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潮與學派: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思潮與學派: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晚清國粹派的文化觀 學衡派的文化觀 學衡派的史學思想

圖書信息

作 者:鄭師渠 著
出 版 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思潮與學派: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研究思潮與學派: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5-5-1
版 次:1
頁 數:495
字 數:500000
印刷時間:2005-5-1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30307485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中國史學家文庫中的一本,作者鄭師渠是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本書是從鄭師渠教授以往發表的著述、論文中選出的思想文化史方面的專題出版物,集中探討了近代中國的文化思潮與學派。全書內容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與近代的文化民族主義;二、傳教士、西學與風習的變遷;三、國粹派與國粹主義;四、學衡派與新人文主義;五、梁啓超、嚴復、章太炎、錢玄同、杜亞泉、吳宓等重要學者文化思想的個案研究。全書注意社會與文化的互動,尤其關注鴉片戰爭前後、20世紀初年與歐戰後,幾個重要的轉折時期,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發生的變動,並將思潮與學派、個體與群體的研究相結合,從而彰顯了開闊的視野。本書有助於人們進一步深化對於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的認識。

作者簡介

鄭師渠,1946年生,男,漢族,福建省福州市閩安鎮人。1970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歷史學博士。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近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已出版的著作有:《國粹·國學.國魂: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歐化與國粹之間:學衡派思想文化研究》《近代中西文化論爭的反思》(合著)《中國文化通史》(十卷本、總主編)《中國近代史》(主編)等。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有《論近代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歐戰後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等一批學術論文。

本書目錄

鴉片戰爭前後士大夫西學觀念的演進
一、 “西學源出中國說”與清初西學觀念的倒退
二、鴉片戰爭後二十年間西學觀念的演進
三、士大夫西學觀念演進的時代意義
20世紀初年的文化反思
一、20世紀國中國社會文化心理的折向
二、從“鍛鑄國魂”說到“古學復興”論
三、文化民族性問題的提出與對中西文化的再認識
四、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次思想鋪墊
歐戰後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
一、“西方的沒落”與世界文化的對話
二、馬克思主義者、西化派、東方文化派
三、“科學與玄學”之爭的再認識
近代中國的文化民族主義
一、民族主義與文化民族主義
二、從“保教”、“存學”到“東方化”
三、 “吾人之天職在實現吾人之理想生活”
四、文化民族主義:一柄雙刃劍
兩次鴉片戰爭期間基督教的傳播
一、西方教會勢力捲土重來
二、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衝突
三、士大夫的抵拒
四、傳教士失去了自負
五、反教鬥爭正未有窮期
在華傳教士與西學的傳播(1840-1860年)
一、東南沿海地區最初出現的一批近代文化設施
二、西學傳播的主要內容
三、科學的自覺觀念的傳入
四、西學傳播受限原因分析
五、傳教士的歷史悲喜
鴉片戰爭後20年間上海地區風習的變遷
一、戰後上海地區逐漸向開放型社會的過渡
二、社會風習的變遷
三、風習變遷對傳統社會的衝擊
晚清國粹派的崛起
一、從中國教育會到國學保存會
二、國粹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三、晚清國粹派崛起的歷史機緣
晚清國粹派的文化觀
晚清國粹派與社會學
晚清國粹派的新史學探討
晚清國粹的經學思想
晚清國粹派論清學
學衡派的文化觀
學衡派的史學思想
學衡派論諸子學
學衡派的教育思想
梁啓超與今文經學
嚴復與盧梭的《民約論
章太炎與劉師培的交誼
杜亞泉與新文化運動
錢玄同與《劉申叔遺書
吳宓的道德觀
《萬國公報》與中日甲午戰爭
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近年來近代史人物評價的若干問題
《中國文化通史》總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