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軍

遼軍隊名。 ,號曰‘怨軍’,藥師為其渠帥。 耶律淳改怨軍為常勝軍。

怨軍(怨軍)
yuàn jūn ㄧㄨㄢˋ ㄐㄩㄣ
遼軍隊名。《金史·郭藥師傳》:“ 遼國募遼東人為兵,使報怨於女真 ,號曰‘怨軍’,藥師為其渠帥。” 明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恩軍》:“因思完顏季年,中原喪敗,令刺民為兵,以起亘古之怨,名之曰‘怨軍’。”
遼天祚帝天慶六年(1116),渤海人高永昌殺遼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稱大渤海國皇帝,改元應順,占領了遼東50餘州。天祚帝派宰相張琳討伐,在瀋州為支援高永昌的女真兵所敗。天祚帝授燕王耶律淳為都元帥,招募遼東饑民,取報怨於女真之意,謂之“怨軍”,分為前宜營、後宜營、前錦營、後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岩州營共八營28000人,郭藥師就是其中的一位首領。
保大二年(1122)三月在金兵的進攻下,天祚帝逃奔夾山,耶律淳留守南京,改元建福,史稱北遼。耶律淳改怨軍為常勝軍。 七月,郭藥師率常勝軍囚監軍蕭餘慶等,遣團練使趙鶴壽帥精兵八千,鐵騎五百,一州四縣降宋。降宋後,常勝軍人數曾一度達5萬人。
金天會三年(1125,宋宣和七年),宋金戰爭爆發,隨首領郭藥師降金,金天會四年,被完顏宗望從郭藥師手中奪取指揮權,後史不可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