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意味著兒童的大腦對身體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組合的能力,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高達85%以上,其中約有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

病因

1.孕期失誤

(1)先兆流產引起中樞神經系統不健全,造成孩子發育遲緩。

(2)懷孕期間妊娠反應嚴重,造成孕婦營養吸收能力差,進而造成胎兒營養不良或早產。

(3)懷孕期間孕婦吸菸,被動吸菸,大量飲酒,飲濃茶、咖啡,會造成臍帶的毛細血管萎縮,使孩子出生後在不同階段出現不同程度的感統失調。

(4)胎位不正所產生固有平衡失常。

2.哺育不當

(1)母親看護不當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及活動不足;

(2)孩子出生後家長搖抱少,孩子靜坐比較多,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

(3)過分溺愛孩子,不讓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減弱,口腔肌肉缺乏鍛鍊

(4)不注重孩子適齡基本能力的訓練,缺乏運動、缺乏遊戲

(5)缺少夥伴,群體生活不足,造成語言發育遲緩

3.教育方法有誤

(1)小家庭和都市化生活,大人對幼兒過度保護;劇烈競爭的教育方式造成兒童心裡緊張而引起的感覺統合不足。

(2)過早的進行認知教育,對孩子要求過高、限制過多。

(3)不尊重幼兒的基本權利,不注重個性培養,素質教育。

(4)電視、遊戲機成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交流、活動過少。

(5)生活環境過於封閉,孩子聽的少、說的少,孩子的堅持性和等待性差,遇到事情的變通能力差。

(6)物質上過於寬鬆精神上有些苛刻,對孩子的情感愛撫不夠,使孩子肌膚饑渴。

臨床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本體感覺失調、前庭感覺失調、視覺系統失調、聽覺系統失調,以及觸覺系統失調。本體感覺失調又分為左右腦平衡失調和動作協調不良,前庭感覺失調又分為前庭平衡失調和前庭網膜失調,觸覺系統失調又分為觸覺過分敏感或過分遲鈍。

1.本體感覺失調

表現多為喜歡他人用力推、擠、壓。手腳喜歡用力揮動或用力做某些動作。動作模仿不到位,常望著手腳不知所措。俯臥地板時全身較軟,把頭、頸、腦提起特別困難。坐姿不夠穩定,坐時會東倒西歪。力度控制較差,常會因太用力而損壞玩具或因力度太小抓不住東西。速度控制較差,跑起來難以按指示停止。對蹦跳的要求高,喜歡摔跌自己的身體,喜踮腳走。

2.前庭感覺失調

表現多為喜歡自轉,而且轉很久不覺頭暈。喜歡看、玩轉動的東西。經常喜歡爬高,邊走邊跳。平衡差,走路東倒西歪,經常碰撞東西。頸部挺直時間較同齡兒童短,常垂頭。

3.視覺系統失調

即使常看到的東西都會讓他害怕;喜歡看手發獃;對特定的顏色、形狀、文字特別感興趣甚至固執;喜歡將物品排隊;喜歡斜眼看東西;喜歡躲在較陰暗的角落;喜歡看色彩鮮艷、畫面變換較快的廣告;喜歡看風扇或轉動的東西;喜歡坐車,對窗外景色變化非常著迷。

4.聽覺系統失調

常會掩耳朵或按壓耳朵;對尖銳或拉高的聲音一點也不討厭,甚至喜歡;

有時對很小的聲音感興趣;喜歡無端尖叫或自言自語。

5.觸覺系統失調

表現為害怕陌生的環境,過分依戀父母、容易產生分離焦慮,過分緊張。偏食,暴飲暴食,逃避咀嚼。喜歡吮吸手指,咬指甲,觸摸生殖器。對某種感覺特喜歡;如:玩沙,刮東西。甚至顯得固執而又會拒絕。拒絕使用某質地的用材。如:膠泥、漿糊等。

