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孤兒寶貝

我的孤兒寶貝

沒有說教的色彩,沒有勵志的成分,也沒有絲毫的批判與辯解,這是一個純粹的關於愛的故事,來得曲折,甚至讓人微微疼痛。仿佛是偶然中的一次選擇,卻帶來了生命必然的救贖。但願這來之不易的愛與幸福,能像早春三月的驕陽,明媚一生。 這就是《我的孤兒寶貝》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封面我的孤兒寶貝

事業有成的單身女郎凱梅玲,在她生日這一天,正準備打扮得光鮮亮麗去夜店狂歡,但是生日賀卡堆里的一封信像一顆炸彈,頓時炸毀她平靜無憂的生活。

她平靜嗎?不,自從她告別倫敦多彩多姿的大都會生活,她從來沒有真的平靜過。她心靈的創傷深得難以癒合,只好掩藏,只好逃避,假裝遺忘,假裝自己是個工作狂,假裝她的人生沒有缺陷。

曾經令她逃之唯恐不及的摯友阿黛爾寫信告訴凱梅玲,她罹患絕症。凱梅玲鼓起勇氣,半信半疑回倫敦去見阿黛爾,孰知阿黛爾已經骨瘦如柴地住在特護病房,要將她女兒泰根託孤給凱梅玲。自由自在的凱梅玲一點也不想挑起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重責大任,可是,誰捨得把漂亮可愛的泰根丟給會虐待她的外公扶養?

從此凱梅玲的人生更不平靜。她每次看到泰根,就看到她前未婚夫的臉,就想到泰根是兩個她最親密的人同時背叛她的如山鐵證。但是她仍然要處理阿黛爾的後事,仍然要安撫驟失媽咪的泰根,仍然要面對自己沒有在阿黛爾過世前原諒她的愧疚。

她想躲起來療傷止痛,然而她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卻還必須照顧失去媽咪後就不肯言語的泰根。最現實的問題是,她還要多負擔泰根的生活費。就在她焦頭爛額的時候,又遭受打擊,莫名其妙空降而來的路克,奪走她渴望已久的升遷機會,只因為公司高層認為她現在有了孩子,擔心她不能專注於工作。這太不公平了!男人有了孩子後,為什麼沒有人質疑他們的工作能力?

她還沒與路克見面就結仇。不過,她不是故意要把他一個人丟在餐廳里苦等她,她是突然想起她忘了去接泰根。天色已經漆黑,可憐的泰根還獨自一個人留在學校里會多么孤單害怕!她才痛失媽咪,當然會以為連凱梅玲也不要她了!她對凱梅玲才剛建立起來的信任恐怕會瞬間瓦解。

情緒不穩定使得凱梅玲每次見到路克就像只刺蝟,神秘的路克毒舌功力也不惶多讓,總是奚落她。但是從小爹不疼娘不愛的路克,像個父親那樣嬌寵泰根,害凱梅玲的心也跟著柔軟,幾乎吃泰根的醋,幾乎想與泰根爭寵。從出生以來就不曾享受過父愛的泰根,更是巴著路克不放,路克使得泰根恢復以往的活潑和活力。

沒有血緣關係的黑膚色媽咪與白膚色小女孩,痛失今生摯愛的兩人,被迫必須共同接受生命中的無法預知,夾雜著愛情與背叛、親情與死亡,椎心刺骨的傷痛讓人難以再跨出一步,徘徊在愛與傷痛的邊界,惶恐躊躇的她們卻遲遲無法跨越……

這是一本讓我們學會諒解、學會認同、學會重新去愛

一起尋得真正自我的小說

作者簡介

桃樂絲·庫姆森(Dorothy Koomson)為非裔英國人,十三歲時就寫了第一本小說《愛恨一線間》(There's A Thin Line Between Love And Hate),在教會學校的同學間傳閱,引起轟動,也埋下日後持續寫作的種子。而後在利茲大學攻讀心理學與公共媒體學位,並赴倫敦大學深造,獲得新聞碩士學位。畢業後主編女性雜誌,也替報章媒體寫稿。

2003年發表處女作《丘比特效應》(TheCupidEffect),獲得極佳的評價,從此展開小說家生涯。作者擅於描寫都會單身女子的內心世界,筆觸尖刻幽默,生活細膩之處總教人忍不住動容,引起深刻的共鳴。

媒體推薦

令人動容的溫馨與震撼

書評人◆麥堅

不知從何時開始,“寶貝”一詞頻頻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不明身份者都能相互使用並從中獲得不為所知的趣味。但千萬不能因此而以為“寶貝”僅僅是放縱感情的工具,不,《孤兒寶貝》就告訴我們,“寶貝”是內心的燦爛千陽,是一種溫暖生活的力量。我想,這樣的發現或許首先並不源於作家對情感進行觀察的結果,而是來自於她自身對生活、對愛的感受與理解。

