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無錫市城區西側,距市中心3千米。1993年建園,面積為933.33公頃。整個景區的建築、雕塑、花壇、座凳、鋪裝等小品的設計,充分體現濃郁的文化內涵,並與周邊環境有機協調,在風格上定位為生態、古樸,同時具有一定的時代感,材料上多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體現與大自然的和諧。

基本信息

簡介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主峰惠山為天目山餘脈、毗鄰大運河、山頂三峰並立,蔚為壯觀。主峰高328米,依次稱為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別稱九龍山。又因山上多泉、故以“九龍十三泉”而名噪天下、素有“江南第一山”之譽。

解放前,惠山是疏林茅草,山岩裸露。20世紀50年代、在此植樹500餘萬株、1982年,又種下了3.7萬株大樹、綠化惠山頭茅峰下20多公頃山村、成效卓著。惠山山頂還建造了4個蓄水池。鋪設了上山水管,架設電力線路。並將運河水送上22米高處。經精心養護。苗木成活率高達92.4%,這些苗木都已成林,鬱鬱蔥蔥,呈現一派森林景觀,林木成為森林公園的巨大資源。園內擁有54科、88屬、104種喬灌木,蒼松翠柏,青翠欲滴。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現有五大景區,即石門景區、東大池景區、二茅峰景區、三茅峰景區、別賞植物景區。園內築有一條寬6米、長624千米的盤山遊覽通道。直達山頂,山道兩旁野花綻放,隨風搖曳,與林木交相輝映,迎接遠方的來客,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莽莽森林恰似綠色的屏障,為無錫築起一道綠色的牆。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綠化環境工程,總面積約30699平方米,地勢由北至南上升,高差約10米。整體平面形態似一把琵琶,設計者力圖突出音樂元素,緊扣“二泉映月”為主題,將地方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發展歷史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森林公園範圍內的錫山及惠山部分,解放初期就闢為錫惠公園,其餘風景優美有特色的地方也先後得到開發,成為名勝景點。如嶂山、蓮花山間的東大池,解放前就是無錫有名的風景點;二茅峰南的青山寺是著名廟宇,已開闢為青山公園;二茅峰北麓也曾開闢過二泉公園;舜柯山南麓的舜龍溪邊,已開闢為無錫太湖花卉園

抗戰前,惠山生長著合抱大松樹、櫟樹和楓香,後被日寇砍伐殆盡;解放後大搞植樹造林,山上鬱鬱蔥蔥,有針葉林,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山下有果園、茶園和竹林。林內棲息著眾多鳥類和一些獸類。公園內人文景觀豐富,有建於南北朝的惠山寺、青山寺、明陽觀;有建於唐代的“天下第二泉”,宋代的東坡詩石,元代的忍草庵,明代的雙塔寺、寄暢園、東林書院等。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7.18平方公里,始建於1989年。為順應旅遊業走向森林、回歸自然的趨勢,市委、市政府從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角度出發,作出了把惠山建成森林公園的決定。1993年5月,林業部批准正式建立無錫惠山國家森林公園。從此,這個素有無錫“市肺”之稱的“城中山”便成了人們集中植樹種綠的地方。“民族林”、“成年林”、“家庭同心林”遍布山間,香樟、楓樹、石楠等常綠、落葉闊葉樹種等逐步改變了原有林相結構,大批適生鄉土樹種鬱鬱蔥蔥,累計植樹50餘萬株。隨之而來一個原本樹木品種比較單一的“城中山”,已初具森林規模。惠山土地權屬地無錫郊區,在森林公園位於錢榮路的西入口,修建了惠山有史以來第一條直通山頂的盤山公路。曾經步行到山頂要化半天時間,乘汽車從山腳盤鏇而上只需20分鐘。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惠山森林公園遲遲沒有建成開放,這裡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並未得到有效綜合開發。森林公園內人文古蹟較為集中,已發現的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詩石、秦少游墓、明朝古蹟水簾洞等。

歷史傳說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繼江尖公園,蠡湖新城之後的錫城人民又一個旅遊休閒去處,為集儒釋道,佛尤盛之地。從惠錢路,石門路的南口處進園後,邵寶手托寶石之巨像,像前下附有邵寶的簡歷,像背下立有邵寶與當地道教有關的神話色彩的民間傳說。若要石門開,要等邵寶來”的傳說,無錫民間婦孺皆知。邵寶,字國賢,別號二泉居士,無錫人,(1460—1528)年幼聰慧,好學上進,21歲中舉,初任徐州知州,後升戶部員外郎,都察院御使等職,41歲時受權奸劉瑾排擠,辭官回鄉,是年劉伏,邵寶重被起用,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嘉靖元年(1522)經七次上疏,獲養晚年。在惠山建二泉書院,創建“尚德書院”,致力培育人才,還由於他喜愛惠山風景,修建尊賢堂和李綱祠。故惠山一帶留下諸如松風堂、十賢堂,臥雲石,太極等多處勝跡。 唐代陸羽《惠山寺記》云:“此山絕頂,下瞰五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諸山,以掌睨可矣。“惠山,素以“江南第一山”之譽,山高328米,周20餘公里。可謂挹九峰之蒼翠,瞰太湖之波濤。惠山的名勝古蹟,是故鄉千百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結晶,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惠山的文化遺產主要靠大家繼承,發掘,維護,整理。

