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

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是成都理工大學的直屬教學單位,成立與2001年,下設傳播系、編導系、表演播音系和美術系四個教學系,目前招生專業包括: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2007年首次招生)、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音樂表演(2007年首次招生)、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等七個本科專業,現有本科生1726名。2006年申報傳播學碩士學位授權點獲準通過,已於2007年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師資力量暨傳播學碩士生導師

院領導

院黨委書記:張勇(教授)
院長:劉迅(教授)
副院長:劉翼(國家一級導演)

師資力量暨傳播學碩士生導師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擁有專職教師109名,其中包括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講師56名包括20餘名在國內業界享有良好聲譽的專家學者和中青年藝術家,另外還聘請了近20多位德高望重的知名的藝術家擔任兼職教授。
劉 迅

教授,現為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院長,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科學術帶頭人,成都理工大學電視台台長,成都理工大學電視科教紀錄片研究所負責人,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高校專業委員會副主席、成都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四川省大、中專藝術招生考試委員會委員及編導組組長。近年來主持和參與科研、教改項目8項,科研成果和拍攝的電視紀錄片以及指導學生拍攝電視紀錄片獲得省級以上獎多項。
劉 翼
國家一級導演,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副院長,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藝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廣播電視學會法制節目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具備多年的影視導演一線工作經驗,熟悉影視劇製作的流程與方法,深諳客群的接受心理與收視習慣,並對以影視為文化載體的傳播作用頗有研究。所拍電視連續劇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金鷹獎和全國、省五個一工程獎,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主要代表作品:
《白蛇傳》《最高任務》《劉輝》《四房嘴村的故事》《山裡的漢子》《中國古典戲劇肢體語言》等。
主要獲獎情況:

《白蛇傳》第二十四屆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第一名
《最高任務》第2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中篇電視劇提名獎;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劉 輝》四川省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
《四房嘴村的故事》四川省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
《山裡的漢子》四川省第十二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古典戲劇肢體語言》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
喬 玲
國家一級演員,碩士生導師、“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獲得者、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科學術帶頭人、多次獲得省市“五個一”工程獎。 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及戲劇的策劃、創作與演出,近幾年工作重點是影視教育與創作(尤其是演員、播音主持、有聲語言的創作與研究)。具備多年的影視、戲劇表演一線工作經驗,熟悉戲劇及電視劇的製作流程與方法,深諳客群的接受心理與收視習慣,並對戲劇、播音、影視為文化載體的傳播作用頗有研究。所主持創作的大型話劇及教學成果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省委宣傳部,全國、省五個一工程獎,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等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指導教師獎。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本人是多個專業藝術團體協會成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具備較高的本專業理論水平與實踐經驗。從事戲劇與有聲語言的傳播的研究與創作活動,該方向在文化大傳播背景下,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與套用空間。 近年來,主要承擔了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2個本科專業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擔任台詞、播音與主持基礎訓練、文藝作品演播、有聲語言創造的內外部技巧、及用聲音和語言塑造人物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並指導畢業實踐教學(台詞片段排演、朗誦會、畢業論文指導等)。教學效果良好,獲得學生一致認可。所教學生多次在全國、省市專業比賽中獲獎。
江 昀
教授,中共黨員,社會學碩士。現任成都理工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傳播系主任,成都理工大學套用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四川省社會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高校智慧財產權協會理事。主要承擔本、研究生的傳播學、新聞學、社會學、社會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等課程。長期從事科學技術、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的綜合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優秀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獎。
研究課題:
1. 科學技術活動的社會學分析(課題負責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2. 綠色技術開發的社會模型分析(課題負責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3. 四川省貧困地區社會經濟與資源環境發展模式創新研究(課題第二負責人,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課題)4. 成都市溫江區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課題)5. 轉型時間成都市公民行為失范與社會穩定的對策研究(課題負責人,鄧小平理論研究基金課題)6. 科技新聞傳播的效果研究(課題負責人,成都理工大學人文社科基金課題)7. 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研究(課題負責人,成都理工大學校改基金課題)8. 四川省鄉村游經營管理的規範研究(主研人員,排名第二,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課題)9. 四川省創新體系的社會環境研究(主研人員,排名第二,研究單位: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課題)10.農村媒體生態結構與農民致富的關係(課題負責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社科基金課題)11.媒體暴力對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危害的實證研究(課題負責人,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社科基金課題)12.細水長流話資源(課題負責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社科基金科普課題)13.媒體暴力傳播與成都市未成年人攻擊性行為之關係研究(課題負責人,鄧小平理論研究基金課題)14.專家型新聞記者培養模式研究(課題負責人,成都理工大學校改基金課題)15.大學生性行為持續增長的社會深層因素研究(課題負責人,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項目)
陳 卓
副教授、傳播學碩士生導師。成都理工大學廣告文化研究所副所長。長期致力於古代文學、中外文學、廣告學教學和理論研究及廣告學專業的教學管理工作。具有十八年高校教學經驗,能運用英語講授專業課。承擔多項省級科研、教改課題,獲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發表論文:
1.《試論李攀龍絕句的藝術特色》(獨撰),《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索引。2.《說杜甫〈望岳〉兩句的意蘊》(獨撰),《杜甫研究學刊》,1999年第4期,被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索引。3.《談談契約寫作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獨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1年《五一》專號。4.《試論陳子昂的“興寄”說》(獨撰),《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1期。5.《李夢陽〈風雅什〉之我見》(獨撰),《四川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第4期。6.《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培養現代商務秘書》(合著、第一作者),《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增刊》,2000年第1期。7、《試析現代廣告的語言文學內涵》(獨撰) ,《當代文壇》2006年第6期。8、《西部城市形象廣告片的民俗文化元素—以成都、西安、桂林等為例》(獨撰) 發表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9期。9、《廣告對文學藝術的輔助傳承》(獨撰),《新聞界》(中國新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8年5期。10、《民族文化提升會展傳播效應》(獨撰),《新聞界》(中國新聞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9年6期。

