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昌烈士

戴德昌烈士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5年4月他帶領20餘名獨立團戰士跳出外圍作戰,途中不幸與敵軍遭遇,經頑強戰士,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全部壯烈犧牲。

出生於一個農民家中。幼年從父習武,後入蒙館、經館讀書8年。18歲時,回鄉種地,農閒造紙,春夏放排,秋冬狩獵。1924年,與堂弟戴福昌一道外出經商,先後到過武漢、洪湖等地。這期間,聽到有關共產黨的傳聞,視野得到開闊。1926年春節前夕,回到家鄉。春節期間,中共鎮南中學支部黨員吉夢來前往他家,兩人一見如故,並經吉夢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初夏,中共冷水坪黨小組成立,任小組長。他與全體黨員走村串戶,發動民眾,組織農民協會,建立農民自衛隊,並擔任隊長。北伐軍入鄂後,帶領農協會員和自衛隊員到冷水坪、藕塘、廈鋪、楊芳林一帶打擊土豪劣紳,開倉分糧。1927年8月末,率農軍百餘人參加了攻打通山縣城的戰鬥。大革命失敗後,回到家鄉。在民眾掩護下,重建了中共冷水坪黨支部,任支部書記。1928年春夏,與中共通山縣委取得聯繫,並加入縣游擊大隊。1929年冬,受通山縣委派遣,回家鄉領導革命,任中共廈鋪區委委員,帶領廣大農民分田地,建立區鄉農民赤衛隊,辦學校,建工廠,擁紅擴紅……。1932年6月下旬,組成中共修武崇通縣委與縣蘇維埃臨時政府,任縣委委員、縣蘇維埃臨時政府主席。後在修武崇通縣蘇維埃政府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縣蘇維埃主席。同年10月,龍港失陷,鄂東南道委機關遷入通山境內,鄂東南兵工廠、紅軍總醫院、紅軍被服廠等後勤機關先後遷至冷水坪的深山溝中。身為縣蘇維埃主席的他,親自安排紅軍後勤機關駐地,動員民眾節約糧食和物資,保證紅軍的供給。他以身作則,動員自己親屬搬進茅棚,騰出房子讓紅軍傷病員住。他全家帶頭吃薯渣、吞野菜,節省糧食給紅軍吃。他唯一的女兒秀君高燒幾天幾夜,他也捨不得動用一粒軍糧給孩子吃。縣委其他領導同志知道後,給孩子送來一碗米粥,可憐剛滿7歲的孩子已離開了人世。1934年3月中旬,鄂東南道委遷入冷水坪。為保證道委機關的物資供應問題,他挑選了年輕力壯、機智勇敢的小伙子組成運輸隊,專門負責下山購買緊缺的藥品、棉花、鹽及糧食。同年冬,國民黨汀泗橋駐軍運到一批物資,他同金保林、戴國家等周密商量後,帶領戰士們趕到汀泗橋。天剛黑,戰士們在敵據點周圍掛上四五個洋油桶,點燃鞭炮,活象幾挺機槍在叫。這時,軍號吹響,他高喊:“一連、二連出擊,機槍連掩護,沖啊!”迫使敵人乖乖地舉手投降,繳獲大批槍枝彈藥及藥品、布匹、食鹽等物資。此次行動使他名聲大振。1935年,冷水坪根據地已非常艱難。為減輕根據地的壓力,4月,他帶領20餘名獨立團戰士跳出外圍作戰,途中不幸與敵軍遭遇,經頑強戰士,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全部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