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維客

姜瑜:他們的作品都同屬於一種新興的網路書寫文化,是繼BBS之後的另一副眾生“喧譁”圖景,體現了“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編輯”的重要特徵。“客”們更加正式、規範

姜瑜是一位活躍在“網路天書”上的維客研究人士。她對維客生活有許多上升到理論性的看法。

網際網路周刊:為什麼大家喜歡用“客”這個名詞?

姜瑜:“客”是堅持某一信念,從事某類活動,並具有某種特性的一群人。他們往往是一個自發性的隱性 群 體,但凝聚的力量很大。

“客”有雙重含義。例如“維客”既可以指在網際網路上套用的維客技術;又指使用維客技術的人。

另外客與客之間存在“關係網”是勿庸質疑的,淺顯地說,就是臭味相投吧。交流在這裡顯得尤其重要。

網際網路周刊:部落格維客在文化意義上有什麼淵源?

姜瑜:他們的作品都同屬於一種新興的網路書寫文化,是繼BBS之後的另一副眾生“喧譁”圖景,體現了“人人都是作者,人人都是編輯”的重要特徵。“客”們更加正式、規範,有一種安定感,以一種建設性的姿態來一起管理,共同建設,較之普通網路“遊客”更具有使命感。

現在維客們的驅動力,只是一種興趣的培養,要找到一個大眾突破口還有點難。方興東有其“部落格宣言”,維客似乎也該尋找一個能夠在中國網民中拓延發展的新立意?這不需要誇誇其談的空洞文字,重點的是內容與形式同樣新穎的維客網站。

網際網路周刊:維客究竟是不是“烏托邦”或者“公共廁所”?

姜瑜:維客不是“烏托邦”,它真實存在,且在不斷進取中,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貢獻”。當然也不是“公共廁所”,不是什麼人隨便就能占用,如果有人破壞,或任意塗改、惹是生非,會被管理員封殺。

我認為維客有幾點煩惱,包括協作方式陌生化、興趣點培養以及身份質疑與認同等。不過這種協作式書寫方式加上網路的傳播特性,在傳統媒體走向新媒體的大環境下,發揮了巨大力量。我也相信維客傳播學社會學上的重大意義也將會在今後漸漸得到彰顯。

 網際網路周刊 文|陳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