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拖心理成長會

戰拖心理成長會

戰拖心理成長會簡稱”戰拖會“,是“拖延症”互助自救團體,成立於2010年7月。戰拖會在拖延心理學及管理技巧這個新興領域,是國內最專業、最富有經驗的民間組織。其發展前身是豆瓣網“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中的核心成員群及管理團隊——A群。

成立背景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畫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拖延現象現已成為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心理學家認為,影響拖延的因素涉及內心感受,人們以拖延逃避各種令他們恐懼和厭惡的事物:害怕失敗追求完美,害怕成功帶來束縛,害怕受人控制、以拖延進行反抗……這些感受的根源可能來自家庭和社會文化背景。例如“只有第一名才有價值”的施壓型家庭和父母決定孩子所有事情的控制型家庭,又如留學帶來的文化衝擊。了解這些,有助於人們取得持久的“戰拖”效果。

組織由來

《拖延心理學》 《拖延心理學》

戰拖心理成長會簡稱”戰拖會“,是“拖延症”互助自救團體,成立於2010年7月。其發展前身是豆瓣網“我們都是拖延症”小組中的核心成員群及管理團隊——A群。面前從豆瓣小組擴展出多條戰線。戰拖會在拖延心理學及管理技巧這個新興領域,是國內最專業、最富有經驗的民間組織。

成員構成

戰拖會成員中,有“水空影”、“喵喵貓”等畢業於名校心理學院系的專業人員,有“我要好起來”等成功克服拖延問題的過來人,有負笈海外的留學生,有媒體、出版、科研、教育、金融、醫療、法律、IT、建築、藝術等諸多行業的從業者,平均學歷為碩士以上。

理念願景

線下讀書活動 線下讀書活動

戰拖會的理念:正視、成長、專業。拖延是一種亘古即有的行為,但在信息過載的網路時代,拖延頗有肆虐之勢。無處不在的分心誘惑,打斷式的信息組織方式,使得缺乏拖延相關知識的個人,很難憑一己之力獨抗拖延。拖延無孔不入,是一種和感冒一樣普遍的現象,但關於拖延的“常識”卻仍然不為大眾熟知。作為國內最早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公益組織,戰拖會認為“戰拖根本上要靠心理成長”,並致力於普及相關專業知識,意在使其早日成為常識,讓更多人了解這種和感冒一樣普遍的問題,並能有效地應對和緩解。

戰拖會的願景:給戰拖者以建議,讓被拖者有應對,為我們真正想要的生活,為我們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提供抗拖延技術支持。

主題活動

戰拖會團體心理諮詢活動結束後的現場 戰拖會團體心理諮詢活動結束後的現場

戰拖會已成功開展了一輪《拖延心理學》線下讀書會,並在持續地主辦著“樹洞密談”戰拖及心理成長主題討論等線上活動。戰拖會承擔了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圖書公司《現在!終結拖延症》一書的翻譯,翻譯工作正在進行中。戰拖會即將開展針對拖延問題的團體心理諮詢,由“水空影”等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的成員執行。

相關資料

拖延症,英文 Procrastination。取意”將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發展。拖延現象現已成為管理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該詞的最初亮相是在愛德華·霍爾出版於1542年的書里。幾乎是相同的年代,正處於明清交替的中國,一位名叫錢鶴灘的學者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聖經從希臘文翻譯為英文的過程中,拖延更多被譯成“罪過(sin)”,直到工業革命後,拖延才逐漸具有了現在的含義,被視為“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做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不過“拖延症”正式成為病症,國外的研究不過才一二十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