 唐英 教授

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傳播學、廣告學等專業的教學及科研。198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獲中國史專業獲史學學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文藝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

2007年6月---2010年3月,英國學習和工作(2009年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西部培養計畫委託前往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做訪問學者)。

主持1項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省廳級課題;參與7項省部級及省廳級課題。發表學術論文39篇,中文核心期刊34篇(其中來源期刊15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9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專著1部,主編1部,合著2部。

學術著作:

1、專著:《消費社會電視廣告之審美透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2、主編:《人文科學與人文素質導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3、合著:

(1)《傳媒產業化時代的審美心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2)《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學》,西南財大學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

學術論文:  

1、《電視廣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監管機制研究》,天府新論,2012.05(CSSCI來源期刊);

2、《廣告人物與現代神話的構建》,當代傳播,2012.05(CSSCI來源期刊);

3、《網路環境下公共危機事件與公民傳播權的實現》,當代傳播,2011.02(CSSCI來源期刊);

4、《消費社會視閾中的審美消費與產品消費》,當代傳播,2010.04(CSSCI來源期刊);

5、《電視廣告視像化審美的消極性芻議》,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12(CSSCI來源期刊);

6、《意義的共振與重構:廣告與時尚和流行的關係探析》,天府新論,2009.05(CSSCI來源期刊);

7、《非語言傳播缺失下的網路人際傳播》當代傳播,2009.02(CSSCI來源期刊);

8、《試論消費社會的審美嬗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05(CSSCI來源期刊);

9、《電視的審美特性》,當代傳播,2008.04(CSSCI來源期刊);

10、《電視廣告的審美特質》,當代傳播,2007年01(中文核心期刊);

11、《略析消費社會廣告的文學性》,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11(中文核心期刊);

12、《消費時代廣告的普適美》,當代傳播,2006.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美學》2007.0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13、《論電視文化傳播與人文精神的弘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05(中文核心期刊);

14、《廣告環境與現代神話的建構》,當代傳播,2006.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6.07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15、《論電視文化多元化的建構》,現代傳播,2006.02(CSSCI來源期刊);

16、《電視廣告的審美特質》,當代傳播,2006.01(中文核心期刊);

