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戛

jiá jiá ㄐㄧㄚˊ ㄐㄧㄚˊ
戛戛 
亦作“戞戛”。 1.齟齬貌。《關尹子·一宇》:“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戞戞乎鬭也。”
(2).艱難貌。 唐 韓愈 《答李翊書》:“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 宋 沉遼 《雜詩》之五:“乃知戛戛行,皆為名所縛。” 清 黃遵憲 《<人境廬詩草>自序》:“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顧民生多艱,是性日薄,洎夫今,乃僅能見諸古人之記録,與氣稟未失之農人;求之於士大夫,戛戛乎難得矣。”
(3).獨特貌。 明 方孝孺 《楊先生贊》:“不戞戞以為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言之四》:“冠瀛為文,喜戞戞生造,硬語盤空。”參見“ 戛戛獨造 ”。
(4).象聲詞。 宋 洪邁 《夷堅丙志·魚肉道人》:“夜聞林莽戛戛聲,大蚺蛇入穴,繼之者源源不已。” 曹禺 《日出》第四幕:“我夢見這一樓滿是鬼……戛戛地亂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