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醬菜

成武醬菜

說起醬菜,這可是我國最古老的蔬菜加工方法之一,以前,人們為了貯藏食物,常常把新鮮蔬菜進行鹽漬醬制,這種做法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很多地方卻始終沒能登上大雅之堂.不過在成武,醬菜的身份可不一般,相傳,周武王年間,魯人武忠友為御廚,擅長醬制宮廷小菜,深受諸妃厚愛,年老回鄉後,將秘方傳於後人,從此代代相傳,公元1763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成武,對當地醬大頭大加讚賞,成武醬菜從此被列為貢品。

簡介

成武醬菜成武醬菜

所屬地區:山東·菏澤·成武縣

文化遺產名稱:成武醬菜

遺產編號:Ⅷ-43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菏澤市成武縣

遺產級別: 市

內容

成武作為“醬菜之鄉”,手工醬菜作坊星羅棋布,遍布城鄉,良莠不一的小型醬菜廠不斷出現,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魚目混珠的“鹹菜”,不但影響了成武醬菜的整體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名稱也把消費者搞得稀里糊塗,為確立一種可長期信賴的銷售關係更讓醬菜行業的經銷商傷透了腦筋。

成武醬菜成武醬菜

醬大頭在成武種類繁多的醬菜中可謂獨占熬頭。清乾隆二十八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成武,縣令武秉仁貢以老銀昌醬大頭,深受乾隆嘉獎,成為宮廷御膳,享譽大江南北。

醬大頭在成武的生產不但有悠久的歷史,還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首先從地理上來說,成武縣位於魯西南黃泛區衝擊平原,又是傳統的農業大縣,糧食、蔬菜種植面積較大,鴻方緣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了優勢特種蔬菜基地的建設和醬菜加工能力的同步提高。

作為全國優質小麥種植基地,盛產的小麥澱粉含量高,成醬率高。這裡生長的苤藍,鮮嫩脆圓、個大齊整、色澤鮮艷,是上乘的閹制原料。這些新鮮蔬菜經過三十二道工序,長達三年的醬制,棕紅透亮,鮮甜適中,醬香綿長,讓人百吃不厭。

醬大頭還有一種新的吃法,就是切成細絲,和蔥花、香菜、青椒絲用香油拌在一起,名曰老虎菜。說起老虎菜,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前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同志有一次在濟南南膠賓館開會,早餐吃的鹹菜就是成武醬大頭,感到一嘗不忘,便問廚師這是什麼菜,廚師隨口答出老虎菜,這就是老虎菜的來歷,一時傳為美談

前景

作為我國的傳統食品,它豐富多彩的品種,是我國寶貴文化財富的一部分,對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巨大功績。日本鹽漬菜最早從我國傳入,但目前的生產技術卻是世界一流的;韓國泡菜生產製作方法也是由中國傳入,傳入時間僅千餘年,但韓國自1974年出現第一家工業化泡菜企業以來,目前基本成為純粹的工業產品,泡菜的不斷更新在國際上得到認可。1997年在國際食品規格委員會會議上將泡菜的國際標記定為韓國泡菜兩字的發音:“KIMCHI”。而我國鹽漬菜製造業是一科技含量偏低,生產企業規模偏小的行業,在研發和提高科技含量的投入方面,存在嚴重的不足。

成武醬菜成武醬菜

勤勞樸實的山東成武人意識到,應該把成武醬菜做出響噹噹的品牌,讓千年古縣的飲食文化精華走出成武。2006年11月山東省菏澤市4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九項傳統手工技藝中,成武醬菜榜上有名。中國第二屆民營經濟高峰論壇上,有“醬菜狂人”之稱的山東鴻方緣董事長兼總經理賈明允應邀發表了題為“讓百年老字號走出國門”的主旨演講。因為在此之前與會的經濟界專家學者及民營經濟的精英們剛剛品嘗了鴻方緣系列醬菜,拍案叫絕、盛讚不已。2006年12月鴻方緣醬菜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推薦,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指定為國宴專用食品,成了人民大會堂和釣魚台國賓館的新寵。2007年10月,新廠區啟用,一個嶄新的山東鴻方緣食品有限公司不久將拔地而起,矗立在成武人民面前,日沐朝暉,晚浴彩霞,以其傳統的工藝,科學完善的管理,必將成為江北醬菜行業的領跑之獅,成為全國醬菜行業的一枝奇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