17、《女權主義視野下的媒介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5.06(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5.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18、《娛樂與幸福:消費時代電視廣告之生產要素》,《電視研究》2005.06(CSSCI來源期刊);

19、《農民信息意識三題》,城市改革與發展,2004.01(中文核心期刊);

20、《拉扎斯菲爾德對傳播學的貢獻》,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4.02(中文核心期刊);

21、《略論廣告的文化批評標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2(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文化研究》2003.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22、《視覺文化及其娛樂性觀照》,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2(中文核心期刊);

23、《試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與實踐(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12;

24、《分眾傳播與出版策略》,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11(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出版工作》2003.12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25、《淺議現階段我國民營中小企業的品牌戰略》,四川統一戰線,2003.09(中文核心期刊);

26、《“沉默的螺鏇”與廣告傳播意識》,當代傳播,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27、《解讀HipHop文化》,城市改革與發展,2003.06(中文核心期刊);

28、《媒介產業化研究綜述》,企業家畫報,2003.06;

29、《淺析媒介資本運營及其發展》,社會科學研究,2003.03(CSSCI來源期刊);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3.08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0、《論影響媒介控制的社會因素》,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3.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3.06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1、《論政治信息傳播的組織特徵》,天府新論,2003.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2003年第11期《新聞與傳播》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2、《論黨章中黨的性質規定的幾次重要演進》,毛澤東思想研究,2003.03(中文核心期刊);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共產黨》2003.06全文轉載)(權威核心期刊);

33、《內化的“經”與傳統的傳播取向》,當代傳播2003.03(中文核心期刊);

34、《我國媒介資本運營的發展態勢》,當代傳播,2003.01(中文核心期刊);

35、《我國媒介產業化研究綜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002.12(中文核心期刊);

36、《國際化戰略------中國廣告業的出路》,今日世界》2002.11;

37、《中國廣告業突圍之路徑》,山東廣告,2002.02;

38、《知識經濟所帶來的社會變革》,科學研究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04;

39、《教學改革與科學研究論文集》,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04。

科研項目:

1、主持----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子課題項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大眾傳媒統計與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11&ZD060--012);

2、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項目《電視廣告低俗化的危害及其監管機制研究》(SC11W041);

3、主持----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2011年度項目《城市務工人員媒介素養的養成與提升》(20);

4、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性社會與性教育研究中心2010年度一般項目《電視傳播與大學生性觀念影響之關係研究》(XXJYB1004);

5、主持----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川酒發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一般項目《“白酒金三角”發展戰略研究》(CJY12-05);

6、參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項目《農村媒體生態結構與農民致富的關係研究》(SC06B068);

7、參與----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03年度一般項目《媒介美學:傳媒產業化時代的審美精神》(03JB750.11-44015); 8、參與----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2010年度項目《青少年媒介素質的養成與提升》(19);

9、參與----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醫事衛生法治研究中心2011年度一般項目《農戶生產行為中的食品安全與法制問題研究》;

10、參與----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性社會與性教育研究中心2008年度一般項目《大學生性行為持續增長的社會深層因素研究》(XXJYB0821);

11、參與----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部區域文化研究中心2010年度項目《巴蜀文化數字博物館建設的理論與方法研究》(XBYJC201017)

12、參與----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2010年度項目《四川省農業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推廣研究》(CR1028)。

實踐經驗:

2012年6月至今,四川黨建集團主辦的《暢談買房客》雜誌國際部主任;

2010年5月至2012年02月,四川中達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成都麥加廣告公司總經理;

2009年1月至12月,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訪問學者;

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英國SMARTYING有限公司任翻譯;

2007年9月至12月,英國倫敦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

1998年9月至2000年1月,自辦成都阿甘食品有限公司;

1994年1月到1998年9月,承辦《四川經濟研究》雜誌;

1992年1月至1996年1月,創辦並經營“四川黑馬傳播有限公司”。
朱安玉 副教授
歐陽平 副教授
肖建春 教授
 

專業設定及介紹

電影電視系

廣播電視編導(1997年招收專科,2001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15年(專科4年,本科11年)

