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理療

戲劇理療

戲劇理療就是希望觀眾在觀賞過程中能夠調理身心,找到心靈的答案。通過舞台藝術疏導人們內心抑鬱、焦慮狀態,調節身心以達到舒暢、愉悅的狀態。通過精心設定的和諧優美氣氛,讓劇情引導觀眾在劇場內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內心的流露和情感的交流,獲得身心的愉悅。

基本信息

概念介紹

舞台劇除了能給人藝術享受之外,還能起到“治病救人”的功效。由文化部中國演出管理中心及成都天鑫洋金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多媒體舞台劇《心靈之旅》將登入蓉城,在錦城藝術宮連演兩場。該劇製作人張冬峰向外界透露,《心靈之旅》將在國內首推一種“戲劇理療”的觀劇理念。

減壓作用

推“戲劇理療” 烹製舞台心靈雞湯

金錢、權力、事業、愛情、家庭……到底哪個最重要?相信現代都市人都有這樣的困惑,尤其是白領,往往被各方面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而《心靈之旅》講述的正是一群身份不同的人面對這些困惑的抉擇:7個人懷著不同的困惑與願望,欲從此岸出發,到彼岸普陀山去,他們結伴過海,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他們遇到了大風浪,當面對死亡時,他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的意義……

“我們這部劇就是針對高壓人群創作的,目的是為了引導他們反思自己生活的意義,從而解除生活的困惑。”製作人張冬峰稱,《心靈之旅》將在國內提出一種全新的概念——“戲劇理療”。亮相成都之前,《心靈之旅》已經在北京、浙江演出過,觀眾反應相當熱烈,尤其是北京演出結束後,甚至有數百觀眾自動留下來與主創人員對話交流。

總策劃

除了在內容上提出全新“戲劇理療”概念,舞台劇《心靈之旅》引人關注的原因還有一點——該劇的宣傳畫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央視“名嘴”張政。想不到當年離開央視後,久未露面的張政再度現身時,其身份已經從主持人變成了出品人。經張冬峰介紹得知,原來張政從台前“消失”後,現已成了文化部中國演出管理中心主任,《心靈之旅》便是其打造的首個大型舞台項目。

“對於活在當下的人們來說,越是在忙碌的現實生活中,人們越容易把物質當作最大的安慰,在追逐競爭的時候,心靈被嫉妒、虛偽等等充斥著,從而要有一個空間和時間,需要大家一起觀察,一起傾聽,在一個特殊的氛圍和氣場裡,打開自己的心靈。”正是因為對工作忙碌有了深切的體會,張政在中國歌舞劇院、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兒童劇院組織了一批演員精英,打造了這部《心靈之旅》。

戲劇現場 戲劇現場

市場分化

成都被稱為演出“第三城”,演出客群的多元取向,讓成都演出市場呈現多元格局。過去客群簡單分為高、中、低端客群市場,這天鑫洋金業有限責任公司一擲重金幾十萬,從“心靈”SPA的角度,將高端市場再次細分,細分出這群精英白領中更熱衷“心修”的客群,共同開悟生活的樂趣。

回報社會

活動主辦單位之一——成都市天鑫洋金業有限責任公司已不是第一次投身公益事業。此前,天鑫洋金業有限責任公司以84萬元慈善競拍得明星電話,其全部款項用於阿壩州修建一所希望國小。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本應以盈利為本的天鑫洋,它的名字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公益、與慈善聯繫在一起?昨日打通天鑫洋老總的電話,一向低調的她一再推辭接受採訪,但簡短的言辭間,就能感受到她所倡導的這樣的企業文化:我們得到大眾太多的支持,想真心回報社會。想讓生活中忙碌的人們找到真正的快樂,想為社會和諧做點貢獻。

最新作品《觀世音》的發布會。田沁鑫主推“戲劇理療”,並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展活動,在戲內戲外倡導“心靈自助”。

“我首先申明,我們的戲不是佛教劇,而是綜合戲劇、多媒體、舞蹈、音樂等諸多領域的舞台劇,通過創作者一起‘觀’看這個‘世’間發出的各種聲‘音’,從而展開一場‘心靈旅行’。”田沁鑫說。《觀世音》是以一個因為父母不和而離家出走的女孩尋找觀世音的旅程為線索,引出一群在現實生活中陷入焦慮、迷惑的普通人在尋找夢想、幸福、和諧之道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景象。該劇可以說是從一個新鮮視角來探討“幸福”、“和諧”的主題。而在創作過程中,“小王子”、“千與千尋”等“成人童話”也給了他們很多啟發,因此她這次召集的演員無論從長相和表演上都顯得單純、樸素,田導希望用這種直接、質樸的表演呈現當下普通人的心態和種種問題。

為了嘗試戲劇表演與肢體表演藝術結合的“無障礙表達”方式,演員的表演將打破諸多戲劇作品中因過於強調“扮演”而與觀眾造成的距離感。此外在演出期間,他們也將請來心理專家在劇場內外設定互動環節,所有活動都是在倡導“心靈自助”,以推廣“戲劇理療”概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