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文學體裁是短篇小說,著名文學家普希金之作。

短篇小說,著名小說家普希金之作。
全文:我們在公爵夫人D的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談話不知不覺牽涉到了斯達爾夫人。男爵D操著蹩腳的法語,非常蹩腳地說出一個著名
的笑話。一次斯達爾夫人問拿破崙:“誰是世界上第一位婦女?”他的回答很可笑:“誰生
孩子最多,誰就是。”①
“多么出色的俏皮話!”一個客人說。
“她活該!”一位夫人說,“怎么能把這種恭維話當作問題提出來呢?”
“我覺得,”正在漢布斯靠椅②里打盹方醒的索羅赫金說道,“我倒覺得,斯達爾夫人
不是想恭維,拿破崙也並非想挖苦。這個問題的提出完全是出於很容易理解的好奇心。拿破
侖的話正好表達了他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你們是不相信天才人物也會心地單純的。” 
①原文為法文。
②漢布斯為彼得堡有名的家具商。
客人們開始爭論,索羅金再打瞌睡。
“不過,說真的,”女主人說,“你們認為誰是世界上第一名婦女呢?”
“小心!您不要再說恭維話了……”
“不!別開玩笑……”
立刻分成幾派。一派舉出斯達爾夫人。另一派贊成聖女貞德。第三派推薦英國女皇伊莉莎白、緬傑昂夫人①、羅蘭夫人②,等等。
①緬傑昂夫人(1635—1719),原為路易十四女兒的家庭教師,後嫁路易十四。
②羅蘭夫人(1754—1793),法國大革命時吉倫特黨領導人之一。
一個年青人站在壁爐旁(在彼得堡壁爐一年四季都不算多餘)。他第一次參與談話。
他說:“對我來說,最魅人的婦女——克列阿佩特拉。”
“克拉阿佩特拉嗎?”客人們說,“對!那個自然……可是,為什麼?
“她的一生有個特色,深深印進了我的腦海,以致我幾乎瞧任何女人的時候便立刻想到克列阿佩特拉。”
“那特色是什麼?”女主人問,“告訴我。”
“我不能說。很難說出口。”
“為什麼?難道不體面嗎?”
“對!看來問題全在於,那可真是生動地描繪了古代可怕的風俗。”
“嗯!說吧,說吧!”
“喔!不,別說了!”離了婚的女人伏爾斯卡婭插嘴打破,拘泥地低垂下一團火似的眼睛。
“夠了!”女主人不耐煩地叫了起來,”這裡可以欺騙誰呢?①昨晚我們看了《安東尼》②。我壁爐上不是放了一本《結婚生理學》③嗎?不體面!看拿什麼來嚇唬我們!別蒙哄我們吧,亞歷克賽·伊凡內奇!您不是記者,坦率告訴我們吧!您知道克列阿佩特拉搞了什麼名堂,不過……如果可以,我包你體面。”
大伙兒笑起來。
“我的天呀!”年輕人說,“我害怕,要我當裁判,真不好意思。好,請聽!……
“要知道,拉丁史學家中間有個名叫阿夫列里·維克多的。這個人,你們大家或許從來沒有聽說過。”
“阿夫列里·維克多,”曾經在耶穌會學習過的維爾希涅夫搶著說,“阿夫列里·維克多是四世紀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誤認為是阿爾涅里·涅波特,甚至是斯維托尼寫的。他寫了一部書《羅馬名人傳》④——羅馬名人傳,我知道……”
①原文為法文。
②《安東尼》是大仲馬的劇本。
③《結婚生理學》是巴爾扎克的小說。
④原文為拉丁文。
“不錯。”亞歷克賽·伊凡內奇繼續說,“那本小書太沒有價值了。但是,書中間可以找到關於克列阿佩特拉的那個掌故。那掌故使我驚訝,再說,它寫得很出色,枯燥乏味的阿夫列里·維克多在這個地方的表現力倒是足以跟塔西陀媲美。她如此淫蕩,竟然經常出賣自己的肉體;她如此美艷,居然有許多人甘願以死亡作代價買她一晚。……①”
“妙極了!”維爾希涅夫叫起來,“這使我想起了薩琉斯提②,記得嗎?……”
①原文為拉丁文。
②薩琉斯提(前86—35)羅馬歷史學家。
“這是乾什麼,先生們?”女主人說,“你們盡用拉丁語說話,好象這樣才過癮似的!告訴我,那句拉丁話說的是什麼?”
“那句話說:克列阿佩特拉出賣自己的色相,並且有許多男人拿自己的生命作價錢買她一個夜晚……”
“多可怕!”女士們說,“這裡頭你們找到了什麼動人的地方呢?”