學院綜合性藝術大樓(在建)學院綜合性藝術大樓(在建)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發展始於20世紀90年代,我校是成都地區最早獲準設立該專業的高等院校之一。1997年學院獲準設立專科層次教育,2001年正式招收本科生,以平均每年130人的規模面向全國招生,現已有4屆專科畢業生,7屆本科畢業生。近年來,本專業生源充足,就業形勢喜人,平均就業率達90%以上。學風優良,學生踴躍參加校內外各種競賽活動,多次在全國、省市級專業比賽中獲獎,優秀畢業生已成為各級電視台、教育機構的業務骨幹以及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的公關宣傳能手。
本專業在人才培養中堅持“四並重”: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並重;素質培養和能力培養並重;理論能力和動手能力並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並重。教育教學工作依託學校理工科優勢,藉助學校雄厚的實踐教學平台和豐富的教育資源,遵循本專業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與成長的基本規律,緊緊圍繞市場,進行開放式教學、小班化教學、互動式教學和現代化教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武漢大學學位研究院對全國192 個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進行的教學水平排名,本專業排名全國第20位,四川省排名第一。四川大學的新聞學博士生導師邱沛湟教授在2008 年的四川省新聞學研究會學術年會上,撰文積極肯定了成都理工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辦學水平和成就。
本專業的優勢在於起步較早,已具有了良好的聲譽及穩定的生源,人才培養方案較為合理並具有適應性,與四川省的其它有該專業的院校相比,本專業的最大優勢在於在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的基礎上,突出培養及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實際工作能力,在校內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電視新聞、電視專題片、紀錄片從策劃、采攝到最終的編輯成帶,畢業生在四川省的廣播電視業界具有較好的口碑。
戲劇影視文學(2007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5年
我校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側重於各類影視戲劇文體創作與編導,該專業於2004年獲準設立本科層次教育,2007年正式招生,現已有1屆本科畢業生,生源充足,就業前景廣闊。依託成都理工大學文理滲透優勢,學生能得到多學科的綜合、全面知識的學習,拓展藝術創作的空間。
本專業培養戲劇影視文學基本理論紮實、具備一定劇本創作、編輯與評論能力的高級人才。能在電視台、影視製作中心、報刊編輯部、廣播電台、出版社等部門從事影視文學創作、編輯和理論研究工作,能在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廣告傳媒公司從事創意策劃,能在普通高校和藝術院校從事影視藝術課程教學,以及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與影視文藝有關的實際工作。
本專業圍繞培養技能型強、適應能力高,道德高的藝術人才,注重和體現專業特色,結合理工大學的總體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的最佳化組合,繼續深入系列課程的建設和改革。在基礎階段我們注重專業基本功,注重提高學生的興趣,注重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利用學院科技設備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使用,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要求教師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根據學生的需要和人才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體現因材施教的藝術專業教學特點。在高年級階段重點是如何培養學生熟練掌握劇本寫作以及影視攝影、攝像等實踐操作能力,以增強學生的競爭力為主要目的。表演播音系

表演(2002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10年
表演專業是教育部本科專業設定中藝術學學科下設的專業。2002年正式招生,現已有6屆本科畢業生,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掌握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巧,能夠在戲劇、電影、電視等表演中獨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創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專業主要開設表演基礎理論與技能、大戲創作、藝術概論、文學等系列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表演、台詞、聲樂、形體四方面的基本技能,並掌握一定的藝術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文學藝術修養。
我系表演(包含播音與主持方向)專業的本科錄取條件逐年上升,生源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質量較多年前有明顯的上升,人才市場對我系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旺盛,我系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如今在四川,只要打開電視,就能頻繁的看到我校學生出現在各級電視台的各頻道螢屏上,在四川電視台,我校的畢業生姚堯、劉飛、郭軼等都是很有實力和名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陝西衛視中,本專業的畢業生王珂、雷音等不少同學都是電視台的骨幹。2008年,表演專業學生趙陽同學或亞洲小姐前五強,不少學生也活躍在四川戲劇舞台上。學生參加表演2006年四川省戲劇節展演、學生較高的藝術水準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
表演(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2002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10年

