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

《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Mongqol-un Nihucha Tobchiyan,即蒙古秘史)是蒙古族的第一部歷史、文學巨著。原文是畏兀兒體蒙古文,作者佚名。書後說“鼠兒年七月……寫畢”,從書中內容看,當成書於十三世紀中期。

概述

《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根據古代蒙古族的民間世代傳說,生動地記載了蒙古族的起源、成吉思汗先世譜系、蒙古社會生活、階級狀況,突出描寫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艱難經歷和在逆境中的奮鬥、蒙古國家的建立及其南侵西征的過程,以及窩闊台汗繼位後的事跡。內容涉及到當時蒙古的社會生產力、生產關係社會組織、政治軍事制度、部落戰爭、社會意識等各個方面,是研究早期蒙古歷史、文學最重要的典籍。

相關介紹

“脫卜察安”(又譯“脫卜赤顏”)是藏於宮廷的“秘文”,“非可令外人傳者”(《元史·虞集傳》)。到元世祖時始立翰林學士院兼國史院,負責修撰各朝實錄,而“脫卜察安”的修撰可能更為機密,且窩闊台汗之後仍有續修。文宗時曾召翰林學士承旨阿鄰帖木兒、奎章閣大學士忽都魯篤彌實將所謂妥歡貼睦爾非明宗之子事“書其事於《脫卜赤顏》”(《元史·虞集傳》),至順三年(1332)五月,又“命朵末續為《蒙古脫卜赤顏》一書,置之奎章閣”(《元史·文宗紀五》)。現存的《元朝秘史》是明初四夷館的漢文本,用漢字音寫蒙古語原文,逐詞傍注漢譯,並分段作了節譯,題名《忙豁侖·紐察·脫卜察安》。漢譯部分只是《脫卜察安》的一部分。《脫卜察安》原文早已散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