“怎么?我以為,克列阿佩特拉不是下流的蕩婦,她給自己的估價並不便宜。我曾經建議××就這件事寫部長詩。他動筆了,隨即又扔掉。”
“他寫得好嗎?”
“他想從這裡頭得出什麼結論?中心思想是什麼?您記不得了嗎?”
“他從埃及女皇的御花園裡大張宴席這一點下手寫起。”
※※※
漆黑、炎熱的夜幕籠罩著非洲的天空,亞歷山大城入睡了,廣場鬧市悄然無聲,房屋裡都滅了燈。唯有法羅斯島上的燈塔在遼闊的海面上空放射著光芒,好似睡美人床頭的一盞明燈。
※※※
普托洛梅朝①的宮殿燈火通明,熱鬧非常:克列阿佩特拉女皇正大宴賓客。桌子四周擺滿了象牙之榻。三百個侍童招待賓客。三百個侍女給他們捧上灌滿了希臘美酒的雙耳壺。
三百個黑人太監默然監視著侍女。
①普托洛梅朝——希臘化時期統治埃及的王朝(前305—30)。
※※※
一根根紫紅圓柱,南北一字兒排開,迎接東南的和風。空氣紋絲不動。宮燈的火舌吐出烈焰,紋絲不動。香爐里清煙縷縷,向上升騰,紋絲不動。大海波平如鏡,在半圓形的皇宮的玫瑰色的御階下展開,紋絲不動。海面上反照出一群守衛皇宮的獅身人面獸的黃金的利爪和花崗石尾巴……唯有七弦琴和長笛的音浪振動著火舌、空氣和大海。
※※※
突然女皇陷入沉思,憂鬱地垂下她美艷的頭顱。輝煌的宴會被她的憂鬱所籠罩,好似烏雲遮住了太陽。
※※※
她為什麼憂傷?
為什麼憂愁向她襲來?
這位埃及女皇,
她還缺乏什麼?
她的首都富麗堂皇,
女皇被一群群奴隸層層防衛,
天下太平,江山執掌。
地上的神靈對她唯命是從,
宮殿里充塞著天下奇珍。
不論非洲的白天如何酷熱,
也不論暗夜的陰影如何清涼,
她每時每刻都有享不盡的榮華,
藝術珍品撫慰著她沉睡了的官感。
普天之下的土地,全世界海洋的波浪,
作為貢品,給她呈獻不斷變換的新妝
她隨隨便便換了一件又一件;
有時遍身紅藍寶石,閃爍生光;
有時又挑一件腓尼基婦女
常穿的朱紅長袍和雲裳;
有時又玉體袒露,芙蓉出水,
她委身於古老的尼羅河的波浪,
在層樓畫舫的華麗的風帆的陰影下,
浪花之間,誕生了一個新的維納絲。
每時每刻在他眼前,
酒宴撤去,又開酒宴,
有誰在自己心靈深處能夠理解
她每個暗夜的全部秘密?……
別提了!她的心早已慵倦苦悶,
如饑似渴,追求莫名的享樂,——
她疲倦了,厭膩了,
患了一種病,叫做感官遲鈍……
克列阿佩特拉從沉思中清醒過來。
宴會靜下來,好似要打瞌睡,
她的額頭又重新抬起,
眼睛燃燒,眼空無物,
她嫣然一笑,開口說道:
“獲得我的愛情,莫不是天大的欣幸?
好!且聽我的命令:
我將忘卻寡人與臣下之間的不平等,
艷福將光臨你們,很有可能。
我號召,有誰膽敢來回響?
我出賣我的夜晚,
說吧!你們中間有誰膽敢
以生命作價錢來買我一晚?
……………………
“這個題目應當讓侯爵夫人喬治·桑①來做,因為她也是一個蕩婦,跟您的克列阿佩特拉一個樣。她會把您的埃及故事改寫成現代風格。”
①喬治·桑(1804—1876),法國女作家。
“不可能。不可能做到逼真。那個故事徹頭徹尾是古代的。
那種交易現在做不成了,好比現在不會建造金字塔。”
“為什麼那種交易做不成?莫非現代婦女中間找不到一個壞種,她真想實際上體驗一下那樁時時刻刻想著的事:即她的愛情比許多男人的生命更加寶貴。”
“或許,弄清這點倒是很有意思的。但是,用什麼方式可以做出這個學究式的實驗呢?克列阿佩特拉有一切手段可以迫使自己債務人還清欠帳。我們辦得到嗎?當然,不能把那契約寫進完了印花稅的檔案里並且得到樞密院的簽署。”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搞君子協定:說話算數。”
“那又怎么樣?”
“女人可以要她的情夫說話算數,保證第二天他開槍自殺。”
“第二天他就溜之大吉,那女人就只得受騙上當,做個傻瓜得了。”