主要景點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國家森林自古以來,石門下拾級而上,經七十二搖車灣,可登惠山三茅峰。曲徑古道,層岩疊嶂,夾道古蹟甚多。下有龍海寺、玉皇殿、雷尊殿、離垢庵、張仙殿等佛道勝地。惠泉山佳絕處石門,峭壁聳立,松壑清泉,古樹煙雲。更有建於明嘉靖天啟年間的石門道院、九陽道院等古蹟遺址,為江南道教福地之一。一年四季,來石門古道遊覽登山者,扶老攜幼,前呼後擁,往來不絕。

公園現有五大景區,即石門景區、東大池景區、二茅峰景區、三茅峰景區、別賞植物景區。園內築有一條寬6米、長624千米的盤山遊覽通道。直達山頂,山道兩旁野花綻放,與林木交相輝映,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莽莽森林恰似綠色的屏障,為無錫築起一道綠色的牆。響泉谷、二泉澗、拱月橋、映亭、紫藤廊、醉魚亭、三疊潭、撣塵台、老石門、思泉亭、聽泉林、眺泉亭、雲茶坊等。這些都以南北方向的一條景觀視覺主軸線與原有的地理風貌,進行景點或空間的功能布局。在這個主軸線上還設定幾塊開放性場地:入口廣場、起雲台廣場、八音台廣場和幾處半開放性的景點

惠山國家森林環境綠化工程設計可說是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個大“手筆”,利用原有的人文景觀,如綜合環境設計對原有的泄洪溝加以充分利用,設計一條生態活水景觀溪流。溪流下游設定三處面積較大的水潭和多處跌水,雨水期積水量達到一定高度時可通過管道排入城市排水系統,枯水期溪谷則呈現枯谷景觀。在主入口廣場上結合建築設計一個真簾瀑布,使噴泉和噴霧結合的水景宛如仙境。效果圖顯示,作為森林公園的入口,該項工程還將體現森林公園有別於城市園林的自然特色,整體植物配置採用混合式。入口南面與中部採用行列式布置,而四周以自然式布置為主,整個入口的沿路四周布置了11個各具特色的植物景區。

整個景區的建築、雕塑、花壇、座凳、鋪裝等小品的設計,充分體現濃郁的文化內涵,並與周邊環境有機協調,在風格上定位為生態、古樸,同時具有一定的時代感,材料上多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體現與大自然的和諧,該項工程投資約8000萬元。

旅遊特色

綠色文化

森林氧吧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調節無錫城區空氣的“綠肺”,無錫最大的森林“氧吧”,是無錫建設生態城市和湖濱山水城市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現代城市營造“宜居”環境難得的“綠寶石”。每天清晨數以萬計的市民登山健身、賞景,每年不下百萬人次。擴容後森林公園包括惠山、錫山、嶂山、蓮花山、青龍山、舜柯山、東灣山、雞籠山等山體及坡地,由7.18平方公里擴展至45平方公里,面積擴大6.3倍。

寄情山水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作為森林公園,其生態主功能大大增強了,同時由於增加了大量的人文景觀和園林文化元素,使其文化功能逐漸凸現出來,使其正從“林園”逐漸演變為“園林”。根據規劃,惠山周邊建設石門下入口景區、青山灣景區和小桃園景區等七大景區。青龍山及十八灣地區建成健康的生態景觀區、鮮明的文化觀光區、時尚的康體運動區、可駐留的旅遊度假區。山南十八灣地區建成山水風光帶;山西北胡埭地區,建設以都市型觀光農業為主體、以休閒療養和度假為配套的功能區;山東錢榮路及梅園地區,整合教育科研資源,歸併村莊居民點,整治錢榮路沿線景觀,實施梅園透綠工程。

