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

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

“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是國家科技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獎項,旨在表彰本專業內有較大學術成就和較大影響力、德技雙馨的中青年內鏡醫技人員。此獎項是國內醫學領域最高獎項之一,與“中華醫學科學技術獎”同級別。

概述

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證書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證書

於2009年12月由世界內鏡醫師大會組委會、第19屆中國內鏡醫師大會組委會、世界內鏡醫師協會組委會、世界內鏡博覽會組委會、中國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評獎委員會、中國內鏡新聞網等機構,主辦的“2009世界內鏡醫師大會、世界內鏡博覽會暨第十九屆中國內鏡醫師大會”,“世界內鏡醫師協會和世界內鏡博覽會”成立大會上,“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中國內鏡傑出領袖獎、中國內鏡傑出青年醫師獎”頒獎大會,“中國15個專科內鏡專家委員會”成立大會,於12月19日-20日在中國香港亞洲國際博覽會大會場同時舉行。
中國衛生部副部長、中央保健局局長黃潔夫教授、世界內鏡醫師大會組委會、第19屆中國內鏡醫師大會組委會、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世界內鏡博覽會主席、中國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考評審員會主任和中國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張陽德教授和1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國15個醫學專科內鏡專家、研製內鏡的理工學科研究員、生產企業,參加了隆重的揭牌成立大會、學術大會、頒獎大會。
19日上午的大會開幕式由北京大學黨委常委、醫學部黨委書記、全國關節鏡外科學組副組長兼秘書長敖英芳教授擔任大會主持。張陽德會長代表大會致題為“年輕的學科、新興的技術、光明的未來”的歡迎詞。中國衛生部副部長、中央保健局局長黃潔夫教授代表東道主向大會致賀詞,世界奧運冠軍熊倪成為“世界內鏡醫師協會”首位健康公益大使。
開幕式上,舉行了《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世界內鏡博覽會》揭牌成立儀式,黃潔夫副部長、張陽德會長、香港大學副校長譚廣亨、中國工程院學部主任何繼善院士、香港醫院管理局署理聯網總監鄭淑梅女士、中國衛生部趙自林司長、王立基副司長、孟群副司長、中南大學副校長鬍鐵揮教授、北京大學張寶善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夏恩蘭教授、USC大學YuriGenyk,MD,主任、美國胃腸內鏡協會DilipParekh,MD,教授、烏克蘭聯盟內鏡主席ValeriyZaporozhan院士、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FelixWong教授、香港內鏡協會主席、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阮邦武教授、台灣內視鏡外科醫學會理事長吳鴻升教授、澳門鏡湖醫院副院長霍文遜博士等,參加了世界內鏡醫師大會、第十九屆中國內鏡醫師大會開幕式和《世界內鏡醫師協會》、《世界內鏡博覽會》揭牌成立儀式。
150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學專家、工程師、理工學科教授參加了本屆大會和揭牌成立大會,見證了這一有重要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從2009年12月19日開始:成立了一個團結聯絡世界各國醫學各專科內鏡醫師、醫學工程研究人員,為了提高人類健康服務水平,提高醫學內鏡下醫療質量,聯合探討統一規範的培訓內鏡醫學創新技術和考試標準,各國同行組織相互認證評價質量標準,積極推進內鏡高新技術產品研發和質量監督評價的、世界聯盟的、醫學專科內鏡行業組織。
“世界內鏡醫師協會”這一醫學多專科國際聯盟的行業組織,將共同探討建立完善統一規範的內鏡醫師培訓考核機制,對各專業學科的內鏡醫師進行統一規範、全面系統的內鏡理論學習和操作培訓。探求實施內鏡醫師持證上崗制度,嚴格實施行業管理標準,為人類健康事業作貢獻。

獎項簡介

由中南大學教授張陽德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何繼善倡議設立的“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批准,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醫學類社會力量設立的科學技術獎。
“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每年評選一次,獎勵為促進內鏡醫學發展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以及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中的創新成果。
而且,每年獲獎的優秀項目還將被推薦評選國家科學技術獎、國家發明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獎
這一與“中華醫學科學技術獎”同級別的全國性醫學獎項,主要獎勵中國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領域的創新型重大成果;獎勵為促進我國內鏡醫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以及獎勵在內鏡設備器材、圖像分析等醫學相關領域的工學、理學研究重大成果。
獎項倡議人張陽德和何繼善表示,國家設立這一重大醫學獎項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激勵醫學人才團隊和拔尖人才,為中國醫學基礎與臨床研究銳意探索創新,並對為新興學科內鏡醫學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激勵。希望獎項的設立能對醫學多學科的創新研發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並有利於促進醫、工、理多學科的交叉融合。

