象美國和澳大利亞那樣,年復一年的壟斷這桂冠的局面。

相關事件

隨著比賽歷史的增加,原有的制度不再適合新的形勢,所以戴維斯杯比賽的規則也隨之而改變。分別在1980年7月和1988年兩次對規則做了比較大的修改,把原來的東方區改為亞太區,又分為亞太1組和亞太2組,水平高的在1組。1組、的上下半區各出線一個隊。把原歐洲A區,歐洲B區,改為歐非區1組,其中仍分為A區和B區,每區的前兩名出線參加世界組的資格賽。又增設了非洲區2組和歐洲區2組。所有區的2組水平都是該區較低的。這樣,亞太區1組,美洲區1組和歐非區1組的A區和B區,各出線的2個隊,共8個隊,進入世界組的預選賽,同當年世界組16個隊中第一輪被淘汰的8個隊抽籤對陣,捉對廝殺,勝者升到第二年世界組,成為16強爭奪戴維斯杯,負者回到各區的1組,第2年在戰。

比賽機制

戴維斯杯比賽採用4單1雙,5場3勝制。 無論哪一級的團體賽,比賽時間都是三天。第一天兩場單打,第二天一場雙打,第三天又是兩場單打。第一和第二天為5盤3勝制,第三天為3盤2勝制。獲得戴維斯杯次數最多的國家有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法國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