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投資學:實物期權和博弈論

3.1 競爭性研發戰略中的價值動態性 戰略期權和博弈論框架的啟示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7月1日)
平裝: 33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040191075
條形碼: 9787040191073
尺寸: 24.3 x 18.7 x 1.3 cm
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斯密特 (Han T.J Smit) (美國)特里傑奧吉斯 (Lenos Trigeorgis) 譯者:狄瑞鵬

內容簡介

戰略投資學:實物期權和博弈論》超越了標準的實物期權與戰略分析方法,嚴謹地擴展了實物期權與戰略思維的套用,是企業經理人、MBA學生以及相關專業學者必備的指南和參考書。長期以來,公司財務和公司戰略一直被視為“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儘管它們都關注投資決策這一普遍性問題,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甚大。同樣,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也甚為嚴重。《戰略投資學:實物期權和博弈論》綜合了公司財務以及相關領域,特別是實物期權與博弈論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成功地解決了這一問題。Hansmit和LenosTr唔eorgis用簡潔通俗的語言和來自眾多行業的豐富的案例與套用,構建了適用於競爭戰略的擴展估值模型
《戰略投資學:實物期權和博弈論》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融合了實物期權、博弈論與戰略管理理論。實物期權與博弈論的視角可以幫助企業經理人回答以下問題:在什麼情況下企業應該儘早投資以獲得先發優勢?什麼時候應該耐心等待時機?企業是否應該在研發上積極競爭?如何估計成長期權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的價值?作者在《戰略投資學:實物期權和博弈論》中提供了一系列估值的實例,例如併購戰略、高科技部門的研發投資、聯合風險研發、消費者電子產品的市場導人、基礎設施以及自然資源開發投資。

媒體評論

本書整合了現代公司財務和公司戰略。在過去30年間,金融科學和金融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已經對全球金融市場和機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儘管這樣,它們對戰略公司財務實踐的影響力卻相當有限。但現狀正在改變,人們可以預期到在戰略諮詢和相應實施領域的顯著的創新時機。有誰能夠比本書作者使我們能更好地為這些時機做好準備?這兩位作者既是嚴肅的學者,也是技術純熟的諮詢師。本書使用了大量案例來說明:將實物期權和博弈論整合起來分析企業戰略的巨大威力。無論MBA還是專業人士,閱讀本書都將受益匪淺。
——robert C.Metton,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佛商學院教授
這本優秀的教材在兩方面都起到了橋樑作用。第一,它整合了資本投資中的實物期權方法和戰略互動中的博弈論分析思路。第二,它實現了複雜的理論和商業實踐的跨越。研究人員和商業經理們都能夠從中學習並享受它精彩而清晰的理論。
——Avirlash Dixit,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
一在投資決策的研究中,通常的做法是或集中於投資的財務方面,或集中於投資的戰略方面。本書使用實物期權和博弈論的工具從而整合了這兩個視角。它的理論模型和案例研究來源廣泛,針對性強,使得它對學生、研究人員以及業界人士都非常有用。
——Robe rt LMcDorlaId,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
本書將對戰略管理領域產生顯著的影響。這一領域為了協調兩種矛盾觀點而爭論多年:靈活性是好,而承諾也不錯。本書提供了分析工具來評估每一項戰略何時將為股東創造價值。本書也提供了許多有趣的案例。它必將贏得戰略、投資分析師和MBA的興趣。
——Karel Cool,歐洲競爭力BP講席教授

