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琪

慈琪

慈琪,1992出生,籍貫安徽,2009年畢業於溫州中學,作為中山大學唯一的B類考生進入中文系。入學一周后,經二次篩選進入著名學者甘陽創辦的博雅學院,成為這箇中國通識教育試驗田的首屆學生。大學四年無專業,文史哲兼修,一邊學希臘語一邊寫文言文。2011年廣東省“感動南粵校園”大學生年度人物;2012年中山大學大學生年度人物。2013年獲得直博資格,現為中山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201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基本信息

所獲榮譽

獲得的主要文學獎項有:2007第2屆冰心作文獎一等獎、2008年第2屆浙江省少年文學之星、2008年首屆浙江省青春文學新勢力金獎、2010年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2011年第24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2009-2011年度浙江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

主要作品

曾在《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江蘇)、《少年文藝》(上海)、《中國兒童文學》、《故事大王》、《詩選刊》、《讀友》、《東方少年》、《中國校園文學》、《今日中學生》、《中學生天地》、《中國童詩》、《快樂童話》、《東方娃娃》、《世界兒童》、《語文報》、《新課程報語文導刊》、《華夏散文》、《知心姐姐》、《課堂內外》(高中版)、《中國少年報》等數十家報刊雜誌發表作品童話、詩歌、散文和小說百餘篇。

其中《夢遊的孩子》組詩17首由《少年文藝》(江蘇)開闢新欄目《第一推薦》頭條發表,《蒲瑪》組詩24首由《少年文藝》(上海)頭條發表,《中國兒童文學》轉載《夢遊的孩子》組詩8首(配主編評論)、《我們的世界》(外二首)、《你能待在什麼地方》(外二首)和《時光銀行》等。

作品入選《中國兒童文學年選》、《2008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2007中國年度童話》、《2008中國年度兒童文學》、《詩歌卷:春雪融融——當代兒童文學閱讀新經典》、《浙江兒童文學60年作品精選》、《90後十家名詩薈萃》、《21世紀中國文學大2008年詩歌》、《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兒童文學》、《2008中國年度少年作家作品》(中國少年作家班編)、《2007中國年度少年作家作品》、《閃開,90後來了》、《《青少年文學殿堂(童話卷)》、《感動評審老師的110篇高中生獲獎作文》等數十家選本。

2010年獲得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參加冰心文學獎21周年頒獎典禮·國際華文兒童文學研討會並作發言。2011年獲第24屆陳伯吹兒童文學獎。

人物評價

1、慈琪的第一組18首的《夢遊的孩子》發在江蘇《少年文藝》第10期上;第二組32首的《蒲瑪》上海《少年文藝》第12期發了24首;現寄來的第三組21首的《拖著小窩走》我已讀過。如果說《夢遊的孩子》、《蒲瑪》更多的是童心童趣的展現,而《拖著小窩走》這組寫“乞兒”的兒童詩,更多地是描繪“乞兒”生活的艱辛、困窘與無助,因而需傾注更多的感情與關愛、呼喚與期盼。這也許就是寫“夢遊”與“蒲瑪”寫得順手而寫《拖著小窩走》難度很大,幾經增刪才算定稿的原因所在。
這三組詩有一個共同特點,也是慈琪寫詩的一個基本寫詩方式。即由一點輻射出無數條線,每一條線延伸出一個畫面或一個側面,使全詩撇得開又收得攏,頗有綱舉目張之威。
其次,這三組詩都是寫人物的,寫人物處的環境,寫人物生活的歷程,寫人物的喜怒哀樂,寫人物和人物之間的關係,寫人物的新鮮的、奇異的想像與聯想。
第三,作者使用的語言是純淨的兒童語言,不是呆滯而是活潑的;不是用大人腔調而是充滿童趣的,透著遊戲精神。這種精神展現的是充滿童心的兒童世界。
第四,在這三組詩里,作者把目光伸向弱勢群體,把筆觸伸向日夜操勞過度的過著困窘生活的媽媽,從而喚起孩子對媽媽的愛心並延伸出一個個生活的天地。《夢遊的孩子》是這樣,《蒲瑪》是這樣,《拖著小窩走》中的乞兒也是這樣。
以上所述,也許是對一般寫作有成的兒童詩人和兒童詩的評改,也是對慈琪三組兒童詩的總的看法。
——關登瀛(詩人)
2、“好讀,有詩意。”這是我對組詩《夢遊的孩子》的評價。聽起來簡單,做到很不易。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寫詩的人)以為寫詩就是寫出不太好懂的文字,這樣才見水平。唉,怪不得讀詩的人這么少,比讀小說、讀童話的人少多了。你來讀讀慈琪的詩,很好懂,卻又不是大白話。每首都這么精緻,這么情濃,這么有想像力,這么音韻流轉。
——周銳(童話作家)
3、我曾擔心慈琪小小年紀把握不了長詩這種鴻篇巨著般的體裁,可是我發現慈琪很是聰明,她像一個裁縫那樣精心地剪裁自己的布料,用一個個小片段來組織詩歌,從而使近一萬字的篇幅顯得舒緩又緊湊,而且讀下來有一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快感,一點都不覺得累。我又擔心她不能把每一個故事的火候都掌握得恰到好處,就像吹氣球,必須一鼓作氣,不能吹到最後結果把氣一點一點漏掉了。但是慈琪做得非常漂亮,她很有耐心地捕捉靈感和意象,幾乎每一首小詩都可以從組詩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精緻的單篇。
——四十四次日落(孫玉虎)(編輯)

4、文學的樣式,不是文學的模樣!那是對文字心領神會,對生活洞察秋毫之後的“功架”。
——雪野(詩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