緬懷先賢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群山間,面水倚山的谷地山灣,還多歷代墓地墓園,頗有傳統文化底蘊。一路駕車行,秦觀墓、二茅坪、電視塔、三茅峰等景觀歷歷在目。在二茅坪觀景平台小憩,極目遠眺,心曠神怡,錫城美景一覽無餘。南坡路側,一座上書“秦觀墓”的高大漢白玉牌坊和秦觀墓碑,引來遊人瞻仰。惠山頭茅峰下黃公澗邊有近代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華彥君墓;“牛背”東坡青山公園內有明代東林巨子高攀龍墓;舜柯山南麓有近代民族工商業巨子榮德生墓;西南坡有南宋四大詩人之一的尤袤墓;梅園公墓內還有近代著名科學家徐壽墓。面對一座座名人墓園,緬懷先賢,激勵後人。佛道文化:重現勝景 三茅峰北坡望公塢上,是無錫地區罕見摩崖石刻群。此處山路曲折盤鏇,俗稱“七十二搖車灣”。穿過“隱風石”,半山林巒深處,一排懸崖峭壁高聳入雲,中間有一罅縫,仿佛被神工鬼斧劈開,兩旁石壁,如兩扇大門,這就是富有傳奇色彩的“石門”。 世事變幻,文革十年浩劫期間,所有庵觀建築,文物古蹟,均毀殆盡。白雲洞天然石龕,原為呂純陽修道仙居之所,亦遭災難,純陽石雕,僅留半身之軀。昔日名山勝景,竟致斷碑殘垣,滿目瘡痍。為重建石門勝景,恢復名勝古蹟,弘揚傳統文化。山北片區,蔣阿林、賈秀棣、方海林等首創修復石門勝景,各方同道,鼎力相助,市民民眾紛紛自發解囊。山北鄉政府成立“無錫市石門勝景修復籌建委員會”。於1993年修復離垢庵後,1994年3月又開工重建白雲洞(觀),至1996年9月竣工,純陽石雕亦得原物復成完軀。修葺後殿閣巍峨,洞觀重光,實借惠山福地之因緣,重現江南道家之勝景,海內外善男信女,祈福迎祥。

特色景點

寄暢園具有500年歷史的名園—寄暢園,不僅體現了中國明清兩代造園藝術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十分豐富,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寄暢園位於惠山東麓,占地14.85畝,是中國山麓別墅園林代表。公園雖小,卻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運用借景,將惠山、錫山秀色攬入園內,以有限空間,營造無盡意境,從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傑出典範。

寄暢園的創建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其前身是秦氏家園,故名“秦園”。第一代園主秦金,宋代著名文學家秦觀後裔。明嘉靖年間,曾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書。為告老還鄉,頤養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隱”和“匯寓”兩座僧舍,初步奠定了園林雛形。秦金號“鳳山”,惠山俗稱“龍山”,以“鳳山”相對,故寄暢園初名“鳳谷行窩”,意指此地是“鳳藏龍山”的風水寶地。園內用太湖石疊成的大型假山“九獅台”,像九隻巨大雄壯的雄獅。據說是根據元代無錫大畫家倪雲林《九獅圖》堆砌。遊人登上全園最高點—獅首眺望,整個園林景色一覽無餘,錫山風光盡收眼底。

發展戰略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惠山國家森林公園
森林公園向太湖延伸,惠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幅生態景觀的藍圖正在展現。無錫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高度關注,修復上山道路,建好森林公園門,一個向十八灣擴展的森林公園保護與開發規劃初步形成。為便於遊人在十八灣欣賞太湖風光,在十八灣沿線設定若干停車場,建成1500畝綠地,屆時十八灣風光將與太湖風光實現“無縫對接”。通過以東起惠錢路、惠河路、大池路,西到閭江口,北以錢姚路、規劃沿山路為界,南臨太湖,包括錫山、惠山、梅園橫山、十八灣山脈。景區定位為市民休閒和健身的城市公共綠地;十八灣地區定位為生態景觀區、鮮明的文化觀光區、時尚的康體運動區、可駐留的旅遊度假區。

擴容後的森林公園占地面積由原來的7.18平方公里擴至約45平方公里,範圍包括惠山、錫山和嶂山、蓮花山、青龍山、舜柯山、東灣山、雞籠山等。惠山周邊將建設七大景區,包括石門下入口景區、青山灣景區和小桃園景區等。在二茅峰下建設一個觀景平台,強化“顯山透綠”效果。青龍山及十八灣地區將規劃建成健康的生態景觀區、鮮明的文化觀光區、時尚的康體運動區、可駐留的旅遊度假區。具體而言,山南十八灣地區將建成山水風光帶;山西北胡埭地區,建設以都市型觀光農業為主體、以休閒療養和度假為配套的功能區;山東錢榮路及梅園地區,將整合教育科研資源,歸併村莊居民點,整治錢榮路沿線景觀,並實施梅園透綠工程。擴建後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將建成開放式的大型休憩場所,既顯現惠山自然生態景觀,又將成為市民休閒健身的旅遊勝地。

中國森林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