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爛性胃炎

慢性糜爛性胃炎

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本病已成為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臨床症狀多為上腹部的隱痛或劇痛,伴噁心等症狀。少數患者由於原發病症狀較重,表現為嘔血和(或)柏油樣便,出血常為間歇性,部分病人表現為急性大量出血,病情較重,可出現失血性休克。

基本信息

疾病名稱

慢性糜爛性胃炎
《脾胃病》中記載:“十人九胃病”。也就是說10個人中9個人都有胃病,只是每個人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這說明自古以來胃病就是很常見很普及並且容易復發的一種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我國胃病患者近4億人,發病率高達90
糜爛性胃炎糜爛性胃炎
%。高發人群集中20—45歲之間,患病人群幾乎遍及每個家庭,並且正以每年20.4%的速度增長。胃病的發病趨勢日期呈現年輕化。胃癌的發病率也逐漸中年化,而我國胃癌的死亡率居世界第一。這足以說明胃病的危害想到嚴重。

疾病別名

痘瘡樣胃炎 ,疣狀胃炎

疾病分類

消化內科

疾病描述

它常和消化性潰瘍、淺表性或萎縮性胃炎等伴發,亦可單獨發生。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為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遷延,大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徵,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狀。確診主要依賴胃鏡檢查和胃黏膜活組織檢查。
本病常見於成人,許多病因可刺激你的胃,如飲食不當,病毒和細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均可能引發本病。治療胃炎最好的方法是自我保健,只要能堅持治療,按時服藥,尤其注意養成生活規律、飲食有節的良好習慣,做好調護,不僅可以減輕病痛,還有可能使本病完全治癒。

致病因素

糜爛性胃炎的病因和發病原理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可能由於各種內源性或外源性致病因素引起黏膜血流減少或正常黏膜防禦機制的破壞加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對胃黏膜的損傷作用有關。

內源性因素

包括嚴重感染、嚴重創傷、顱內高壓、嚴重灼傷、大手術、休克、過度緊張勞累等。在應激狀態下,可興奮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前者使胃黏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後者則使黏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黏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黏膜上皮損害,發生糜爛和出血。嚴重休克可致5-羥色胺及組胺等釋放,前者刺激胃壁細胞釋放溶酶體,直接損害胃黏膜,後者則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而損害胃黏膜屏障。

外源性因素

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損傷胃的黏膜屏障,導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爛、出血。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粘液分泌減少、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本病。

症狀體徵

胃黏膜出現多個疣狀、膨大皺襞狀或丘疹樣隆起,直徑5~10mm,頂端可見黏膜缺損或臍樣凹陷,中心有糜爛,隆起周圍多無紅暈,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紅斑,以胃竇部多見,可分為持續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統分類中它屬於特殊類型胃炎,內鏡分型為隆起糜爛型胃炎和扁平糜爛型胃炎。慢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症狀的輕重與胃黏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慾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萎縮性胃炎患者可有貧血、水瘦、舌炎、腹瀉等,個別病人伴黏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並可有出血。
內鏡下常表現為多發性點狀或阿弗他潰瘍.慢性非糜爛性胃炎可為特發性,也可由藥物(特別是阿司匹林和非甾體類消炎藥,參見消化性潰瘍的治療部分),克羅恩病或病毒感染所引起.幽門螺桿菌可能在此不發揮重要作用。
症狀多為非特異性的,可包括噁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內鏡下顯示在增厚的皺襞隆起邊緣有點狀糜爛,中央有白斑或凹陷.組織學變化多樣。
糜爛性胃炎是怎么導致的:
(1)其外源性因素:某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腎上腺皮質類固醇、保泰松、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損傷胃的黏膜屏障,致使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氫離子回滲入胃黏膜,導致胃黏膜糜爛、出血。腎上腺皮質類固醇可使鹽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減少,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更新速度減慢而導致本病。
(2)其內源性因素:包括顱內高壓、嚴重灼傷、嚴重感染、嚴重創傷、過度緊張勞累、大手術、休克等。在應激狀態下,可使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興奮,前者使胃黏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後者則使黏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黏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黏膜上皮損害,發生糜爛和出血。嚴重休克可致5一羥色胺及組胺等釋放,前者刺激胃壁細胞釋放溶酶體,直接損害胃黏膜,後者則增加胃蛋白酶及胃酸的分泌從而損害胃黏膜屏障。

疾病的診斷

用藥情況

病史除外傷、手術、嚴重感染等病史外,亦可詢問是否套用了某些藥物。

臨床表現:

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及性別。起病往往較急且重,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現嘔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後常易復發。

纖維胃鏡檢查:

爭取於12-24小時內進行,對本病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鏡下可見胃黏膜充血水腫,點片狀糜爛,大小不等的多發性潰瘍,潰瘍面可有新鮮出血塊。

