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事

成事

成事,漢語辭彙。 釋義:1、辦好某事;2、已成之事。3、猶成例。 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其為先君宮,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基本信息

拼音

成事:chéng shì

基本解釋

1. [accomplish sth.]∶辦好某事

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2. [bygones]∶已成之事

成事不說。——《論語·八脩》

3.[unable to accomplish anything but liable to spoil everything;can do more harm than good]

把事情做好很困難,做壞卻很容易,指人之低能,不足以擔當重任。也指把本可以辦好的事情有意地破壞掉

部里書辦們,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勝之不武,不勝為笑。――《歧路燈》

引證解釋

1、成功;辦成事情。
①《左傳·宣公十二年》:“其為先君宮,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②《史記·高祖本紀》:“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③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卻說薛婆約定陳大郎這晚成事,午後細雨微茫,到晚卻沒有星月明。”
④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臣請入楚營,面見子反,劫之以和,或可僥倖成事也。”
⑤《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我看爹爹嘆口氣,自怨不是,走了出去,到有幾分成事的意思在那裡。”
⑥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語文的新生》:“他明知道現在的機關槍是利器,卻因歷來偷懶,未曾振作,臨危又想僥倖,就只好夢想大刀隊成事了。”

2、 已成之事。
《史記·商君列傳》:“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

3、 猶成例。
①《魏書·禮志二》:“此亦前代之成事,方今所殷鑑也。”
②宋曾鞏《劉安等中書省主事令史制》:“非習法令熟成事,不能稱其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