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志雲

戚志雲

戚志雲(1871 - )原名夢齡,號漢仙,辛亥革命志士,原籍湖北荊門州,寄籍江蘇清河縣,系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第十二世嫡裔。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戚志雲事略》檔案 《戚志雲事略》檔案

2011年《武漢城市圈特藏檔案圖集》首次公布了三張“湖北革命實錄館”檔案影印件。其中“實字第一百零五號卷宗”披露了管之卿、戚志雲、魏斌臣三位首義志士的革命事略,而戚志雲的身份、經歷尤為特別。

文中記載,辛亥革命前,戚志雲在漢口發起上海中西醫學會湖北分會漢口衛生公益會。辛亥革命爆發後,漢口紅十字會成立,戚志雲率紅十字會奔赴火線,救治傷員,並充任戰地調查員。漢口失守後,戚志雲還被派往漢口偵察敵情。後在武昌萍煤局任臨時副經理,因為民軍轉運戰略物資得力,“蒙兵站總監給予褒獎”。

民國成立後,戚志雲在萍煤局任管理員。1913年5月,萍煤局經理畢登瀛將戚志雲革命事跡呈報副總統黎元洪,並請求安排戚志雲在陸軍中擔任官職。上面很快回覆說,“志雲並非陸軍出身,與部章不符,該員建義時勞績,既經漢陽鐵廠蔡監督紹忠詳細調查,報告於臨時稽勛局湖北調查會核獎,暨咨送湖北革命實錄館立傳,仰候分別辦理,準先給銅紀念章一面,以示優異等批……”

革命事跡

名將後裔

近期,筆者從武漢市檔案館館藏檔案《湖北革命實錄館》中,讀到一則《戚志雲事略》檔案。戚志雲參與推翻清王朝的諸多事例,見證了辛亥時期的革命風潮。
戚志雲,原名夢齡,號漢仙,系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第十二世嫡裔。戚志雲十八九歲時取得三等秀才,得以入清廷充任漕標馬隊前營書記員。1891年20歲時,因一樁緝捕案立功升九品官。1894年充任兩江(清朝時江蘇、安徽合為江南,加江西構為兩江)開濟輪船上的文案,由於多次救護民船及生命,升任知縣加五品銜,歷任江北防汛保甲查賬及採訪節孝局委員、農工試驗場會辦、上海製造局和徐州官膏局文案等職。1908年隨張道福外編到湖北,充任三江兩浙旅、湖北師範學堂文案兼醫官。1909年又充任漢口商業學堂醫官。這時的戚志雲涉世已深,經事已多,“每與學員等在一起的時候,悲先世之慘難,憤時局之艱危,革命思想日益勃發”。1910年,他被推舉為漢口江蘇同鄉會董事,不久又被推舉為衛生公益會幹事長。因他在上海新醫學講習社學習畢業,成績最優,被舉薦為評議員、交通員,並深入各團體聯會,組織發起上海中西醫學會湖北分會,立誓要強壯民族之身。1911年5月,清政府不顧廣大民眾的強烈反對,將粵漢、川漢鐵路由民辦收為官控,極大地侵犯著民工的生計,國民人心惶惶。戚志雲便與關少堯等在鐵路協會流著眼淚演說,痛陳“大局一日不如一日,皇權專制太毒,不成立國民軍不足以救中國之存亡”。他的演說得到眾聽者熱烈鼓掌。這種情形被清政府督查掌握,要緝拿他。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歷史檔案照片 辛亥革命歷史檔案照片
漢口血戰歷史檔案照片 漢口血戰歷史檔案照片