家庭治療措施

胃病治療除了一些常規的藥物治療食療之外,我們還可以採用中醫養身保健的方法足療進行治療。足療原本就是平常老百姓用來進行保健的方法,現在運用到胃病的治療當中其效果也非常的好,能治病防病、強身健體。人體的足部是五臟六腑的投影區域,在腳部上有六十多個穴位都和人體的內臟器官有著相應的聯繫,所以進行足療其實不僅能治療胃病,還可以保健防病。目前常用的是穩邁舒運動按摩輪,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調運動,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踝關節、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並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效果,結合穴位使用可有效治療胃病,使用時可以針對按摩下面的幾個穴位。
1、太陽神經叢:這個穴位在腳底底部,二三腳趾掌關節下面,用手取尋找這個穴位的時候,可以摸到有一個凹陷的地方。找到位置之後進行按摩,按照從下往上的方向進行按摩。2、胃:按摩兩腳大腳趾下的第一骨節部位處的凹陷位置,左右腳的按摩方向稍微有些差別,左腳應從外往內按摩,右腳則從內往外按摩。3、腎上腺:太陽神經叢下面的最深處,用手指去尋找可以感覺有一小洞凹陷,腎上腺在腳底的位置是最深的凹陷部位,這個反射區比較難找到。在按摩的時候以一按一放的方式進行。4、胰臟:胰臟的反射區在兩腳腳底內側,胃的下面,用手觸摸的時候可以感覺到有一些微凸的顆粒。左右腳按摩有差,左腳從外往內按,右腳從內往外按。5、十二指腸:十二指腸的反射區在兩腳腳底內側,胰臟反射區的下面膀胱反射區的上面,在用手摸的時候可以感到有凹陷,同樣的按摩的方法是左腳從外往內按,右腳從內往外按。6、肝膽:肝膽的位置在腳底一半的上方,和三四腳趾掌關節下方位置,在用手摸的時候可以感覺有長條的凹陷溝,這裡便是膽的反射區,在按摩肝膽反射區是應從下往上按。7、胸部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是淋巴的總開關,它的位置在腳部腳背上,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凹陷的地方。按摩的時候從腳的外側往腳跟方向推按。8、上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的位置在兩腳腳背內側,位於腳踝關節的上方,用手的摸的時候也有凹陷感,進行按摩的時候用從外往內按摩的方式進行。
丁香薑糖
【材料與製作】生薑末30克,丁香粉5克,白糖250克。將白糖放入鍋內,加水少許,用文火煎熬至較稠厚時,加入生薑末、丁香粉攪勻,再用微火煎熬至挑起呈絲狀而不黏手時離火,置冷切塊。每服1。2塊。
【功效與宜忌】溫胃散寒,理氣止痛。適宜於寒邪犯胃型慢性胃炎者服用。
雞蛋膏
【材料與製作】雞蛋12個,冰糖500克,黃酒500毫升。將雞蛋磕人碗內攪勻,加入冰糖、黃酒,人鍋熬成焦黃色。日服3次,每次服1大匙(飯前)。
【功效與宜忌】健脾益氣,溫中和胃。適宜於脾胃虛弱型慢性胃炎者服用。

治療方案

一般治療

目前尚無某種方法具有廣泛療效或可治癒.
應忌飲濃茶、咖啡、酒類等;少吃容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土豆、紅薯、洋蔥、煮黃豆等
家庭治療措施
●放鬆心情
精神緊張是慢性胃炎的促進因素,應予避免。情緒上的不安和急躁,容易引起胃黏膜障礙和胃機能障礙。所以應儘可能地避免情緒上的應激反應,解除緊張的情緒。平時做到遇事不怒,事中不急,急中不愁,保持心情舒暢,對胃炎的康復極有好處。
●服用抗生素
幽門螺鏇桿菌會造成胃炎及其他消化道的毛病,服用兩個星期的抗生素,就可以打敗這些細菌。幽門螺鏇桿菌可以藉由檢驗血液、唾液測得。
●使用抗酸劑
對於輕度胃炎治療常用抗酸劑,最好能在進食約1—2小時後服藥,此時正是胃酸最高峰,正好起到抗酸作用,如能夠在晚上9-10點臨睡前再服一次則效果更佳。
●謹慎用藥
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保泰松、吲哚類藥、四環素、紅黴素、潑尼松等藥物,尤其在慢性胃炎活動期。
●適當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是增加胃腸蠕動的好辦法,能有效地促進胃排空,使胃腸分泌功能增強,消化力提高,有助於胃炎的康復。
●戒菸
抽菸會促進胃痛發作。吸菸後,菸鹼(即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有害刺激作用,過量吸菸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引起膽汁返流,使胃黏膜受損,並影響胃黏膜血液供應及胃黏膜細胞修復與再生,所以要戒菸。
●戒灑
酒精可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侵入胃黏膜引起黏膜充血、水腫、糜爛。

藥物治療

1)抑制胃酸分泌
1、H2受體拮抗劑: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20 mg,每日2次。
2、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片20mg,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時前口服,或蘭索拉唑片15mg,每日早晚餐前半小時前口服。
3、保護胃黏膜:果膠鉍膠囊3粒每日3餐前半小時前口服,或胃瘍靈口服液10ml每日3餐前半小時前口服。 選以上兩種藥物,療程一個月半-兩個月。
2)根除幽門螺桿菌:克拉黴素片2片一日3次口服,甲硝唑片2片一日3次口服(飯後),療程半個月 可以用四連療法:蘭索拉唑片,果膠鉍膠囊,甲硝唑片,克拉黴素片。(如幽門螺桿菌陰性,就不用甲硝唑片,克拉黴素片)可口服法莫替丁20 mg,每日2次。

危害

1、誘發其他疾病:糜爛性胃炎如果不及時的進行相應的處理,或者治療,很有可能會誘發萎縮性胃炎的發生,進行削弱患者的自愈能力,導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2、胃癌:糜爛性胃炎如果不及時的進行處理,會導致更多的細菌滋生,有可能有轉變胃癌,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同時治療難度也會有所提高。
3、胃潰瘍:糜爛性胃炎如果不積極的進行治療,其糜爛位置會出現惡化,從而造成胃潰瘍的出現,導致糜爛面積進一步擴大,病情加重。
4、胃穿孔:糜爛性胃炎如果出現深度糜爛的話,就可能有胃穿孔的情況發生,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