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政治工作

戰時政治工作,是指中國人民解放軍貫徹執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和作戰原則,保證完成怍戰任務的工作。主要任務和內容是:進行作戰動員和宣傳鼓動。及時調整和健全組織、調配和補充幹部,發展黨員、團員,保證部隊不間斷的指揮和持續作戰的能力。發揚軍事民主,發動民眾獻計獻策,研究改進戰法。開展殺敵立功運動,傳播勝利訊息,宣揚英雄模範事跡。維護戰場紀律和民眾紀律。同敵人的心戰策反、竊密和其他破壞活動作鬥爭,保證部隊的純潔、鞏固和安全。做好瓦解敵軍工作,執行寬待俘虜政策。做好參戰民兵、民工的政治工作和戰時民眾工作。做好傷員的工作和烈士的善後工作。做好後方留守人員和軍人家屬的工作。

簡介

在一定的物質條件下,人的自覺能動性對於戰爭的勝負起著決定作用。戰鬥中情況緊張複雜,幹部戰士的思想活動激烈,戰時政治工作就是在這最關緊要的時刻,激發對敵仇恨,鼓舞部隊士氣,堅定必勝信念,高度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保證戰役、戰鬥的勝利。

戰時政治工作是在平時政治工作基礎上進行的。它在軍隊中黨的各級委員會、政治委員的直接領導下,由各級政治機關、政治工作人員組織實施。戰時政治工作一般分為戰前、戰中、戰後三個階段,並依據戰役、戰鬥的特點、規模、作戰對象和任務,以及時間、空間條件,確定戰時政治工作的不同方式。主要有進攻戰中的對野戰陣地之敵進攻和對堅固陣地之敵進攻的政治工作,防禦戰中的運動防禦和堅固陣地防禦的政治工作,反坦克、反空降(見反空降戰鬥)、反空襲和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武器襲擊的政治工作等。

基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戰時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保證黨和國家的戰略方針、作戰原則、作戰指導思想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指示的貫徹執行,宣傳作戰的目的和意義,激發乾部戰士勇敢戰鬥的自覺性,從思想上、組織上保證首長對作戰的指揮,維護部隊高度的集中統一和嚴格的軍事、政治紀律,增強內部和外部的團結,密切協同作戰,保證完成一切作戰任務。

具體內容

主要內容有:

①戰役、戰鬥動員和宣傳鼓動。傳達上級命令、指示,明確任務、敵情和作戰意義;講清遂行任務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提出完成任務的具體措施和行動口號;宣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激發戰鬥意志;做好人員的思想工作,教育幹部戰士發揚革命精神,嚴守紀律和自我犧牲精神,大公無私精神,壓倒一切敵人、壓倒一切困難的精神,堅持革命樂觀主義、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的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戰鬥過程中,根據戰況的變化,作戰任務的轉換,結合參戰人員的思想情緒和戰術動作的要求,開展民眾性的戰場宣傳鼓動工作,適時提出簡明有力的鼓動口號,傳播勝利訊息,宣揚英雄事跡,使部隊始終具有堅定的勝利信心,高昂的戰鬥士氣和英勇的獻身精神,自覺地為完成各項任務和實現作戰的政治目的而英勇戰鬥。戰後,宣傳勝利,表彰先進,進一步鼓舞士氣,隨時準備迎接新的戰鬥任務。

②調整組織。對擔負不同作戰任務的部隊,配好各級領導班子,確定各級領導幹部的代理人。健全黨、團組織,調配黨、團骨幹。戰中,依據部隊減員情況,按預定方案,由代理領導幹部接任指揮。在幹部傷亡大,部隊失去指揮時,號召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挺身而出,代理指揮。及時吸收先進分子入黨、入團。保證在任何情況下,組織不渙散,指揮不中斷。

③開展軍事民主。部隊受領任務後,召開民主會,分析敵情,討論戰法,統一戰術思想,完善作戰方案,並結合臨戰演練,解決戰術技術難點。戰中遇到困難或受挫時,發動民眾,獻計獻策,研究克敵制勝的辦法。戰後,開展戰評活動,評戰鬥意志、組織指揮、戰術技術、團結協同、戰鬥作風和政策紀律,總結作戰經驗教訓,做到打一仗,進一步。

④保證協同作戰。教育部隊樹立全局觀念,發揚團結友愛和團隊精神精神,堅決執行協同作戰計畫,服從集中統一指揮,互相信賴,主動支援,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作戰威力。