簡介

感覺統合失調是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兒童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最終影響身心健康。學習能力是身體感官、神經組織及大腦間的互動,身體的視、聽、嗅、味、觸及平衡感官,透過中樞神經分支及末端神經組織,將訊息傳入大腦各功能區,稱為感覺學習。大腦將這些訊息整合,作出反應再透過神經組織,指揮身體感官的動作,稱為運動學習。感覺學習和運動學習的不斷互動便形成了感覺統合。

感覺統合能力正常,兒童就能注意力集中,情緒穩定,動作協調,做事有效率。這將會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與適應能力,從而推遲人的社會化進程。常常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容易出差錯,做事笨手笨腳,拖拖拉拉,丟三落四,有的孩子顯得害羞膽小,有的孩子可能脾氣暴躁等等。

現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統失調的孩子達85%以上,其中30%的孩子為重度感統失調。

症狀分類

人的感覺統合系統一般分為視覺統合系統,聽覺統合系統,觸覺統合系統,平衡統合系統和本體統合系統等。感覺統合失調分為以下幾種:

在學習時會出現閱讀困難(漏字竄行、翻錯頁碼),計算粗心(抄錯題目、忘記進退位),寫字時常常過重或過輕、字的大小不一、出圈出格等等視覺上的錯誤,從而造成學習障礙。此外,這類兒童在生活上還常常丟三拉四,生活無規律。

表現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多動,平時有人喊他,他也不在意,好象與他無關。同時,這樣兒童記憶力差,對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不良的效果。

主要是因為觸覺神經和外界環境協調不佳,從而影響大腦對外界的認知和應變,即所謂觸覺敏感(防禦過當)或遲鈍(防禦過弱)。有前一種症狀的兒童,表現出對外界的新刺激適應性弱,所以喜歡固著於熟悉的環境和動作中(喜歡保持原樣和有重複語言、重複動作),對任何新的學習都會加以排斥,不喜歡他人觸摸、成績不佳、人際關係冷漠、常陷於孤獨之中;有後一種症狀的兒童則反映慢(拖拉行為的生理基礎)、動作不靈活、笨手笨腳、大腦的分辨能力弱、缺少自我意識、學習積極性低下,所以也表現出學習困難、人情冷漠的問題。

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觀測距離不準、協調能力差。觀測距離不準,會使孩子無法正確掌握方向;協調能力差,會讓孩子手腳笨拙(常撞倒東西或跌倒)。

在體育活動中動作不協調(不會跳繩、拍球等);音樂活動中發音不準(走調、五音不全等);甚至與人交談、上課發言時會口吃等。

病症原因

母體情胎因素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媽媽們在懷孕時就缺乏足夠的休息。工作、學習、生活的忙碌、焦慮、運動不夠等都會影響胎位的變動,進而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而一些女性吸菸、飲用酒、濃茶、咖啡、毒品等刺激物質也會引起臍帶毛細血管的萎縮,阻礙營養的輸入,造成胎兒大腦發育上的不足,引起嬰兒出生後觸覺發育的不良。

人類在母體子宮內胎位變動的過程中,觸覺、前庭平衡等能力就已經逐漸發展。出生後,這兩種感覺和視、聽、味等感官不斷相互影響,相互聯繫。進入大腦的感覺刺激信息,在中樞神經形成有效的組合,進行“感覺統合”。感覺統合促使感覺神經的“交通”不致中斷,所有的學習和動作才能順利進行。但如果有下列這些現象,比如剖腹產;寶寶出生過程中顱腦損傷;在嬰兒期,特別是七、八、九三個月期間內抱得多爬得少;嬰幼兒期腦外傷;過多限制孩子的活動;日常生活中缺少刺激;運動少以及寶寶的平衡和協調能力沒得到鍛鍊發展等等,都會使感覺難以統合,從而造成感覺統合失調。