本專業面向廣播電視媒體及相關部門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2002年正式招生,現已有6屆本科畢業生,具備廣播電視播音學、新聞傳播學、語言文學及美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從事廣播電視國語,新聞播音與主持及新聞報導、專題播音與主持、文藝節目播音與主持、評論解說、播音與主持、影視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學研究的複合型、新聞傳播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具備現代審美意識、熱愛傳播藝術事業,有著高度職業道德的寬基礎、高素質的複合型傳媒藝術人才。本專業的人才目標定位是為傳媒系統輸送能從事電視、廣播及綜藝節目主持與編導等工作的高級傳媒藝術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傳媒系統、影視機構、文藝團體及其他文化系統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與宣傳、公關、廣告和文秘有關的工作。畢業生中,成績特別優秀的,可在各級院校和其它文藝研究單位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也可繼續深造,報考藝術及傳播類專業研究生。
我系表演(包含播音與主持方向)專業的本科錄取條件逐年上升,生源質量不斷提高,生源質量較多年前有明顯的上升,人才市場對我系專業畢業生的需求旺盛,我系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如今在四川,只要打開電視,就能頻繁的看到我校學生出現在各級電視台的各頻道螢屏上,在四川電視台,我校的畢業生姚堯、劉飛、郭軼等都是很有實力和名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陝西衛視中,本專業的畢業生王珂、雷音等不少同學都是電視台的骨幹。2008年,表演專業學生趙陽同學或亞洲小姐前五強,不少學生也活躍在四川戲劇舞台上。學生參加表演2006年四川省戲劇節展演、學生較高的藝術水準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高度評價。
音樂表演(2007年招收本科,2008年停招)專業辦學時長:5年

音樂表演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較強音樂表演能力,能在專業文藝團體、藝術院校等相關的部門、機構從事表演、教學及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2007年正式招生,現已有1屆本科畢業生,學生主要學習基本的音樂理論和藝術理論,紮實掌握科學的聲樂演唱(演奏)技術技巧,具備較強的藝術表演實踐能力。與此同時,為培養較高藝術水平的音樂表演藝術專業人才,還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鑑賞能力。

美術系

藝術設計(1993年招收專科,1996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19年(專科3年,本科16年)
本專業注重藝術設計的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設計實踐能力的培養。199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現已有12屆本科畢業生。本專業下設視覺傳達、產品設計、環藝設計以及裝飾設計四個專業方向,旨在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設計公司、高等院校和研發單位從事視覺表現研究、廣告創意設計與製作、包裝設計、企業形象設計、書裝設計等視覺設計及策劃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從事輕工和其他工業產品的造型設計、開發、教學、研究和管理,具有較新的設計理念、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從事城市環境總體策劃、建築形象設計、室內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和教學、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從事裝飾藝術設計的研究、製作及創作等方面的工作。 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專業素質,掌握了藝術設計與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設計製作的材料、工序及設計管理活動的相關政策法規,具備審美鑑賞能力及藝術創造和實踐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畢業後能在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等單位從事藝術設計教學、研究與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時可報考藝術設計及相近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教學中本專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對課程設定和教學的運作各環節都進行了較為科學的、合理的安排。具體表現在:1.專業基礎及專業課程重在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為後面的專業方向課打下紮實的基礎;2.專業方向課的內容設定較寬、較廣。如平面設計方向的課程設有展示設計、室內設計等傾向於立體、空間方面的課程以及印刷工藝、網頁設計等與現代科技、傳播相關的課程;產品設計方向、環藝設計方向、廣告設計方向和裝飾設計方向的學生要學習裝飾雕塑、產品廣告、包裝設計、標誌設計、字型設計等課程,從而拓寬了專業口徑,增加了學生專業適應性,為學生畢業後轉型作了準備;3.在教學運行中重點對學生創新性設計思維能力、手繪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進行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一般強調學生用手繪出小稿,草稿(即要求學生能夠用手上基本功表現出自己的設計、構思與創意進行設計表記),定稿後再運用計算機輔助工具計算機進行製作和精加工。而課程重點主要是放在“設計、創意、構思”這一個階段,從而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進行了培養;4.還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實踐教學要求,注重實踐效果,鼓勵學生多參加設計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傳播系

