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餐運動

慢餐運動

慢餐運動是義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1986年發起的,其初衷是要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的衝擊。因為是針對由美國起源並泛濫全球的“快餐”,這被稱之為“慢餐運動”。由於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活和環境,所以,我們需要從“慢慢吃”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慢餐”文化提倡:Meal(精緻的美食)、Menu(精美的選單)、Music(優美的音樂)、Manner(優雅的禮儀)、Mood(溫馨的氣氛)、Meeting(愉悅的會面)。“慢餐”運動的標誌是一隻蝸牛,象徵著製作速度雖慢卻味道上乘的食品,也象徵著質量上乘的生活。

簡介

當食品的加工越來越細化、越來越複雜,超市里鮮亮的包裝完全隱藏了背後的食品加工過程。種菜、原生態地養殖肉食動物,讓食物準備的過程放慢一點、簡單一點、透明一點,這就是正在席捲美國的“慢餐”革命。

“慢餐運動”2008年在美國自由派的大本營舊金山舉辦了規模盛大的“慢餐食品節”,有五萬多人積極參與。食品節最著名的景象是:鬧市中心的舊金山市政府大樓前開闢的長滿茂盛蔬菜的菜園子。

理念

“慢餐運動”的理念是享受美味、清潔和公平的食品。我們不僅僅是食品消費者,更是食品的共同生產者。美味是指食品來源新鮮,清潔在於食品的生產過程對環境和動物沒有消極影響,公平在於食品生產者獲得良好的勞動報酬。

慢餐節

近年來,不少美國人開始反思快餐弊端,希望回歸“綠色”、健康的飲食方式。一場相對快餐的“慢餐運動”逐漸興起。由“慢餐美國”等民間團體牽頭組織,首屆“慢餐節”8月29日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開幕,持續4天。組織者希望借這次活動令更多人接受“慢餐”觀念。

歡樂嚴肅辦節

“慢餐節”既是一場音樂節式的歡樂盛會,又是一場關於“慢餐”觀念的嚴肅討論會。“慢餐美國”等組織為這次活動傾注不少心血。

大約5萬人參加“慢餐節”。人們可以品嘗來自美國南部和西南地區的健康食品,聽知名作家談論“慢餐”飲食,看烹飪高手現場演示切肉、做菜方法,還可以與其他參與者討論如何在家庭預算範圍內合理安排飲食支出。為了烘托氣氛,組織者還安排了電影、野餐、搖滾音樂會等活動。

“慢餐美國”還別出心裁,與“飲食網”合作在舊金山市政廳外展出一個種植有機食品的“勝利菜園”。菜園內另闢一塊專為兒童而設的“迷你田地”。組織者希望借這個菜園向世人展示,自己動手種菜並不困難。

“慢餐節”活動組織者阿尼婭·弗納爾德對《今日美國報》記者說,這次活動旨在推動“慢餐運動”發展,“當前飲食方式正把美國民眾推向死路”。

全新飲食體系

“慢餐”觀念源於歐洲,核心是反對各種快餐和速食食品,主張食用本地出產、手工製作的傳統食品。“慢餐”支持者關心食品的產地、生產方法、生產者以及他們的待遇情況等。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些義大利民眾開始抗議大型快餐連鎖店排擠當地家庭小餐館的現象。他們希望食用當地生產或種植的食品,而非遠途運輸而來、經過多次處理的食品。

“飲食網”女發言人卡麗·韋爾奇介紹說,“慢餐運動”在美國還是個新鮮事物,“慢餐運動”支持者們希望“慢餐”觀念深入人心,成為普羅大眾普遍接受的“主流”觀念。

“慢餐節”發起人之一、加州伯克利“帕尼斯餐館”老闆艾麗絲·沃特斯把“慢餐”定義為味道可口、未經精加工、品質新鮮和種植方式不破壞環境的食品。她說,“慢餐運動”不在於追捧名廚或高級餐館,而在於讓人們在享受餐桌樂趣的同時不忘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沃特斯正在加州博利納斯郊區度假,借住在一棟小屋內。博利納斯郊區沒有星巴克咖啡,也沒有沃爾瑪超市。當地除了比爾·尼曼家的牧場,還有山坡上一塊塊小農田。商店貨架上堆滿了本地出產的有機蔬菜。

沃特斯說,美國國內肥胖人群日益增加,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再加上全球變暖和生態惡化,“當前飲食體系正在毀滅地球”。“我們需要一套全新的飲食體系。新體系能為悉心打理田地的人提供支持,為兒童提供營養飲食。”她希望這類活動傳播到其他城市,令更多人認識到改變不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性。