獎項發展史

創立於2003年的“恩德思國際內鏡獎”(InternationalEndoscopicsAward),“恩德思”系將內鏡學英文單詞的前綴“Endos-”音譯中文。中文含義也蘊含了內鏡醫師對社會飽含感恩之情,恪守醫德,孜孜不倦,技術精湛之意,以及為我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類健康不懈奉獻的心愿。2004年開始頒發“恩德思國際內鏡獎”,該獎由中國內鏡醫師分會會長、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主任、中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院院長、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張陽德教授等專家倡導創立,得主均為國內外上享有盛譽的、為推動中國內鏡醫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醫學專家,裘法祖院士、鍾南山院士等,以及D.L.Bartlett,M.D、J.M.Sackier,M.D.曾獲得首屆“恩德思國際內鏡獎”。
據2008年國家衛生部批准成立的“衛生部內鏡專業技術考評審員會”主任張陽德教授介紹:截至2008年,“恩德思國際內鏡獎”作為內鏡領域國際獎,已經頒發了四屆獎勵。該獎項2008年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嚴格審查後,經國家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恩德思國際內鏡獎更名升級,升級後的“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與“中華醫學科學技術獎”同級別,成為中國醫學科技領域中激勵在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的新的獎項。

獲獎名單

第19屆“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
獲得“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傑出成就獎”的人士頒獎(本屆獲獎人張金哲、敖英芳、霍文遜、FranlinL、ValeriyZaporozhan、葛長青、瞿佳、曾國華、梁健、何建行丁衛星、WaiIengFong、DilipParekh、YuriGenyk、PongMoyuen等)、“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僅向中國頒獎(一等獎獲獎人郭應祿、劉京山、高新、孫誠誼趙德偉、陳真誠、黃彥國、湯宏愷 、聶柏樹、凌振邦等)、“中國內鏡傑出領袖獎”僅向中國頒獎(獲獎人張金哲、敖英芳、那彥群、張寶善、張陽德、韓東一姚禮慶、葉章群、張亞卓、王洪、孫穎浩、魯重美、郎景和、夏恩蘭、郭政、陸星華、段華、何建行、馮力民喬鐵、許庚、孫虹、高新、曾國華、肖德明、梁健、趙捷、李龍、霍文遜、陳世益、程正昂、郭玉芬、趙霞、鍾惟德、劉京山、范志寧、王存川施瑞華劉玉傑、陳捷、王國民、阮景德、王靜成劉衍民、何剪太、白志明郭曲練、李年豐、龔連生胡三元、聶占國、張旭、鄧勇、支修益、彭健、王成友張秋航、劉蔚東、沈守榮董文平、溫浩、高志強、王東文李維平韓寶惠、金訊波、李玉民、徐紅、丁衛星、鄭萍、盧榜裕梁貴友馬芙蓉等獲獎)、“中國內鏡傑出青年醫師獎”僅向中國頒獎(獲獎人楊愛明、李堅、楊玉龍、李汎、王健全、倪磊、姚方、廖國慶、王衛明、劉勤、徐惠成、江文樞、潘耀振、李全福、談景旺、張洋、李厚恩、孟雷射、尹善德、王志剛、王琛、徐小東黃曉俊、李榮茂、溫桂蘭、張偉、陳幼祥、王翔、白劍峰、程文芳、於蓮珍樊海寧、張向寧、徐忠華、孟龍、徐偉、夏慶華、原麗莉、高旭、聶占國、張敏傑倪勇汪建軍、李燕娜、成九梅歐彤文、姚遠、石鋼、王文星、上官王寧、吳文燦、張華、王玉傑張金輝米娜瓦爾杜煒傑、郭林、徐剛、陳遠能魏波李汛等獲獎)獲獎證書和獎品。
以上獎勵系各專科的多位同行專家提名,或經多層申報,經“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評獎委員會”多輪評審批准,此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生命科學領域的“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證書號:國科獎社證字第0195號)。

獎勵範圍

本獎獎勵範圍:獎勵為促進內鏡醫學發展做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以及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中的創新成果。與內鏡研製、圖像分析有關的工學、理學的創新成果,也是本獎獎勵的範圍。
“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獎勵分為:1、“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一、二、等獎(科研項目獎);2、“恩德思醫學科學技術獎”傑出成就獎(獎勵個人和機構)。
該獎申報日期:每年5月1日至7月30日受理全國申報書,8月初開始評審,12月頒獎。每年12月依照國家分配給本獎推薦評選國家獎的指標數,將獲得本獎的優秀項目,推薦評選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自然科學獎。

醫學獎項

吃五穀,生百病。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醫學。除了大家熟知的諾貝爾醫學獎外,著名的醫學獎項還有哪些呢?讓我們來盤點它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