廣播電視新聞學(非藝術類)(2004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8年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是教育部本科專業設定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之下的五個二級學科之一,它與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一起構成了新聞傳播學科群。2004年正式招生,現已有4屆本科畢業生,本專業主要從新聞學理論和業務,廣播電視傳播技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三個方面的系列課程,構建自己的知識與技術結構。依附成都理工大學的災害與環境學科優勢,經過文理滲透,從而形成災害與環境新聞報導的專業特色。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學本科專業學生應具備新聞學的基本理論和業務能力,廣播電視傳播手段以及自然與社會科學素養,畢業後既能在各級新聞媒體、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採訪、新聞編輯、新聞策劃、新聞教育、新聞管理等相關的工作,也能在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從事新聞學和傳播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同時,為進一步接受高層次的學歷教育奠定基礎,本專業本科畢業生除了報考廣播電視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外,還可以報考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碩士研究生。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新聞學理論與廣播電視傳播技能、寬廣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在能夠能運用社會科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獨立地觀察和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社會思潮,從而熟練準確地報導各種社會新聞的同時,也能夠運用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獨立地觀察和分析各種災害與環境問題,從而科學準確地報導各種災害與環境新聞的專業型新聞記者。此外,要求本專業的學生應具有較高的專業文化素養,有崇高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我國新聞、宣傳的政策和法規,能在廣播電視、報紙、網路等媒體機構及其他新聞、宣傳部門從事記者、編輯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廣告學(非藝術類)(2001年招收本科)
專業辦學時長:11年

廣告學專業是一門由傳播學、市場行銷學、文學、藝術、心理學、信息科學等諸多學科交叉形成的套用型新學科。成都理工大學廣告學專業從2001年正式招生,現已有7屆本科畢業生,該專業依託理工科院校的辦學優勢,注重多學科理論的交叉、整合與再創新,為學生開設與廣告策劃、廣告創作、廣告企業行銷和管理相關的一系列課程,著力於學生文化素質、新媒介技術運用、行銷策劃和廣告信息傳播等綜合能力的培養;部分課程直接選用已開發國家的原文專業教材,開展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緊緊追蹤國內外廣告業界發展前沿,將世界廣告學最新研究成果及時納入專業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大量採用案例教學法,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和綜合素質培養並重,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著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知名廣告企業建立緊密型校企合作關係,將課堂教學與廣告見習、實習相結合,強化實踐環節教學,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逐步提高策劃創新能力,使之掌握廣告公司的經營管理、廣告運作的程式和方法以及廣告設計製作的基本技能,成為具有一定廣告策劃、製作與廣告企業管理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廣告學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良好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現代廣告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現代經營管理與市場行銷的基礎知識;熟悉廣告經營管理活動相關政策法規;具有廣博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廣告企業、新聞媒體、市場調查及信息諮詢行業以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市場調查分析、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製作、市場行銷策劃工作。

硬體設施

教學攝像機 索尼198P教學攝像機 索尼198P
線性編輯機線性編輯機
學院硬體條件優良,依託學校宏大的辦學規模和科技優勢以及優良的辦學條件,加上自身較強的辦學基礎與正在不斷完善的設施、設備,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學院現有電視科教紀錄片研究所、套用社會學研究所等兩個研究基地和影視製作實驗室、設計藝術實驗室和一個電視台、一個校外實驗基地。影視實驗室包括:錄音室、直播室、語音室、影視製作室、攝像機室、非編室、線編室、演播廳、照像室、排練廳、琴房、實驗小劇場等硬體設施;使用面積大約1100平米;設備總價值422.38萬元。藝術設計實驗室包括:專業計算
大洋 D-Cube-edit3非線性編輯軟體大洋 D-Cube-edit3非線性編輯軟體
機100台、蘋果計算機30台,各類專業教室使用面積大約1900平米,設備價值大約156.65萬元;學院設備總價值579.03萬元。為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提供了實踐平台,並且與影視行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在出人才出成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益。