宣傳初見成效

沃特斯說,“慢餐節”選址舊金山實為明智之舉,加州民眾接受“慢餐”觀念走在全美各地之先。

“我覺得舊金山人已做好準備(接受‘慢餐’觀念),”沃特斯對《聖弗朗西斯科紀事報》記者說,“對這樣一次大型活動而言,市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而舊金山做到了這一點。我們需要不少具備新觀念和財力充足的農場主、供應商參與,需要不少慈善人士幫忙,還需要一些有意願、有能力參加活動的餐館加盟。”

克拉森負責為“慢餐節”篩選符合要求的朱古力,即“優質、清潔和公道”的產品。符合“慢餐”標準的朱古力往往價格不菲,每公斤約為110美元至130美元。不過朱古力生產商阿斯基諾斯說,這類產品在加州灣區大受歡迎,銷售情況良好。

一些“慢餐”產品在加州逐漸打開市場,但“慢餐”觀念在美國其他地區的傳播還任重道遠。“慢餐節”活動組織者弗納爾德說,“這不是個簡單過程”。

沃特斯等人打算,在“慢餐節”結束後向美國國會遞交聲明和請願書,要求“改革美國飲食體系”。

沃特斯說,在美國,“慢餐運動”重在改變人的觀念。雖然在歐洲聲勢浩大的“慢餐國際”組織現階段在美僅有1.6萬名付費會員,但“不少人開始接受新觀念,這才是關鍵。”正如美國不少地方逐漸興起本地農產品市場,越來越多人關注食品產地。

紀錄片助勢

為“慢餐運動”助勢的還有一部將在美國各地上映的紀錄片——《食品工廠(Food Inc)》。這部電影對食品工業進行了麥克·摩爾(美國紀錄片導演)式的全面而無情的揭露。據說,看完這部電影之後,人們對飯桌上的食品將有顛覆性的認識。50年來,在飲食上,我們已經改變了過去5000年的生活方式。大規模的城市化使得我們每天從城市超市中獲取食材。一個美國超市平均有43000種食品。食品不再具有季節性,也成為全球化的商品。這些食品的背後是一個巨大而強權的食品工業鏈條,他們常常優先考慮銷路和利潤,而不是消費者的健康。

該電影提請人們關注有關食品的很多議題。首先,一件食品常常經過加工、再加工,平均至少旅行2000公里才到我們飯桌上,失去了原鮮。同時,每年因為運輸造成了3萬多噸的碳排放。第二,克隆食品的安全與否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但2008年1月,美國FDA(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了克隆肉製品和乳製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第三,有數據顯示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和癌症、自閉症和神經性疾病發病率有關聯。此外,3000萬美國人肥胖和其大量消費的美式快餐已經是全球皆知的事實,但美式快餐仍舊迅猛地在全球蔓延。最後,倡議並立法要求連鎖快餐店在選單上標明食品熱卡含量。這對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店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卻一直受到他們的抵制。

慢餐運動的障礙

推廣“慢餐”有障礙

儘管“慢餐”觀念在美國漸入人心,但有不少人對這一觀念持懷疑態度。伯克利記者戈德伯格把美國“慢餐”組織比作“邪教”,稱“慢餐運動”支持者為“純粹主義者”。他說,“慢餐運動”在義大利發展不錯,因為當地民眾主張以便宜價格購買本地農產品。“大家應該注重合理飲食,好好撫養孩子,而不是以每公斤55美元的價格購買火雞肉。”

勒漢曾擔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前副總統戈爾的政治顧問。作為“慢餐”觀念支持者,勒漢提醒“慢餐”組織注意策略。他舉例說,讓數千人在著名的金門大橋前一起吃有機蛋糕或許並不明智,因為“那些頑固的人會把‘慢餐’觀念斥為‘舊金山價值觀’。就好像上世紀70年代一些人嘲笑加州人搞什麼節約能源”。

未經精加工的有機食品往往價格較貴,一些人因此把“慢餐運動”當作一項“精英運動”。“慢餐節”活動組織者弗納爾德解釋說,“慢餐節”確實展示了一些“精緻餐點和高級葡萄酒,但我們也提供泡菜和薯片”,“我相信這次活動能將一個聲音傳遍各地”。

“慢餐節”發起人沃特斯說,“不少人願意花錢購買耐克鞋、手機”等昂貴物品,卻不願把錢用於健康食品。“他們沒有意識到,這錢如果不用在正面,也會用在反面,結果以自己的健康、(飲食)文化傳承和生活樂趣為代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