這是一部悲喜交雜的故事,情節的設定極具偶然與衝突,女主角興致盎然地享受著生日的甜蜜與快樂,可是,幻想中的完美猛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轉而要承諾當一個孩子的媽媽。更令人感到驚訝的並不在於此,而是女主角直到婚前才發現,這個孩子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與曾經的好友生下的,並且他們已經暗通款曲多年。好友在臨終前託孤,將女兒交給她撫養,於是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一個白人女兒,心路歷程的轉折、種族問題的衍伸、主角身份的反思,都讓人為之哀傷為之動容。隨著作者對故事持續地塑造,我們也隨之獲得了一種在場的狀態,一種深刻的體驗。當以此種身份認同來審視人的不可解釋的情感,才會發覺那些精神的抗爭與糾葛,那些心靈的矛盾與困惑,那些生活的堅強與樂觀,都是在人生歸途中必然開放的帶刺的花朵。

無論是追憶曾經痛心離開未婚夫與好友的沉重,還是臨終前好友託孤決定領養小孩的思慮,或是三角情愛的難分難解,都比不上女主角執起孩子的手的剎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面對愛與恨的脆弱,展現的是一種撼動心靈的良善之美。當然,這個情節沒有新奇之處,也不多么脫俗,但恰當的鋪展使其轉變成令人驚喜的細膩。好的小說應該如此,有景,有情,可以不追求排場,但千萬別佯裝崇高和偉大。所以,如此的選擇是出於不捨?或想換得內心平靜?更或許是靈魂的投射?其實都不是,那是人類的情感天性使然。

小說在愛情、親情、友情之間環繞,這種回聲般的效應常常令人感到無措。究竟如何從中取得一個平衡點?選擇或決定,坦然與冷靜,都要比想像中難得多。或許,“愛”是人類永遠的難題,畢竟人總是自私的。一個遭摯友背叛的女人,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因為各自生命里的一場突變相遇,如何面對這一切,一起找回愛的力量?讀完小說,我感動於她們的勇氣,用愛與諒解面對困境與過往陰霾,那些傷痕才能在新的生活中痊癒,流露出人性的溫情和尊貴。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們一起布置小女孩房間的那段,一個心靈受挫的小孩和一個不知所措的媽媽,是那個天真無助的小女孩使女主角不得不面對現實、面對過去,在記憶的深淵裡修復愛與幸福的碎片。作者善於從一些細微的地方捕捉巧妙的構思,由此引發有關種族、親子、認同、自我療愈等問題,讓故事的情境更為立體,讓人物的性格更為豐富。《孤兒寶貝》立足於母女之間最為平常的愛,卻更看重關於愛的價值判斷,從中能感觸到善良與罪惡、背叛與信任、放棄與堅守在個體生命身上的激烈衝突。通過這種真愛的洗禮,我們可以清晰地窺視到當今社會的情感危機,但小說的啟示和意義遠不止此,應該說,《孤兒寶貝》還是一部集大愛與大悲於一體的小說,更可被看作一部情感的“聖經”。愛是生命價值的體現,而愛的過程又是每個人認識自我的過程,從這部小說里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去愛,以及如何去被愛。

編輯推薦

愛,這最簡單的情感,為何成了最難的課題?

當愛情與友情難以並蓄,該如何取捨?

當自由與責任無法兼容,該如何抉擇?

★這是作者桃樂絲·庫姆森的第三本小說,細膩的筆調和鮮活的人物刻畫,故2006年一出版即吸引許多女性讀者爭相走告,一舉登上英國年度暢銷書榜。故事描述事業有成的單身女郎凱梅玲,在結婚前夕才發現最好的朋友阿黛爾,竟然是她愛情的第三者,令她傷心欲絕,沒想到某天她收到阿黛爾的來信,告知她羅患絕症,要將女兒泰根託孤給她,面對好友與前未婚夫愛的結晶,凱梅玲該如何是好……本書交織友情及愛情的衝突、怨懟與寬容,讀來令人動容。

★ 2006年全英百大暢銷榜NO9

★蟬聯全英小說暢銷總榜前3名,英國亞馬遜暢銷總榜前5名

★英國上市後盛況空前,周周熱賣3萬多冊,總銷售60萬冊

文摘

媽咪?

