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殺死了我媽媽

《我殺了我母親》由年僅20歲的加黑拿大年青年導演多蘭編劇、導演和主演。該片帶講述了一位十六歲的同性戀傾向少年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性傾向的自我發現。

電影介紹

更多中文片名:弒母、我殺了我母親、聽媽媽的話(台灣譯名)
《我殺死了我媽媽》海報《我殺死了我媽媽》海報
更多外文片名:IKilledMyMother.....USAJ'aituémamèreEuMateiaMinhaMãe.....Brazil(festivaltitle)Skotosatimiteramou.....Greece導演:哈維爾·多蘭XavierDolan
編劇:哈維爾·多蘭XavierDolan....writtenby(asXavierDolan-Tadros)
主演:哈維爾·多蘭XavierDolan....HubertMinel安妮·杜爾瓦勒AnneDorval....Chantale弗朗柯斯·阿諾德FrançoisArnaud....
影片類型:劇情/傳記
片長:96min
國家:加拿大
對白語言:法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幅寬銀幕系統
混音:杜比數碼環繞聲
級別:Canada:14A(Ontario)/Switzerland:14(cantonofGeneva)/(cantonofVaud)
製作成本:CAD450,000/estimated
攝影機:REDONECamera

概述介紹

《我殺了我母親》由年僅20歲的加黑拿大年青年導演多蘭編劇、導演和主演。該片帶講述了一位十六歲的同性戀傾向少年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性傾向的自我發現。影片中的同性戀傾向少年由導演多蘭本人出演。《我殺了我母親》在“導演雙周”單元首映時曾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的熱烈反響,該片也以較高的製作升水準和具有吸引力的劇情故事在電影節期間贏得廣泛好評。電影海報2作為在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中獲得藝術電影、Sacd以及青年視野三項大獎的天才之作,一上映便驚艷全法國。年僅19歲的魁北克導演哈維爾·多蘭在這部處女長片中講述了一個半自傳的故事。少年于貝爾每每想表達觀點時,母親總不予理睬。爭吵充斥著這對相互熱愛又脾氣火爆的母子之間。父親決定將于貝爾送往寄宿學校以收斂他的叛逆。于貝爾在宿舍門口被搶劫。不堪忍受寄宿生活的于貝爾驅車前往童年與母親度過快樂時光的郊外。母親在海邊找到了出逃的于貝爾。相擁的母子兩人平靜地望著大海

影評

若請身處開發中國家的中國母親們欣賞這部電影,相信看不到結尾,她們中的多數都會騰起手刃片中兒子的衝動。
《我殺死了我媽媽》海報《我殺死了我媽媽》海報
油然憶起已經被丟到歷史垃圾堆里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一詞,此處準確應是“腐朽的資產階級少年生活方式”—16歲:師生戀、吸毒、離家出走、逃學、打群架,以及渴望殺掉自己的媽媽—更加令渴望世界大同的中國母親們難過的是,這個兒子在他所處的社會中並非鶴立雞群,他非常普通,就是一個懦弱的中學生,跟您兒子在我們的社會中所處的位置不相上下。
這部加拿大低成本電影在今年坎城電影節摘得藝術電影獎、SACD獎以及青年視野獎三個大獎,它的編劇、導演和主演是一個人,1989年出生的哈維爾-多蘭,他19歲時拍的,他17歲時寫的,他16歲時發生在他和他母親之間的事。可想而知,這個以荷爾蒙為核心的,標準的青春叛逆故事完全是在兒子的視角下開始、展開並完成,他沒有給媽媽留一點點辯解的餘地—片中媽媽的每一句話亦皆被兒子以不可挑剔且無比正確的邏輯頂回去;再譬如情節的基點是媽媽無意發覺兒子是一個同性戀者,導演認為媽媽由此嚴加管教之類的舉措是可以理解,卻是不可原諒的。
站在“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反面,主角說:“我確信每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候都恨過自己的媽媽。”或許吧,但很少恨到如本片片名的程度,儘管片中出現了兒子幻想媽媽躺在棺材裡的鏡頭。最終,電影還是以母子間看似的和解作為結尾,卻從頭到尾沒有給出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或許,導演認為這種恨是一種階段性的本能,跟對母親永遠的愛一樣生來如此,所以用莫泊桑的話放在影片開頭:“我們不知不覺地愛著父母,這種愛像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發覺這種感情有多深。”英文海報DVD版本是法國二區,字幕翻譯周到,有導演訪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