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梅述

(14)倩:請。 (16)臭:氣味。 (18)玩:品味。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愛梅述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祝允明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愛梅述(1)
梅自含妝檐畔一點壽陽額後(2),遂見愛於人間。麗人唐江娘特甚,李家三郎遂賜梅姓(3),是人可花;至如羅浮之下,乃復借貌所愛,與趙才子歌弄調笑於橫星落月間(4),是花又可人。
蓋萬花在人間世,無不可愛者,然都在梅下風。菊最幽,失寒薄;桃最艷,失脂膩;蓮最香,失開露。梅幽不減菊而態腴,艷不減桃而格清,香不減蓮而體(左僉右欠)。瓊柯瑤萼,映照嫵媚(5),與青姬素娥爭妍斗姝於緋衰碧朽之外(6),殆將絕凡卉而上與清虛府仙樹者京(7)。是宜嬋娟佳麗(8),合肺契腑(9),忘形而神交也。
然自唐妃、宋主之後(10),塵語土目(11),不知梅久矣。今某仙標國色(12),為花林錦陣冠(13),自以愛梅稱,倩其所來從白予(14):“君與梅嘗擷芳偎馨(15),知其臭味(16),願文之(17)。”
嗚呼噫嘻!予因其號而玩其人(18),豈壽陽之後身乎?一乎二乎?(19)予皆不得知也。雖然,以人視梅,其態、其格、其姿色、其香味,蓋莫知甲乙(20)。至於多情解語,委附結交,則其妙又在六花、南北枝之上(21),予終謂人之為焉耳。嗚呼噫嘻!匪梅則愛(22),梅將乞愛。[1]

作品注釋

(1)《愛梅述》:《祝氏集略》中未收錄。焦竑《名文珠璣》記載:“愛梅,美姬之名也。”述:古代文體之一。
(2)含妝:當作“含章”,殿名。《初學記》:“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自後有梅花妝。”
(3)唐江娘:姓江,名采蘋,福建莆田人。開元(713—741)初年,被選入宮,侍奉唐玄宗,很受寵幸。她所居住的地方全都種有梅花,玄宗戲稱她為梅妃。後來楊貴妃入侍,江采蘋失寵,遷上陽宮,因怨慕而作《樓東賦》,有“信飄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之句。玄宗為睿宗第三子,故人稱李三郎
(4)羅浮:山名,在廣東省。趙才子:趙師雄。睢陽人。隋朝開皇年間(581—600),趙師雄遷羅浮,天快黑時在松林酒肆旁見到一位美人,淡妝素服出來迎接他,同他說話,芳香襲人,因而一起在酒店飲酒。趙師雄醉後就寢,很久以後,他醒來發現自己睡在大梅樹下,樹上有美麗的鳥雀相顧鳴叫,只看見月落枝橫,心中悵恨不已(見《成城錄》)。
(5)嫵媚:姿態美好。
(6)青姬素娥:美女,比喻花木。緋衰碧朽:紅花衰歇,綠草枯萎。
(7)清虛府:月宮。京:比並,也可解釋為大的意思。《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8)嬋娟:美好。
(9)合肺契腑:猶情投意合。
(10)唐妃:指江娘。宋主:指壽陽公主。
(11)塵語土目:指言語眼光卑俗。
(12)仙標:指風致如仙。國色:姿容美麗,為一國之冠。
(13)花林錦陣:比喻眾多美女。冠:超群。
(14)倩:請。白:告。
(15)擷芳:採摘芳華。馨:指梅之花枝。
(16)臭:氣味。香味亦可稱臭,《易經·繫辭上》:“其臭如蘭。”
(17)文(wèn):文飾,點染。
(18)玩:品味。
(19)一乎:人即花,花即人,人與花難以分辨。
(20)莫知甲乙:猶言不分彼此,難分高下。
(21)六花:指雪,賈島《寄令孤綯相公》:“白著衣偏暖,誰憂雪六花。”此處喻梅花。南北枝:亦指梅花。《白孔六帖·梅南枝》:“大庚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寒暖之候異也。”
(22)則:之,助詞。[1]

作者簡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號枝山,又號枝指生,明代文學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1492年(弘治五年)參加鄉試,多次落榜,後來授廣東興寧知縣,不久遷應天通判,因病辭官。晚年不問生產,生活貧困,常有索債的人追隨於後。他擅長書法,名動海內。著有《祝氏集略》。[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