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留西伯利亞》

《情留西伯利亞》

是由俄羅斯3T電影製片公司出品的愛情片,由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執導,朱莉婭·奧蒙德、歐列格·米契柯夫、理察·哈里斯、阿列克謝·彼得連科領銜主演。該片於1999年2月20日在俄羅斯上映。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情留西伯利亞情留西伯利亞

故事發生於1885年的俄國,利用自己的交際手腕得到大公爵的金錢援助與其他顧客的支持。在前往俄國的火車上,簡被俊俏的軍校學生托爾斯泰吸引,兩人墮入愛河。托爾斯泰無意中聽見簡與拉德洛夫的對話,以為簡欺騙自己。他憤而襲擊拉德洛夫,卻被誤會行刺沙皇,繼而被送離俄國。

結局終於到來……在劇院,安德烈在學生演出的戲劇《塞爾維亞理髮師》中扮演費加羅的角色,他妒火中燒,撲向拉德洛夫。很不幸,安德烈被起訴,往日的士官生鐐銬加身,發配西伯利亞。安德烈能否有朝一日見到珍妮和……他的兒子?

這部可與邦達爾·丘克的《戰爭與和平》相媲美的影片免於夭折的命運。影片整個艱苦的拍攝歷程,無異於建造一座俄羅斯電影的金字塔。

西伯利亞理髮師》的全球首映式在克里姆林宮可容納4700人的議會大廳舉行。這是克里姆林宮自1974年以來首次被用來放映電影。足見俄羅斯國內對這部有著史詩般宏偉氣勢、細膩展現人物內心情感世界的巨作的關注。

本片導演尼基塔·米考夫於1996年憑藉《烈日灼人》一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自此在國際影壇上占據了一席之地。他的影片在敘事結構、鏡頭語言運用方面都形成了強烈鮮明的個人風格。《西伯利亞理髮師》更是將小人強烈的震撼。

劇情

俄羅斯導演Nikita Mikhalko完成於1998年的力作,獲俄羅斯國家文藝獎。我想繼續找他的《失聲琴》《烈日灼身》《蒙古精神》來看,如果可能的話。女主角Julia Ormond也是1994年《燃情歲月》的女主角,我卻毫無印象了,也許時隔4年之後她更加成熟美艷,而我依稀的記憶中只留下了她在《燃情歲月》中的一襲白裙。

兩條線同時開展故事,是我喜歡的講述方式。俄羅斯與美國,中間相差二十年,就是不同的事情處理方式與結局。很多時候,人的命運就是被制度與文化所限定和改變的。

白茫茫一片的俄羅斯大地上,一望無際的森林與冰雪,城市中高高大大的俄羅斯風味建築,帥氣的軍校生,令人感慨的友情,還有奇特的風俗:男人們赤裸著上身在雪地里摔跤搏鬥,然後可以互相原諒過去對彼此的怨恨。

與奇妙異國風情一同展現在美麗少婦眼前的,還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而她,身不由主成為其中的主角。相愛而無緣,然後是漫長的思念歲月,等到有機會重見時,君已娶婦,縱然相見亦應不識,唯有離開。是心電感應嗎?他在山上追趕她離開的腳步,遠遠凝視著她在雪地中駕車狂奔跑遠,從此生離。

與電影中相比,思念恐怕不再是現代愛情的一部分吧,手機電話EMAIL還有簡訊,隨時隨地傳信息,隨時都可以找到對方。那樣幾十年刻骨的思念一個人,對今人來說,簡直不可思議啊:想他/她就去找他/她呀。那樣為了愛情而自毀前途,連現在的青春少年都不肯去做吧:生存壓力豈敢輕易言愛?

藝術手法

情留西伯利亞情留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理髮師》在追求史詩規模,追求大風格的表現,追求作者一貫的美學思想上,調動一切表現手法,在保持嚴肅認直地敘事,巧妙地安排情節,突出人物行為的心理動機,追求畫面構圖和造型美等之外,運用諷刺幽默的手法,增加敘述色彩,添加笑料,以適應新的觀眾,即用美國電影培養起來的俄羅斯觀眾,還有許多外國觀眾(影片有外國投資,必然要向國外發行)的口味。影片中有許多個人之間的玩笑,也有大家都明白的俗話俚語。如“托爾斯泰在那兒?”“在亞斯納亞波良納”(指托爾斯泰莊園)或者“在安娜·卡列尼娜那兒”。還有一些具有強烈效果的情節場面,如在剛剛打完臘的地板上舉行舞會。因為地板太滑,一伸腳就會滑倒,誰都不敢去跳,而校長夫人又拉不下面子,非要大家跳不可。最後還是托爾斯泰想了一個辦法,在每個人的鞋後跟上塗上松香才將舞會開了起來。還有謝肉節,伐木、狂飲等一些表現民族文化特點的出色場面也都不同程度地引人發笑。尤其是男主人公演出幕間休息時無意間看到女主人公背叛他後不能自持跑上大街,其他同台共演者也都身著戲裝在大選上緊追其後邊跑邊喊“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場面不僅使電影大廳的觀眾忍俊不禁,也使銀幕上這一場景的圍觀者莫明其妙,暗自發笑。米哈爾科夫在嚴謹的敘事中增加笑料,使影片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而多層次、多結構及明顯的混亂性使影片在符合藝術規律的同時,又能適應於實用的目的。

米哈爾科夫拍攝《西伯利亞理髮師》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向全世界的人講述俄羅斯,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走向全世界。作者在完成這些任務時,運用了可以運用的所有物質資源和創作經驗,拍了一部規模宏大又極具觀賞性的影片。按一位評論家的話說:“影片的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淚,後半部則帶著痛苦的微笑嚎啕大哭。”米哈爾科夫準備用《西伯利亞理髮師》去占領美國,到底如何,得看最後結果。

俄羅斯分發了1999年國家獎金。電影《西伯利亞理髮師》獲此獎金。此前,圍繞影片展開的沸沸揚揚的爭論,使得米哈爾科夫未敢將影片送往任何國際電影節參賽,只有最後一次,送往俄境內的斯拉夫人和東正教人的“金勇士”電影節參賽,並獲得最佳故事片獎。

一位影評人士言“影片的前半部使人笑出了眼淚,後半部則帶著痛苦的微笑嚎啕大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