目錄

緒論:從實物期權和博弈論看戰略投資
1.關於本書
2.實物期權和博弈論:連線公司財務和戰略
3.本書概況
第一部分 戰略投資的方法
第一章 公司財務和戰略規劃的聯繫
1.1 導言
1.2 成長機會的市場價值
1.3 從NPV到擴展的(戰略)NPV標準
1.4 NPV、靈活性價值和戰略價值的價值驅動因素
1.4.INPV的價值驅動因素
1.4.2 靈活性或成長期權的價值驅動因素
1.4.3 戰略價值和戰略行動的驅動因素
1.5 戰略規劃中的價值創造
1.6 結論
第二章 戰略管理:競爭優勢和價值創造
2.1 導言
2.2 公司價值創造的觀點
2.2.j行業和競爭分析
2.2.2 戰略衝突和博弈論
2.2.3 公司的內部資源基礎觀點
2.2.4 動態能力
2.2.5 期權和博弈:連線方法
2.3 競爭優勢和行業發展
2.3.1 早期和成長階段中的競爭優勢
2.3.2 成熟業務中的競爭優勢
2.3.3 創造性毀滅與作為優勢來源的適應性
2.4 成長機會的組合規劃
2.4.1 渡士領諮詢集(BCG)矩陣
2.4.2 期權的執行時間:番茄園的類比
2.4.3 實物期權成長(ROG)矩陣
2.5 結論
第三章 公司實物期權
3.1 導言
3.2 期權定價
3.2.1 期權的基本屬性
3.2.2 從金融期權定價到實物期權定價
3.3 普通實物期權
3.3.1 遞延(簡單)期權
3.3.2 擴張或縮小規模的期權
3.3.3 為得到殘餘價值或轉換用途而放棄的期權
3.3.4 暫時停止生產的期權
3.3.5 改變生產要素和產品的期權
3.4 兩個古典例子:研發項目和採礦許可證
3.4.1 研發項目的定價
3.4.2 使用確定性等價對礦井開採權(許可證)定價
3.5 一個深人的案例分析:荷蘭近海石油開採特許權的定價
3.5.1 荷蘭大陸架近海油田開發的各步驟
3.5.2 基於金融市場上的複製的定價
3.5.3 主要結論
3.6 概要與結論
附錄3.1 二叉樹期權定價
第四章 博弈論和戰略決策
4.1 導言
4.2 博弈規則
4.3 基本博弈的類型
4.3.1 競爭開始的時機(對稱的創新競賽)
4.3.2 不對稱創新競賽和搶占先機
4.3.3 對手能力未知的同時決策的創新競賽
4.4 數量和價格競爭中的競爭性反應
4.4.1 數量競爭
4.4.2 價格競爭
4.4.3 競爭反應的類型:戰略替代和互補
4.5 兩階段博弈:及早承諾的戰略價值
4.5.1 投資承諾的直接影響和戰略影響
4.5.2 戰略效果,強硬或溫和的地位以及競爭的類型
4.6 概要與結論
附錄4.1 博弈論發展年表
第二部分 競爭戰略和博弈
第五章 簡單戰略投資博弈
5.1 導言
5.2 分析競爭性戰略的方法
5.3 一階段戰略投資
5.4 二階段(複合)期權:獨占研發的情形
5.5 內生競爭下的二階段投資
5.5.1 最後階段(生產階段)的競爭:反向型和回報型競爭
5.5.2 創新投資的競爭:進入市場的時機的競賽和戰略聯盟
5.6 在第一階段進行合作:聯合研發投資
5.7 概要與結論
第六章 靈活性和承諾
6.1 導言
6.2 基本的二階段博弈
6.2.1 均衡數量、價格和回報價值
6.2.2 競爭戰略的估值
6.3 反向或回報型競爭中不同競爭策略的數字例子
6.3.1 數量競爭下的競爭性研發策略
6.3.2 價格競爭下的商譽/廣告策略
6.4 概要與結論
附錄6.1 反應函式、均衡行動和不同市場結構下數量或價格競爭中的價值
第七章 競爭性研發戰略中的價值動態性
7.1 導言
7.2 研發期權的文獻研究
7.3 基本的二階段研發博弈
7.4 關鍵需求區間/敏感性
7.5 技術研發不確定性、隨機反應函式及信號帶來的不對稱信息
7.5.1 技術研發不確定性(對稱信息)
7.5.2 不完美/不對稱信息以及隨機反應函式
7.5.3 信號影響
7.6 學習經驗成本效應
7.7 研發中的競爭及合作
7.8 概要與結論
第三部分 套用和啟示
第八章 案例套用
8.1 導言
8.2 消費者電子產品的戰略博弈
8.2.1 推出錄像機的勝者全得與戰略聯盟
8.2.2 高密度磁碟的競爭與合作博弈
8.3 購買再建立平台收購戰略
8.3.1 基於期權和博弈論的收購分類
8.3.2 購買再建立戰略中成長期權的價值
8.3.3 購買再建立戰略中的競爭
8.4 基礎設施投資:歐洲機場擴建的案例
8.4.1 基礎設施投資和航空業的發展
8.4.2 作為期權博棄的基礎設施定價
8.4.3 Schiphol機場擴張的實際案例
8.5 結論與啟示
第九章 連續時間模型及套用
9.1 導言和概述
9.2 連續時間下的smit-Trigeorgis框架
9.2.1 均衡產出和價值
9.2.2 戰略進入決策
9.2.3 均衡進入和關鍵需求界隈
9.2.4 基準情況:對稱競爭和壟斷
9.3 不確定情況下的戰略投資時機選擇
9.3.1 戰略互動和投資時機選擇
9.3.2 在完成和時間延遲方面具有不確定性的創新
9.4 不完全信息下的執行策略及套用
9.4.1 不完全信息下的進入和領先
9.4.2 套用
9.5 不完美競爭和不對稱信息下的一般均衡投資策略
9.5.1 不完美競爭奈件下的均衡投資策略
9.5.2 不對稱信息下的投資策略
9.6 結論
附錄9.1 等待期權的微分方程的推導
附錄9.2 貼現利潤流和價值函式
附錄9.3 斯坦克伯格序貫領導者一跟隨者進入
第十章 總結和啟示
10.1 導言
10.1.1 公司財務和戰略規劃的聯繫
10.1.2 擴展的靈活性或戰略價值估值方法
10.2 戰略期權和博弈論框架的啟示
10.2.1 筒單商業期權的時間選擇博弈
10.2.2 戰略期權投資博弈
10.3 經驗性啟示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