當清政府督查要拿辦戚志雲的時候,武昌起義的準備

工作正秘密進行,清政府的新軍已被革命軍的“抬營主義”瓦解,眾多士兵握槍指向清政府督署,戚志雲得到保護脫身。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義槍聲打響,戚志雲即刻通電聯合各省同志會,提醒及早回響,迅速斷黃河橋,把守、控制武勝關,占據三江口田家鎮門戶。戚志雲又捐資集合長盛、棉花等街街鄰成立公善商團保全一會,大家推他為正會長,領取槍械、徽章,率領會員不分晝夜穿梭巡查奸宄,維護地方治安。期間,施計劫獲清軍槍械、軍裝三十三件送起義軍政分府。過了幾天,漢口開戰,起義兵英勇殺敵,凡有受傷軍士,都送到衛生會,因戚志雲學過醫,他就在衛生會救治傷員。不久,漢口赤字會成立,他成為衛生醫員,奔赴火線為士兵包紮傷口,搶救傷員。在戰地上,遇道路純熟會民軍第二協步軍一隊需乘夜往跑馬場外向劉家廟附近迎敵,但不知哪條道最近,戚志雲便擔當嚮導,率會員前進,開仗後,俘敵軍一名。激戰期間,得知敵軍由蔡甸繞道攻擊起義軍時,戚志雲獻策,請漢陽鐵廠將槍械及鹽倉所屯淮鹽速運武昌,又呈文提出淮鹽管理辦法給畢登瀛總監察暨軍務部孫武部長代呈黎都督。後經批示,理財部核辦,經陶德琨部長批准採擇施行。後經孫武部長發給戚志雲護照,派到漢口,一面做戰地救護,一面秘密偵察敵情。期間,不避槍林彈雨,風雪渡江,陸續向軍務部、政務部、外交部長官孫武、蔡紹忠、蔡濟民、胡瑛、畢悟明及都督府軍事參謀長杜錫鈞報告敵情八十餘次,其中極其緊要的十數次。在深入敵境中,幾遭不測,險些喪命。
武昌起義,戰火激烈,清軍頑固抵抗,革命軍軍情危急。戚志雲認為,漢口火車站是敵人聚合之所,可布局在火車站消滅敵人。都督府參謀長杜錫鈞經過研究他繪製的計畫圖,感覺可行,就把此計畫報告給都督黎元洪,黎傳諭迅速布置,又經汪秉乾參議員傳諭給戚志雲,說,如果這個計畫實施成功,戚志雲可到都督府供職。隨後安排兩個調查員協助戚志雲,並派張厚德參謀會同到漢聯合戰時蔣翊武總司令官(蔣翊武:群治學社與共進會合作起義時的總指揮,漢陽失陷,黃興離走時任護理民軍總司令)秘密準備。戚志雲一面於火車站瀚瀾里前長清里93號租了朋友住宅,一面於瀚瀾里後如壽里80號租設機關以備施放炸彈。這期間,戚志雲考慮到所租房屋若無人居住會引起敵人注意,就將全家八口人冒險遷入居住。正在這時, 即12月1日,英國駐漢口領事葛福在漢陽失守,派領事盤恩到武昌請求都督黎元洪簽“停戰協定”,協定蓋章後,以武漢三鎮為主要戰場的南北之戰結束,戚志雲的爆炸消滅敵人的計畫未能執行。同一時間,法租界三德里17號,是蔣翊武司令設的又一機關,準備招募投降清軍之用,不料被人舉報給法捕房,法捕房搜去那裡的炸藥、武器、軍衣、檔案。戚志雲得到黃耀庭調查員和張厚德參謀同時報告的這件事,就同張參謀到法捕房周旋,並與法捕房文案謝文甫私下協商,將炸藥投江,取回蔣司令委任敵軍姜隊官為調查長的書札,面交杜錫鈞參謀長驗收。以後,革命政府軍軍務部長孫武,因戰時重要電報概用密碼,函請戚志雲到武昌電局各處查取密碼底本,翻譯並破解敵情給孫武。武昌萍煤轉運局畢登瀛經理因軍煤轉運,關係重大,請戚志雲作轉運助理,由軍政府軍務部發給護照、徽章開展革命工作。

頒章立傳

1912年5月6日,武昌萍煤轉運局經理畢登瀛向黎元洪副總統呈文,為萍煤局參加辛亥革命的志士“論功行賞”,其中一位就是戚志雲。由於戚志雲不是陸軍出身,副總統批示:給戚志雲加官,不合規定,但“發銅紀念章一面,其功績送革命實錄館立傳仰候”。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戚志雲被安排到武昌萍煤轉運局做管理員,時年4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