第一章

我猛地打開我們這棟公寓的大門,熱情地和郵差打招呼,嚇了他一跳。

通常我們面對面時,都是他按我所住的公寓二樓門鈴把我吵醒,我拖著腳步下樓,拉緊身上的睡袍,試著抹乾臉上因為剛才睡覺而流下的口水。不過,今天我把頭探出窗子,翹首引領等待他到來。我還是穿著平常收郵件時的睡袍,頂著剛睡醒的髮型,可是這次眼睛並非只眯開一條縫,我洗過臉了,而且在微笑。

“特別的日子嗎?”他不帶幽默語調地問。

他顯然不喜歡這樣的角色易位。他預期遞交郵件給我時,我是處於睡眼惺忪的沉靜狀態。那可能是他一整天下來,唯一一次能得到權力炫耀滿足感的機會。啊,那不公平。他是個可愛討喜的郵差。大部分郵差人都很好,不是嗎?

事實上,今天全世界的每個人都很可愛。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露齒而笑,展示剛刷好牙的潔淨牙齒。

“生日快樂。”他說。他陰鬱得像個在禱告的牧師,遞交我們這一棟四層公寓的郵件給我。我熱心地接過一小捆用棕色橡皮筋綁著的郵件,注意到幾乎所有信封都是紅色或紫色或藍色,那是聖誕卡片的基本顏色。“再一次過二十一歲生日,嗯?”郵差說。他仍不願被我的好心情感染。

“不是,我以三十二歲為榮。”我回答,“每個生日都值得慶祝!今天我要穿上金色亮片衣服和高跟鞋,在我的乳溝刷上金粉。”

郵差褐色的小眼睛往下掃描我的胸部。雖然是濕熱漫長的盛夏,我還是穿著睡衣和寬鬆的毛巾布睡袍,所以他沒有看到什麼足以令他做任何聯想的“美景”,能夠瞥見脖子的肌膚就已經夠幸運了。我說的乳溝包得緊密,似乎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立即再將目光調開。他可能認為不該盯著投遞郵件路線上的女人看,尤其是嘴巴上那么說,但卻穿得不夠清涼,不值得多瞄幾眼的女人。

他開始退後。“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寶貝。”他說,“呃,我的意思是,親愛的小姐。呃,我的意思是,再見。”然後他快步走過花園的小徑,比他同年紀和腰圍的正常步伐快很多。

郵差走得好快,他可能甚至沒聽到,我關上門之前在他背後叫道:“你也是。”我把不是我的郵件,但膽敢今天寄到這個地址的信,丟到走廊的地上,它們散落到地上一些被丟棄的信件上,舊信件仿佛一群等待著、渴望著被拯救的孤兒。我經常為那些信感到難過,希望收件人能好好安置它們,可是我今天不想為它們煩惱。我兩階一步地上樓梯回我的公寓,幾乎沒再多想它們一下。

我已經在房間裡,擺出生日早餐盛宴:新鮮的可頌麵包夾煙燻鮭魚,三塊朱古力糖和一杯M6et香檳。

今天將會是完美的一天。我已經做好計畫,完美地安排所有的事情。在我大快朵頤特別豐盛的早餐後,我要在床上賴到中午,打開生日賀卡,接聽親戚朋友打來祝賀生日的電話。然後要去預約好的美容院洗頭、護髮、剪髮,我要“改頭換面”一番,拋棄素來長及下巴的Bob頭短髮造型,把它剪得有層次預備留長,還要剪出劉海。接著回家梳妝打扮,我是真的要穿上有金色亮片的衣服,那配上我深黝的膚色,顯得格外時髦亮麗。再把腳擠進高跟鞋裡,在乳溝處刷上金粉。幾個女同事約好先陪我去吃點東西、喝點酒,之後我們會進城去徹夜狂舞。

我小心地溜進被窩裡,不想把美酒好菜灑到被子上,然後我痛快地喝一大口香檳,像個孩子般興奮地預備打開生日卡片。在一迭信件中,我先抽出色彩鮮艷的卡片來看,微笑著閱讀裡頭的祝賀文字。

那張卡片並不顯眼,沒有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它就像別的卡片一樣,夾在一迭信件里,看起來無害又無辜。而如同別的卡片,我沒有很認真地看信封,沒有去辨識信封上是誰的字跡,忽略了寄件人是誰。我直接打開它,急切地想閱讀裡頭的賀語,收下朋友的祝福。但就在閱讀這張卡片之前,我認出了字跡,心跳為之停頓。接著心跳加快地閱讀:

親愛的凱梅玲,請你不要不理會這張卡片。

我必須見你。我快死了。我正在倫敦市中心的聖猶達醫院住院。

黛爾敬上,註:我想念你。

我霍地合上卡片,腦中浮現剛才看到這張卡片的第一個印象,它上面印的是“我愛你”,而不是一般生日卡片上的賀詞。

當我合上卡片時,仿佛當它會燒灼手指,隨手將那張光滑的硬紙卡擲飛到房間的另一頭,它降落在柳條編織的籃子上,坐在那裡凝視著我。以它白色的底和簡單的設計,以及三個令人無法信賴的字,譏諷地對我冷笑。像在挑戰我是否敢忽視它,挑戰我去假裝它裡面寫的字沒有像它們印在卡片上那樣,印在我的心版上。

