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奧秘

《心靈的奧秘》,作者是趙國祥,由河南大學出版社於2003年出版,描述的是是一部西班牙劇情片,於1997年1月1日上映。講述的是60年代發生在西班牙一個小城鎮的故事。

基本信息

作者:趙國祥
ISBN:10位[7810418076]13位[9787810418072]出版社:河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1
定價:¥15.00元

目錄

一、揭開神秘的面紗
(一)心理學離我們有多遠
(二)心理之花怎樣開
(三)巴甫洛夫的偉大貢獻
(四)“聽而不聞,視而不見”的奧妙
(五)增強腦力的訓練
二、認識的起源
(一)嘗嘗方知梨滋味
(二)怎樣衡量感覺的靈敏度
(三)“鳥鳴谷更幽”
(四)“久聞芝蘭”不覺香
(五)“近山濃抹,遠樹輕描”的奧妙
(六)“剝奪感覺”難忍受
(七)”萬變不離其宗”
(八)其實它不是三角形
(九)捕捉到的對象總是少數
(十)同樣的事物不同的看法
(十一)我們原來是倒著看事物
(十二)奇妙的“生物鐘”
(十三)到底是誰在動
(十四)錯覺及其生活效用
(十五)眼睛的注視行為與人的心理
(十六)觀察的生活效用——談判中的察言觀色
(十七)色彩與心理
三、智慧的金庫
(一)什麼是記憶
(二)人們是怎樣記憶的
(三)耳聽有虛,眼見就實嗎
(四)防止遺忘的訣竅
(五)遺忘的功效
(六)有效的記憶術
(七)記憶的個別差異性
(八)記憶研究的新動向
四、理性的閃光
(一)理性的活動過程
(二)人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三)衝出思維的禁區
(四)蘋果落地與“萬有引力定律”
(五)暗示與誘導
(六)聯想與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七)巧思開竅
(八)幽默——富有情趣的智力方程式
(九)充分發掘你的潛能
(十)慣性心理
(十一)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五、心靈的翅膀
(一)天上的白雲像什麼
(二)夢的奧秘
(三)身臨其境的感受
(四)“阿Q”形象的誕生
(五)捕捉靈感
(六)讓想像插上翅膀——幻想
(七)開啟心智的方法
六、情緒與情感生活
七、用奮鬥的汗水澆灌成功的花朵
八、成才的基礎
九、行為的風采
十、社會的標籤
十一、保持一個健康的心靈
後記
……