初生寶寶對外界事物的了解和認識,最主要的是透過視聽、嗅、味、觸的感官來獲得的。以住孩子們無論是接受信息,講話還是日常生活能力,習慣等大多是在兄弟姐妹群中或鄰居夥伴中學會的,特別是平等、輪流分享、動嘴、動手、動腳等能力及合群性,人際的能力等都是在與夥伴的交往中學習的。現代社會大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兄弟姐妹的減少,使寶寶在零到四歲間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就可能造成感覺統合的失調。

當人們在運動時,頭部的位置會變化,這種變化使半規管可以協助大腦去感應肋肌、關節、肌腱等的位置,以取得身體活動的協調。這種綜合判斷頭部位置和身體變化的綜合性感覺,就是所謂的前庭感覺。前庭感覺讓我們的頭、眼、四肢、身體能相互協調。當寶寶前庭平衡不佳時,即會造成身體動作控制不良,例如:踢球時無法用單腳正確地使力、頭部搖動頻繁、注意力分散等;身體肌肉容易緊蹦、身體兩側力量很難協調等,這些都是前庭平衡不良所產生的現象。

具體表現

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

1、不喜歡被人觸摸或撫摩;常拒絕理髮、洗頭或洗臉;大熱天也要穿長袖衣服。

2、不喜歡碰觸某些粗糙的衣料或物品。

3、耍意外碰傷或流血時,自己常未察覺。

4、需要父母特別多的撫摩;過分喜歡碰觸各種東西;有強迫性的行為(一再地重複某個動作)。

5、害怕搭乘電梯;不喜歡玩鞦韆、蹺蹺板、鏇轉木馬等。 特別喜歡玩鏇轉或搖動的遊戲,不會感到頭暈。

6、常有頭暈或跌倒的感覺;怕上高處或跨越水溝;不喜歡被高舉。

7、特別怕黑,在暗處經常不知所措而哭鬧。

8、經常碰撞淤血或碰傷;拿東西時,容易失手掉落。

9、動作笨拙,活動中經常發生困難。

10、不會自己穿衣服、扣扣子、繫鞋帶、拿筷子、寫字或繪畫。或者雖然會做這些,但比同年齡的孩子慢很多。

11、分辨不出相似的圖形或物品;不會玩拼圖遊戲。左右常混淆。

12、常把數或字顛倒寫,例如:把9寫成6,把79寫成97,把“朋友“寫成“友朋”。

13、經常迷路或迷失方向。

14、兩三歲以後才會說話;有口吃或口齒不清的現象。

15、有重聽或語音分辨不清的現象。

16、特別好動,容易分散注意力。

17、個性孤僻、不合群,在團體中很難交到朋友。

18、常覺得自己很笨,容易遭受挫折,甚至會自我傷害。

19、個性頑固,容易衝動與人爭吵;攻擊性強,經常欺負別人。

病症危害

感覺統合失調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智力正常,但由於其統合能力不足導致其智力水平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對學習能力、運動技能、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礙。而由於這些孩子心理總處於一定的紊亂狀態,學習和生活質量就會不斷下降。尤其是到了學齡期,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出現這樣那樣的障礙,學習能力下降,語言表達不暢,心理成熟晚,情感脆弱,自控能力差,缺乏自信,不會和別人交往,人際關係差等等。

病症預防

感覺統合訓練

兒童進行感覺統合訓練前,首先由專家測查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後制訂一對一的訓練方案,通過一些特殊研製的教具,以遊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行為和腦力強化訓練。使兒童能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中進行感覺的統合,促進全方面的發展,提高注意力、記憶力、自我控制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等。通過感覺統合的訓練,孩子會有以下方面的進步:

1. 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善了不良的行為習慣。

2. 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 身體協調性得到了提高。

4. 幫助孩子樹立了自信心,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5. 幫助孩子抑制和調節感覺信息,促進身體各個感覺區域的成熟,從而提高各方面能力。

感覺統合能力的提升能綜合培養孩子各方面技能,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塑造優秀品質,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孩子是個有機體,只有大腦及身體感官的組合互動,才能形成學習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