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秩序: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的演變研究

戰爭與秩序: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的演變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1月1日)
平裝: 32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309076524, 9787309076523
條形碼: 9787309076523
尺寸: 20.6 x 14.6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祁懷高,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講師。2007年獲武漢大學歷史學(世界史專業)博士,2008—2010年在復旦大學政治學(國際關係)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組織(以聯合國為主)、全球治理、亞太國際關係、中國外交等。曾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冷戰後中國多邊外交與東亞體系的轉型。近年來在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Analysis(SSCI)、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世界經濟與政治》、《國際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學報》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二十多篇。

內容簡介

《戰爭與秩序: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的演變研究》內容簡介:縱觀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世界歷史進程,國際秩序變革的主要機制和動力一直是戰爭,特別是霸權戰爭。戰爭與國際秩序的關係成為中外學者關注的重大的歷史和現實課題。
《戰爭與秩序: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的演變研究》借鑑了國際法學、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理論、地緣政治學的理論和方法,以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的互動關係為個案分析戰爭與國際秩序的關係。
作者認為,中國抗戰是該時期塑造東亞國際秩序之基本的、決定性的因素。中國抗戰對日本侵略的頑強抵抗,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美國主導的華盛頓體系;中國抗戰使日本的“東亞新秩序”破產;中國抗戰加速了日本“大東亞新秩序”的失敗,成為摧毀“大東亞共榮圈”的決定性力量;中國抗戰的勝利塑造了中國的大國地位,影響了戰後東亞雅爾達秩序的構建。
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演變的歷史啟示我們:通過戰爭和暴力等不合法手段改變國際秩序行不通,以和平方式促進國際秩序演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東亞秩序的未來在於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其實現途徑在於各國建立國際機制和塑造共有利益。

目錄

導論
第一節 戰爭與秩序關係的總體介紹
第二節 研究概念的界定
第三節 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現狀綜述
一、國內學術界的相關研究
二、國外學術界的相關研究
第四節 檔案史料分析與本書結構安排
一、檔案史料分析
二、結構安排
第一章 戰爭與國際秩序關係之理論探討
第一節 戰爭與國際秩序關係的國際法學視角
一、國際法學理論和方法的引入:條約、戰爭與秩序
二、國際法學在研究中國抗日戰爭中的進展與不足
第二節 戰爭與國際秩序關係的現實主義理論視角
一、現實主義理論和方法的引入:權力、戰爭與秩序
二、現實主義理論對戰爭與國際秩序關係的理論解讀
三、國際法與現實主義理論的互動
第三節 戰爭與國際秩序關係的地緣政治學視角
一、地緣政治學理論和方法的引入:地理、戰爭與秩序
二、地緣政治學視角下的日本近代對華外交決策
小結
第二章 中國抗戰前東亞國際秩序的演變
第一節 以華夷秩序為主的東亞國際秩序
一、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秩序
二、以日本為中心的大君外交體制
第二節 歐洲近代國際體系對華夷秩序的衝擊
一、歐洲近代國際體系的確立
二、中英鴉片戰爭及其對華夷秩序的衝擊
第三節 甲午中日戰爭與華夷秩序的崩潰
一、日本傳統的對外擴張思想及其近代變異
二、甲午中日戰爭與華夷秩序的崩潰
第四節 華盛頓會議與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一、美日在東亞的競爭和擴張
二、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的國際法分析
三、威爾遜的國際秩序觀與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小結
第三章 中國抗戰與日本“東亞新秩序”的破產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與華盛頓體系的動搖
一、日本摧毀華盛頓體系的準備
二、九一八事變動搖了華盛頓體系:多國的分析視角
三、日本稱霸東亞戰略的初步展開與中國政府的應對
四、中日戰爭起源問題的國際法透視
第二節 七七事變與華盛頓體系的瓦解
一、七七事變與國際社會的反應
二、國聯會議的失敗和布魯塞爾會議的夭折
三、華盛頓體系瓦解的原因和影響
四、國際法視角下的中國與華盛頓體系的關係
第三節 中國抗戰與日本“東亞新秩序”的破產
一、日本“東亞新秩序”的提出
二、中國政府的全面抗戰與“苦撐待變”外交
三、日本“東亞新秩序”的破產
小結
第四章 中國抗戰與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崩潰
第一節 日本“大東亞新秩序”的提出與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一、日本從“東亞新秩序”到“大東亞新秩序”的政策演進
二、日本“大東亞新秩序”的提出與太平洋戰爭的爆發
三、中日兩國宣戰問題的國際法透視
第二節 中國抗戰的勝利與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崩潰
一、日本“大東亞共榮圈”政策的實施
二、中國政府“大國合作制日”政策的實施及評價
三、中國抗戰與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崩潰
第三節 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剖析與現實思考
一、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的理論剖析
二、關於“大東亞共榮圈”的現實思考
三、“大東亞共榮圈”與華盛頓體系的比較
小結
第五章 中國抗戰與戰後初期東亞雅爾達秩序的構建
第一節 雅爾達秩序的建立及其對東亞國際秩序的安排
一、美英蘇三大國的戰後國際秩序觀和雅爾達秩序的建立
二、雅爾達秩序對東亞國際秩序的安排
第二節 中國抗戰在構建戰後東亞國際秩序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抗日戰爭與中國大國地位的復興
二、中國積極參與戰後國際組織的創建
三、中國積極支持周邊國家的獨立復國運動
小結
第六章 影響東亞國際秩序演變的重要因素分析
第一節 大國互動因素分析
一、美國因素
二、英國因素
三、蘇聯因素
四、德國因素
第二節 中國國內政治變遷因素分析
一、國共兩黨的合作與分裂
二、中國國內政治因素與國際因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小結
結論
一、中國抗戰與東亞國際秩序演變的辯證關係分析
二、中國抗戰前後東亞國際秩序演變的規律性探討
三、本課題研究之現代啟示
四、戰爭塑造國際秩序會成為歷史的永恆嗎?
參考文獻
人名與專用術語英漢對照表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