“那他就甘願在自己所愛的女人的心目中永遠墮落成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了。再說,那契約難道真的很苛刻嗎?難道生命就那么值錢,以至不願用它作代價去購買幸福嗎?請您評判一下吧!假設有個搗蛋鬼,我本看不起他,他罵了我一句無論如何也不能夠傷害我的話,那么,我也會跟他決鬥,不惜把自己的腦袋瓜放在他的槍彈之前的。我無權拒絕這個想考驗我的冒失鬼的要求。當事情牽涉到我幸福的時候,我反而會膽怯嗎?當生活被憂傷與空虛的欲望所毒化了的時候,這算什麼生活!當歡樂已經蕩然無存的時候,生活當中還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呢?”
“難道您真的能夠簽訂那個契約?……”
伏爾斯卡婭本來坐著一直沒開腔,低垂眼睛,這時飛快地拿眼睛盯住亞歷克賽·伊凡內奇。
“我不說我自己。但是,倘若一個人真正戀愛了,那他當然一分鐘也不會猶豫……”
“怎么?假如那個女人不愛您,您也會那樣嗎?(而同意您的提議的女人,那就可以肯定不愛您了。)只要一想起那獸性的野蠻行為,最盲目的愛情也會煙消雲散……”
“不!她同意我的提議,這裡頭我只看出她幻想的熾熱。至於雙方的互愛嘛……我並不要求……這點我不要求她。假如我愛她,那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別說了!天曉得您說些什麼!我看您還有什麼話不願說出來……”
………………………………………………
年輕的伯爵夫人K,一個圓滾滾的醜女人,一心想使那隻好似陷進大蘿蔔里的蒜頭小鼻子具有莊重的表情,她說:
“現在也還有一些女人,她們自視甚高,比……”
她丈夫,一位波蘭公爵,因為貪財跟她結婚(據說,這一著他失算了),這時他垂下眼睛,喝乾手裡一杯茶。
“您說這話,何所指呢,伯爵夫人?”一個年輕人問道,忍住笑。
“我是說,”伯爵夫人K回答,“一個女人如若尊重自己,如若尊重……”說到這兒她接不上碴了。維爾希涅夫趕快給她幫忙。
“您是想說,一個女人,如若尊重自己,就不會讓那個有罪的人去死,是不是?”
………………………………………………
談話變換了題目。
亞歷克賽·伊凡內奇坐在伏爾斯卡婭身旁,歪過頭來,假裝觀看她手裡的女紅,輕聲對她說:“關於克列阿佩特拉提出的條件,您是怎樣想的?”
伏爾斯卡婭不吭聲。亞歷克賽·伊凡內奇又把那問題重提一次。
“向您說什麼好呢?比方現在,另外有個女人也把自己估價很高。但是,十九世紀的男人們,對於簽訂那樣的契約,太冷血了,太會精打細算了。”
“您是想說,”亞歷克賽·伊凡內奇說,突然嗓音都變了,“您是想說,在我們這個時代,在彼得堡,就在這兒,可以找到一個女人,她將有足夠的驕傲,有足夠的精神力量來跟她的情夫簽訂克列阿佩特拉式的契約嗎?”
“我想有,甚至深信不疑。”
“您不是在騙我嗎?請想想,這是非常殘酷的,比那契約本身還要殘酷……”
伏爾斯卡婭一雙火辣辣的、能看透五臟六腑的眼睛瞟他一眼,接著斬釘截鐵地回答:“不!”
亞歷克賽·伊凡內奇站起身,立刻消失了。
普希金
簡介:普希金(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諸體皆擅,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沙皇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鬥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國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家庭背景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家道中落的貴族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鬥而死,年僅38歲。他在濃厚的文學氛圍中長大。童年時代,他由法國家庭教師管教,接受了貴族教育,8歲時已可以用法語寫詩。家中藏書豐富,結交文學名流,他的農奴出身的保姆常常給他講述俄羅斯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使得他從小就領略了豐富的俄羅斯語言,還會法語。並且對民間創作發生濃厚興趣。

