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棒

懸棒出自《三國志》,是警示地方官執法嚴正的木棒。

基本信息

拼音:xuán bànɡ
解釋: 地方官執法嚴正的典故。

典源

《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操〉~2~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南朝梁·劉孝標註引《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彊,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莫敢犯者。」

釋義

東漢末年,曹操官拜洛陽北部尉。他執法嚴明,不避豪強。造五色杖棒懸於官署四門,對違法亂紀者嚴厲處罰,連皇帝“愛幸”也不放過。這反映了曹操的法治思想。後世以“懸棒”作為地方官執法嚴正的典故。

示例

唐韋應物《示從子河南尉班》詩:“立政思懸棒,謀身類觸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