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鶴失眾

愛鶴失眾

愛鶴失眾,成語,作賓語、定語;含貶義。指因為寵愛鶴而失去民心。比喻重物不重人,因小失大。也多用於形容不務正業的人將會失去民眾的擁護。

基本信息

解釋

比喻因小失大。原意是因為愛好玩鶴,從而失去民眾的支持。現多用於形容不務正業的人,將會失去民眾的擁護。

成語出處

愛鶴失眾愛鶴失眾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二年》:“狄人伐衛,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有祿位,余焉能戰?’”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示例

例句:渠淑賢《逼債》:孫三哥,你的小姨子必須離開廠子,否則,愛鶴失眾,引起眾怒,後果不堪構想。
近幾年有好多官員因為個人愛好最後把烏紗帽都玩丟了,大有效仿古代衛懿公愛鶴失眾的味道。
人在有了權利的時候容易忘本,官場上有好多官員愛鶴失眾,為了個人利益與愛好最終失去了百姓對他的信任。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衛國的衛懿公養了非常多,朝廷的官員們每天都要去伺侯鶴苑裡的這些鶴,鶴越養越多,鶴苑的面積也越來越大。北方的燕國聽說衛懿公愛鶴的訊息,便特地給他送來幾十隻非常罕見的鶴。衛懿公聽說後非常高興,他在全國巡遊這些鶴,並告訴國人這些鶴顯示了衛國是多么的強大而富有。就在衛懿公到處吹噓顯富的時候,鄰國的狄人出兵侵犯衛國,衛懿公命令國內的男人必須上前線應敵。但這時人們卻都在後面報怨說:不是說鶴是最有能耐的嗎?那么讓鶴去上前線把狄人擊退好了,我們飯都沒吃飽可沒力氣打仗呢。衛懿公帶著部隊迎敵,但將士們都無心打仗,衛懿公最後在戰死沙場,衛國從此滅亡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