教育背景

1811年,普希金進入貴族子弟學校皇村學校學習,年僅12歲就開始了其文學創作生涯。1815年,在中學考試中他朗誦了自己創作的“皇村懷古”,表現出了卓越的詩歌寫作才能,特別是他詩作韻文的優美和精巧得到了廣泛的讚賞。在早期的詩作中,他效仿浪漫派詩人巴丘什科夫和茹科夫斯基,學習17--18世紀法國詩人安德列謝尼埃的風格。在皇村中學學習期間,他還接受了法國啟蒙思想的薰陶並且結交了一些後來成為十二月黨人的禁衛軍軍官,反對沙皇專治,追求自由的思想初步形成。

職業生涯

普希金畢業後到彼得堡外交部供職,在此期間,他深深地被以後的十二月黨人及其民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參與了與十二月黨人秘密組織有聯繫的文學團體“綠燈社”,創作了許多反對農奴制、謳歌自由的詩歌,如《自 由 頌》(1817年);《致恰達耶夫》,(1818)年;《鄉村》,(1819年),1820年,普希金創作童話敘事長詩《魯斯蘭與柳德米拉》。故事取材於俄羅斯民間傳說,描寫騎士魯斯蘭克服艱難險阻戰勝敵人,終於找回了新娘 柳德米拉。普希金在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民間語言,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同於古典主義詩歌,向貴族傳統文學提出挑戰。

變相流放

普希金與夫人塑像
普希金的這些作品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不安,1820年他被外派到俄國南部任職,這其實是一次變相的流放。在此期間,他與十二月黨人的交往更加頻繁,參加了一些十二月黨的秘密會議。他追求自由的思想更明確,更強烈了。普希金寫下《短劍》(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還寫了一組“南方詩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虜》(1822) 、《強盜兄弟》 (1822)、《巴赫切薩拉依的淚泉》(1824)、《茨岡》(1824)四篇浪漫主義敘事長詩。還寫下了許多優美的抒情詩:《太陽沉沒了》(1820)、《囚徒》和《短劍》(1821)等,這些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的強烈憧憬。從這一時期起,普希金完全展示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幽禁時期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當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領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這裡他度過了兩年。幽禁期間,他創作了近百首詩歌,他蒐集民歌、故事,鑽研俄羅斯歷史,思想更加成熟,創作上的現實主義傾向也愈發明顯。1825年他完成了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的創作。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登基,為了籠絡人心,把普希金召回莫斯科,但仍處於沙皇警察的秘密監視之下。普希金沒有改變對十二月黨人的態度,他曾對新沙皇抱有幻想,希望尼古拉一世能赦免被流放在西伯利亞的十二月黨人,但幻想很快破滅,於是創作政治抒情詩《致西伯利亞的囚徒》,表達自己對十二月黨理想的忠貞不渝。
普希金
1830年秋,普希金在他父親的領地度過了三個月,這是他一生創作的豐收時期,在文學史上被稱為“波爾金諾的秋天”。他完成了自1823年開始動筆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俄羅斯文學中第一個“多餘人”的形象,這成為他最重要的作品。還寫了《別爾金小說集》和四部詩體小說《吝嗇的騎士》、《莫扎特與沙萊里》、《瘟疫流行的宴會》、《石客》,以及近30首抒情詩。《別爾金小說集》中的《驛站長》一篇是俄羅斯短篇小說的典範,開啟了塑造“小人物”的傳統,他的現實主義創作爐火純青。
1831年普希金遷居彼得堡,仍然在外交部供職。他繼續創作了許多作品,主要有敘事長詩《青銅騎士》(1833)、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1833)、短篇小說《黑桃皇后》(1834)等。他還寫了兩部有關農民問題的小說《杜布洛夫斯基》(1832-1833)、《上尉的女兒》(1836)。
1836年普希金創辦了文學雜誌《現代人》。該刊物後來由別林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羅留波夫等編輯,一直辦到19世紀60年代,不僅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家,而且成為俄羅斯進步人士的喉舌。
普希金的創作和活動令沙皇政府頗感頭痛,他們用陰謀手段挑撥法國籍憲兵隊長丹特斯褻瀆普希金的妻子納塔利婭·尼古拉耶芙娜·岡察洛娃,結果導致了1837年普希金和丹特斯的決鬥。決鬥中普希金身負重傷,1837年1月29日不治身亡,年僅37歲。他的早逝令俄國進步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