我喝了一大口香檳,可是嘗起來卻像醋。小心切成兩片夾著煙燻鮭魚的可頌麵包,嚼起來像鋸木屑,朱古力糖糊在我的舌頭上。

卡片還在凝視著我,刺激著我。它在嘲弄:看看你能不能忽視我。好膽試試看。

我翻開被子下床,走向卡片。冷漠地把它撕成兩半,又再一次把它撕成兩半。我踏著重重的腳步走進廚房,踩下踏板打開垃圾桶,把撕成碎片的卡片扔到腐爛的蔬菜、油膩的剩菜和丟棄的包裝紙上面。

“喏,那就是我對你和你的要求的回響!”我嗤聲對垃圾桶里的卡片和它的寄件人說。

我回到床上。干擾解決了。那樣最好。我啜飲香檳,品嘗美食。全都恢復原樣了。幾近完美,全像在我的生日這天應有的美好。

不管任何人多努力嘗試,也沒有任何事可以破壞我的生日。他們真是該死,無所不用其極地嘗試。再也沒有比那則訊息更努力地嘗試了,裝飾得像生日卡,非常聰明,非常可惡地聰明。不過那沒有用,我才不會上那種鬼扯淡的當,我要繼續執行我的生日計畫,要讓我的三十二歲生日比十八歲、二十一歲和三十歲生日加起來還特別。

因為當我三十二歲,我會穿著金色亮片的衣服和六英寸細跟高跟鞋,在我的乳溝上刷金粉。我很早以前就如此承諾過自己。

病房的門半開著,我輕推它,它開得更大了。我沒敲門。我從來不敲已經打開的門,因為對我而言,它顯然在說:“進來,不必敲了。”

當我走進她的視線內,她從她所躺的白色枕頭那裡微笑。“我知道你會來。”她輕語。

第二章

Dolce&Gabbana,即使是現在,可能處於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黛爾還是穿著設計師名牌服飾,白色運動衫自被單下探出。她的品味總是勝過她的理智。

換成以前我有這種想法的時候,會冷冷地脫口而出,因為她知道我念她是為她好,她會感激我。今天我辦不到,我們的關係已經完全改變了。第一,我兩年沒見到她了。第二,上次我見到她時,她的手指插進頭髮里,好似即將把她的金髮連根拔起,她的睫毛膏隨淚水流到臉上,鼻涕自鼻孔流出,她當時結結巴巴地說著我不想聽的話,而我抓著我的衣服和皮包,努力眨回淚水,拚命撐著不崩潰倒地。當你回顧過去的片段,看起來似乎不太正常。第三,她生病了。

我們靜默地看護士忙碌地在黛爾周圍記錄機器的讀數,檢查點滴管,拍松枕頭使它能立著讓病人靠坐起來。護士小姐有一張友善的圓臉,大大的含笑褐眼。由於她把頭髮往後梳成馬尾辮,與我媽媽相同的髮式,使我想到我媽媽。她對我笑得好似她認識我,她告訴黛爾別說太久的話,便留下我們離開。

我們還是沒說話。向某個我發誓永遠不再聯絡的人打招呼,用“嗨!”似乎還不夠親熱。我曾盡最大的努力絕不再與這位某人聯絡。

“那位護士讓我想起你媽媽。”黛爾在連機器的嗡嗡聲都開始要被沉默淹沒時說。

我同意地點頭,但是無法說出話來。我就是說不出來。這個人不是我想探望的黛爾(我一向都只叫她黛爾),這個人不是在經過那么久之後,我終於鼓起勇氣要來跟她談的黛爾。

我不知道自己預期什麼,當搭上火車,從里茲穿過二百英里到倫敦時,並沒有認真想過這個問題,但是我沒有預期她會是這副模樣。我閉上眼睛也看得到預期中會見到的黛爾,她一頭濃密的蜂蜜色金髮總是修剪到肩膀的長度,我當然以為她的頭髮還在,我當然也以為她光滑的乳白色肌膚還閃著健康的光澤。對她的樣貌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是她灰藍色像擦得很亮的鋼鐵般的眼睛?還是她那總會點亮周遭一切的笑靨?不管是哪一個,在我的眼皮後面,真正的黛爾是那樣存在的。那么完美,而且是三度空間,我可以伸手擁抱她。

我張開眼睛,眼前的黛爾·布萊儂和我記憶中的她完全不同。她變了。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