成績展示

《青鳥的痕跡》開機儀式《青鳥的痕跡》開機儀式
近年來,學院在影視藝術理論、新聞、傳播學、社會學、廣告學和藝術設計領域裡取得了較豐富的研究成果,承擔了人文社科研究課題和教改課題50餘項,其中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10項,拍攝製作影視作品60部(集),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中國電
藝術設計專業獲獎作品藝術設計專業獲獎作品
視“金鷹獎”、中國電視節目主持“金話筒獎”、國際DV大賽、央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全國銅標識設計大賽、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獎及省級"五個一"工程獎等以及教學成果獎50餘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0部,發表論文500餘篇,獲全國、省、市級獎勵若干項。其中CSSCI收錄7篇,人大複印資料全文收錄2篇,人大報刊複印資料標題索引2篇,核心期刊38篇,國際學術期刊1篇,獲優秀論文獎若干篇。學院
藝術設計專業獲獎作品藝術設計專業獲獎作品
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教學交流,既帶學生走出去參加各類專業學術活動和藝術實踐活動,又把專家學者請進來作學術交流和教學切磋,國際知名導演張藝謀先生、國際著名影星章子怡女士、世界電影家協會主席喜瑪
表演專業畢業生劇照表演專業畢業生劇照
利博士、 “中國台灣電影之父”張英先生、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評審會主席文雋先生等均光臨過該院作學術交流和藝術指導,香港國際演藝學院表演專業的師生也來該院進行教學交流。還先後聘請了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新聞學和廣告學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美術界知名學者等到該院進行專題學術講座和學術交流。

成都理工大學藝術大樓

成都理工大學藝術大樓奠基儀式成都理工大學藝術大樓奠基儀式
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時38分,在喜慶的鞭炮聲和機車鳴笛聲中,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藝術大樓工程順利奠基。校長倪師軍教授、副校長龔灝教授、校長助理徐仕海等
綜合性藝術大樓(在建)綜合性藝術大樓(在建)
領導以及相關處室負責人、中國華西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貴林先生出席奠基儀式並致辭。奠基儀式由基建處李琦處長主持。
倪校長在典禮上對該項目深情寄望:這裡將是藝
術家們成長的搖籃,在這裡將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傑出的藝術家。他要求:各方要緊密配合,抓工期、保全全、促質量,確保工程如期、順利完工。
藝術大樓工程是我校新區建設具有標誌性的工程建設項目之一,其順利奠基,標誌著我校新區建設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該工程項目建築面積約19000平米,含專業教室、行政辦公用房、劇院等,預計於2012年8月完工。建成後的傳藝大樓將會呈現出時尚、環保、實用、功能齊全的顯著特色,將極大改善和提高傳藝學院師生的教學、工作條件。

學院其他

學校廣播影視類專業採用“三四五”模式培養複合套用型人才,取得顯著成效。“三四五”模式即在課程設計上採取三大系列(文學與文化修養課程、新聞傳播業務課程、廣播電視藝術與技術課程)、四大技能(口頭、筆頭、肩頭、鏡頭)、五大模組(通識性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專業核心課、專業方向課、實驗實習課)的方案來實施教學,使學生具備業界需要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

大斯坦尼康大斯坦尼康
十餘年來,我院致力於創新實用性人才的培養,在全國192個廣播電視編導本科專業進行的教學水平排名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排名全國第20位,四川省排名第一。目前,學院已培養出一批在影視界享有一定聲譽的節目主持人、廣電編導、廣告策劃人和藝術設計師。畢業生就業範圍涵蓋了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傳播機構、藝術團體等部門,就業單位包括了新華社、國家審計署、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地方各級電視台、電台、報業集團等機構,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學院提出了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德渥藝精,全面發展"的院訓,致力於培養綜合性、實用性強,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現代廣播電視編導、播音主持藝術及藝術設計、廣告、新聞等專業人才。幾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德渥藝精的藝術人才和傳播人才,學生多次在全國、省市級專業比賽中獲獎,畢業生就業範圍包括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藝術團體,涵蓋了新聞媒體、廣告、房地產等行業。包括新華社、國家審計總署、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央電視台和地方各級電台、電視台、黨政機關、大中型企業、廣告公司、房地產公司、報業集團及國內知名廣告公司和媒體等單位,多數已成為單位的骨幹,有的成了享有盛名的節目主持人和策劃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