外界評價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藝術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現了的對自由、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必能戰勝黑暗、理智必能戰勝偏見的堅定信仰,他的“用語言把人們的心靈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偉大抱負深深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天才的傑作,激發了多少俄羅斯音樂家的創作激情和靈感。以普希金詩篇作腳本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鮑里斯·戈都諾夫》、《黑桃皇后》、《魯斯蘭與柳德米拉》、《茨岡》等等,無一不是偉大的音樂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詩被譜上曲,成了膾炙人口的藝術歌曲;還有的作品還被改編成芭蕾舞,成為舞台上不朽的經典。
為了紀念普希金,人們把他出生的皇村改名為普希金(1796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就在這裡去世)。現在這裡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而且著名的波爾金諾村也在這附近。

繪畫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俄國大詩人普希金還是一位美術家。只要翻閱普希金的手稿,就能發現稿紙上面畫有
普希金作品集
許多草圖和速寫,令人眼花繚亂。這些圖畫的線條輕盈、急速、飛舞,完全符合詩人的氣質和性格。
普希金的繪畫有肖像、風景、奔馬和花卉等,還有為自己作品所配的插圖。普希金尤其擅長的是肖像畫。他只需寥寥幾筆就能勾畫出人物典型的特徵,往往比一些專業畫家的肖像畫還要真實。他的一系列肖像畫中,有偉大的法國啟蒙哲學伏爾泰和狄德羅、英國詩人拜倫、俄國作家格里鮑耶陀夫、俄國詩人雷列耶夫等,肖像傳神,栩栩如生。
從普希金畫的另一些素描中,可以看到許多精巧優雅的婦女側面像。公爵夫人葉·克·佛隆卓娃是當時非常迷人的女性之一,她的側面像常在普希金的筆下出現。普希金用淡淡的幾筆表現出美貌少婦安·彼·凱恩嫵媚的形象。他畫的年輕的卡堅卡·維里亞舍娃的肖像,仿佛是一首肖像詩,描寫出這位美麗少女的“碧藍的眼睛”和“可愛的面龐”。
在普希金的一大批手稿、札記和書籍的空白處,留下了他的許多自畫像。儘管許多畫家都曾試圖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普希金的外部形象和神情,但現在看來,能夠引起人們長久品味的還是詩人為自己作的自畫像。