⑤開展殺敵立功運動。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宣傳部隊的光榮戰史和英雄事跡,發動民眾制訂個人和集體立功計畫,開展殺敵立功競賽活動,號召“人人立功,事事立功,集體立功”。戰中,及時請功、記功。戰後評功、慶功,宣揚英雄事跡。(見<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立功條例(草案)>)

⑥加強後勤政治工作。要求後勤人員樹立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的思想,克服困難,不怕犧牲,堅決完成給養、彈藥、油料、裝備、器材等物資的保障任務。要求醫務人員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神,做好傷員的搶救、轉送工作,保證不丟失傷員,儘量減少傷員的痛苦。教育後勤人員提高警惕,隨時準備同敵人的偷襲、空襲、空降作鬥爭,保證人員和物資的安全。

⑦進行防奸保密工作。教育部隊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嚴守軍事秘密。進行政治審查,純潔鞏固部隊。採取防範措施,確保首長、領導機關和要害部門的安全。調查戰區社會政治情況,開展民眾性的防奸反特鬥爭,維護戰區治安。

⑧進行參戰民兵民工的政治工作。協助地方政府動員、組織民兵民工參戰支前,選派幹部加強配屬民兵民工的領導工作。進行政治動員,開展立功運動,表彰先進,調動他們參戰支前的積極性。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教育,介紹必要的軍事知識,提高他們的政策紀律觀念和自衛能力。關心民兵民工的物質、文化生活,積極搶救治療傷病員,妥善處理犧牲人員的善後工作。支前民兵民工離隊返鄉時,辦好手續,組織歡送。

⑨開展戰區民眾工作。向戰區民眾宣傳鬥爭形勢和作戰的目的意義,進行戰區社會調查,制定和公布戰區民眾工作守則。揭露敵人罪行和欺騙宣傳,擴大黨和軍隊的政治影響,爭取人民民眾的支持,堅定勝利信心。教育部隊嚴格執行政策紀律,尊重當地人民民眾的風俗習慣,保護慈善機構和文化設施,自覺維護人民民眾的利益。動員和組織民眾防空襲、防核、防化學、防生物武器,維護戰區社會秩序,掩護民眾轉移疏散。

⑩開展瓦解敵軍工作。調查研究敵軍政治思想情況,提出瓦解敵軍的要求和喊話口號,印製宣傳品。健全敵軍工作組織,培訓敵軍工作骨幹。配合軍事打擊,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軍士氣,促使敵軍官兵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嚴格執行寬待俘虜政策,對放下武器的敵軍官兵一律不殺害,不虐待,不侮辱人格,不沒收私人財物,傷病者給予治療。

基本要求戰時政治工作具有緊張、連續和頑強的特點。其基本要求是:

①預見性。科學分析戰役、戰鬥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據以作出戰時政治工作預案,並主動而有針對性地把思想工作、組織工作做在前面。②頑強性。戰時政治工作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尤其是在連續作戰或部隊遭受挫折時,通過堅韌頑強的思想工作和組織工作,保證部隊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堅強的戰鬥意志;即使在極端困難情況下,政治工作也能發揮強大的號召力,鼓舞部隊保持崇高的革命氣節,同敵人浴血奮戰到底。③及時性。戰場情況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戰時政治工作必須爭分奪秒,不失時機,堅決果斷地去做,使政治工作迅速地轉化為強大的戰鬥力。④民眾性。發動民眾、依靠廣大幹部戰士去做,做到人人開口,互相鼓勵,在各種情況下,在各個環節上,都有人做政治工作。⑤政治工作幹部的模範作用。政治工作幹部在戰場上以身作則、為人表率最有號召力。要求做到哪裡最困難、最危急,政治工作幹部就在那裡挺身而出,組織黨、團骨幹,鼓勵和帶領部隊克服困難,戰勝敵人,奪取勝利。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廣泛套用于軍事,武器裝備和軍事技術不斷發展,未來的反侵略戰爭,同過去戰爭相比,將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這些變化不能改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質,不能改變戰爭決定因素是人不是物的原理。相反,新武器新技術的威力越大,越需要使用和對付這種新武器新技術的人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頑強的戰鬥意志,熟練的軍事技術,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未來的反侵略戰爭將給戰時政治工作帶來更艱巨的任務,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繼承和發揚戰時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豐富和發展戰時政治工作的經驗,充分發揮其威力,保證圓滿完成一切作戰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