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人的急性闌尾炎

腹肌緊張 腹痛 右下腹壓痛

基本信息

概述

美國1996年報導HIV感染者100萬人,AIDS病人27萬人。據聯合國1997年報導全球有3000萬人攜帶AIDS病毒,並且其發病率還正在上升,因此外科醫生有越來越多機會處理此類病人的一般外科疾病和繼發於AIDS病的病變,AIDS病人患急性闌尾炎雖然為數不多,但其誤診率高,併發症多,亟待胃腸道外科醫生注意。

病因

(一)發病原因
AIDS病人的腹部手術的發生率不高(4.2%),但闌尾炎容易發生,其原因有人認為與其血供為終末血管而無吻合支有關,血管內感染和水腫引起栓塞使闌尾易於壞疽穿孔。
(二)發病機制
AIDS病人因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抑制,本身有較高的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即使輕微病損往往也會產生全身和局部的顯著反應,導致諸多嚴重情況,一旦闌尾出現炎症,其病理髮展與正常情況下闌尾炎有所不同,並且尚需與AIDS病人特有的胃腸道炎症(諸如巨細胞病毒性結腸炎,急性盲腸炎)相鑑別,後者往往可以非手術治癒,而闌尾炎的延誤卻會給AIDS病人帶來較正常人嚴重得多的危險結果。

症狀

愛滋病人的急性闌尾炎的症狀:
低熱噁心腹肌緊張腹痛右下腹壓痛嘔吐
症狀以腹痛為主,以後局限至右下腹,50%以下同時有噁心與嘔吐,全部有低熱,體徵也為右下腹壓痛,腹肌緊張和反跳痛征陽性。
腹痛和腹部體徵與AIDS病具有的機會致病菌感染的胃腸道表現相似,因此診斷較為困難。

治療

愛滋病人的急性闌尾炎西醫治療方法急性闌尾炎診斷明確後應及早手術切除病變,與此同時應聯合給予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5~7天。即使如此,術後80%左右病人有持續發熱1周以上而無全身其他膿毒血症的表現。在發熱期中,血中白細胞計數未見升高(平均3.5×109/L),平均住院11天。術後可以恢復到術前水平,而術後發熱原因雖經多次進行體檢、血培養、X線檢查等往往查不出原因。推測其發生機制可能為低度局部炎症持續較長時間所致,因此高效廣譜抗生素治療被用來作為對策。由於腹腔鏡可用來明確診斷,因此有人主張採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作為治療,便於一次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