名言

沒有幸福,只有自由和平靜。
法律之劍不能到達的地方,諷刺之鞭必定可以到達。
希望是厄運的忠實的姐妹。
敏感並不是智慧的證明,傻瓜甚至瘋子有時也會格外敏感
不論是多情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閒暇的歡樂,什麼都不能代替無比親密的友誼。
讀書和學習是在別人思想和知識的幫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傾聽著年輕姑娘的歌聲,老人的心也變得年輕。
年輕的良知像晴天一樣明潔。
等青春輕飄的煙霧把少年的歡樂裊裊曳去,之後,我們就能取得一切值得吸取的東西。
愛惜衣裳要從新的時候起,愛惜名譽要從幼小時候起。
世界的設計創造應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謀取金錢,人並非以金錢為對象而生活,人的對象往往是人。
被你那纏綿悱惻的夢想,隨心所欲選中的人多么幸福。
我曾經愛過你:愛情,也許 在我的心靈里還沒有完全消亡,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我曾經默默無語、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象我愛你一樣。

貢獻

普希金的重大貢獻,在於創建了俄羅斯文學語言,確立了俄羅斯語言規範。屠格涅夫說:毫無疑問,他創立了我們的詩的語言和我們的文學語言。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象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別林斯基在著名的《亞歷山大·普希金作品集》一文中指出:“只有從普希金起,才開始有了俄羅斯文學,因為在他的詩歌里跳動著俄羅斯生活的脈搏。”赫爾岑則說,在尼古拉一世反動統治的“殘酷的時代”,“只有普希金的響亮遼闊的歌聲在奴役和苦難的山谷里鳴響著:這個歌聲繼承了過去的時代,用勇敢的聲音充實了今天的日子,並且把它的聲音送向那遙遠的未來”。岡察洛夫稱“普希金是俄羅斯藝術之父和始祖,正象羅蒙諾索夫是俄羅斯科學之父一樣”。普列漢諾夫、盧納察爾斯基高爾基等人對普希金也有所論述。高爾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創作是一條詩歌與散文的遼闊的光輝奪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個將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奠基人;這種結合……賦予俄羅斯文學以特有的色調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國著名的藝術家編成歌劇、舞劇,改編成話劇、兒童劇和攝成電影。他的詩歌被譜成歌曲,流傳至今。在蘇聯,普希金的研究形成為“普希金學”。蘇聯科學院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書、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多年來,如魏列薩耶夫(編有《普希金在生活中》兩卷)、莫扎列夫斯基(著有《普希金》)、齊亞甫洛夫斯基(編有《普希金生活與創作年譜》)、托馬舍夫斯基(著有《普希金》兩卷)、勃拉戈依(著有《普希金的創作道路》兩卷)、梅拉赫(著有《普希金及其時代》)等著名的普希金學者,對普希金研究都作出了很多貢獻。俄羅斯文學研究所編輯了17卷本《普希金全集》(1937~1959)、《普希金研究與資料》、《普希金委員會會刊》(多冊)和《普希金語言辭典》(4卷,1956~1961)等。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建有普希金博物館,列寧格勒有普希金故居紀念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聖山修道院,已改為普希金文物保護區。
史料表明,普希金讀過不少有關中國的書籍,對中國人民懷有深厚的興趣和感情。1830年1月他曾請求沙皇當局,允許他隨同派往中國的使團訪問中國,但遭到拒絕。普希金在20世紀初即已被介紹到中國來。中國翻譯的第一部俄國文學作品是普希金的代表作《上尉的女兒》,中譯書名為《俄國情史,斯密士瑪利傳,又名花心蝶夢錄》(1903)。普希金的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大部分已有中譯,有些作品甚至有幾種譯本。

作品

短篇小說
彼得大帝的黑奴
書信小說
《亡人伊凡·彼得洛維奇·別爾金小說集》
《射擊》
《暴風雪》
棺材老闆
《驛站長》
村姑小姐
《戈琉辛諾村源流考》
《羅斯拉夫列夫》
《杜布羅夫斯基》
《黑桃皇后》
《基爾沙里》
《埃及之夜》
《上尉的女兒》
賓客聚集別墅
《我們在別墅里度過了一晚》
長篇小說
《上尉的女兒》
詩作
《巴奇薩拉的噴泉》
《致大海》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遲開的花朵更可愛》
《十月十九日》
《枉然的賦與》
枉然的饋贈
你和您
當我以臂膊》《當我緊緊擁抱著》
《哀歌》
《茨崗》
《為了遙遠的祖國的海岸》
《夠了,夠了,我親愛的》
《我的朋友,時不我待》
《假如生活騙了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