書摘

美國科研人員最近提供的新證據表明,大腦的發展和生長過程可以延續到老年。
這一研究成果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進行了多次實驗後取得的。其中一個有趣的實驗是這樣的:把12隻年齡為766天的老鼠放進一個“豐富多彩”的特別環境裡,讓它們活到904天的年齡。這個特別環境是一個面積3平方英尺的籠子,裡面給老鼠提供了包括迷宮、梯子和車輪等種類繁多的玩具。
12隻老鼠在這種有刺激性的環境裡住了138天之後,皮質的厚度有所增加。這說明大腦神經細胞的尺度和活動力增大,腦神經細胞的軸突末端長得更長了,從而使得整個大腦的軸突末端的總面積得到擴大,能允許外界更多的信息進入大腦。同時,腦神經細胞的活動能力有所增加,擴大了記憶容量。12隻老鼠在這個“豐富多彩”的環境刺激下提高了智慧型,學會了怎樣找到走出迷宮的道路。
科學家們認為,不論什麼年齡,人類的大腦神經細胞都能在參加各種動腦筋的活動環境(如猜謎等)中受到刺激,得到發展。兩個腦半球如果能同時得到“訓練”的話,整個大腦至少可以發揮75%的功能。有人把記憶力差歸咎於腦子不靈或年紀大了,其實是自己懶於記,對腦的“訓練”有所放鬆。腦力如同體質一樣,只有通過“訓練”才能增強,但又不像體質那樣,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衰退。
英國數學家和哲學家羅素興趣極其廣泛,鑽研的領域較全面,使左右半腦得到了全面的“訓練”。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除了致力於科研之外,還有包括拉小提琴在內的許多愛好,使兩個半腦的“訓練”得到平衡,因此他們到了老年還能廣聞博記,腦子相當好使。
要提高大腦的功能,必須學會科學用腦。人們在進行學習和記憶活動時,左半腦處於興奮狀態,而右半腦基本處於抑制狀態,因此在每記憶了20~40分鐘後,必須停下來用5~10分鐘進行包括聽音樂、呼吸新鮮空氣或者瀏覽圖書等方式的積極休息。這樣用腦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避免大腦皮層過多地接受同一刺激,能有規律性地在左右半腦中交替興奮與抑制,保持記憶的彈性強度,因為同一刺激持續的時間太長,會使大腦皮層從興奮轉為抑制,影響學習效果;二是可以讓大腦有5—10分鐘時間對剛剛學習和記憶的東西進行“消化”,以利於再去吸收新的知識,記憶新的東西。
研究人員指出,要使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科學的方法至關重要。一是要幾種感覓器官同時並用。記憶對比實驗表明,光靠耳朵所獲得的記憶,3小時後保持70%,3天后只剩下10%;只靠眼睛看,3小時後保持72%,3天后僅保留20%;但採用眼睛和耳朵結合的視聽方法,3小時後能記住85%,3天后可保持65%。記憶保持率的一般規律為,光憑口念,一段時間後只能記憶10%;只靠耳聽,過後僅能記住20%;只用眼看,過後只能記住30%;如果耳眼並用,能保持記憶的50%;如果進一步耳眼口相結合,能保持記憶的70%;倘若耳眼口手同時並舉,記憶率能達90%。二是要有勞有逸。一個人學習的最佳效果,一天大約可維持5個小時。掌握的原則是,當自己學習感到疲勞,或發現自己反覆閱讀理解相同內容而不能吸收時,就已經達到自己一天所學到東西的極限,應該適可而止。否則,就會造成大腦疲倦,結果什麼也學不到。
第三,保持具有變動性的特點。首先,心理研究表明,人腦不是錄音機和錄影機,觀察和識記的信息在腦海里不可能永遠保持一成不變,總會因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產生量變或質變。遺忘是人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許多信息包括一些重要的細節在保持時就可能被忽略或遺忘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淡化和遺忘還將進一步地增長。其次,許多信息受人們的知識、經驗、興趣、情感以及職業、任務等等因素的影響在保持之中還會產生一種質的變化。自認為無關緊要的細節會加以刪減;自己感興趣的細節會加以擴充、誇張;自以為不完滿不合理的地方會添枝加葉使之更“完滿”更“合理”;自我不熟悉或不習慣的會用自己所熟悉的和習慣的事物來代替……如此種種,不一而足。由於保持變動性的特點,觀察和識記的信息會產生遺忘、刪減、誇張以及無意性歪曲等等變化,由此而產生的再認和再現當然也會不全面、不真實、不可靠。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發現,“目睹”和“耳聞”一樣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正因為如此,在司法工作中,僅有人證和口供是不夠的,人證和口供只有佐以物證,法官才據以“證據確鑿,依法判處……”。同樣的原因,我們的領導工作者切不可輕信“匯報”和“視察”,只有深入實際多方調查,才能保證我們少受矇騙,少犯錯誤,少出現“冤案”、“假案”。總而言之,我們必須打破傳統的觀點,不可過分相信我們的眼睛,千萬要記住親眼所見也未必真實可信!
(四)防止遺忘的訣竅
記憶內容在質與量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遺忘。遺忘是保持的對立面,沒有保持就沒有遺忘,保持得越多,說明遺忘得越少;否則,則相反。
遺忘是指對識記過的內容不能再認與回憶,或者是錯誤的再認與回憶。用信息加工的觀點來說,遺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來或提取錯誤。
遺忘分為暫時性遺忘與永久性遺忘兩類。暫時性遺忘是指已轉入長時記憶的內容一時不能被提取,但在適宜條件下還可能恢復的遺忘。永久性遺忘是指記憶的材料未經複習就已消失的遺忘。
2.情緒的表情動作
在情緒發生時,人體外部會發生明顯變化,這稱為表情動作。例如,憤怒時挺胸、握拳、咬牙、切齒;激動時,身體顫抖,雙唇痙攣,聲音變尖、變啞或言語混亂等。在日常生活中,表情動作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些表情動作主要有三個方面:
(1)面部表情動作
面部表情動作非常豐富,人的面部肌肉有數十塊,可以作出上百種不同的表情,準確地傳達出各種不同的內心情感體驗。在這方面,眼、眉、嘴、顏面肌肉表現得最明顯。
眉毛的變化表現情緒的動作很多,漢語對其描述時常用的辭彙有:柳眉倒豎(發怒),橫眉冷對(敵意),擠眉弄眼(戲謔),低眉順眼(順從),揚眉葉氣(暢懷),喜上眉梢(愉悅),眉飛色舞(興奮)等。
眼睛的變化則更能表現人的情緒狀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從人的眼睛裡最能折射出人的情緒。一般情況下,人對自己的言語可以做到隨意控制,可以為了暫時地適應某種特定情境的要求而口是心非。但是,人們對自己的目光卻很難做到隨意控制。心理學研究者做過用瞳孔大小的規律來測定一個人對不同事物的興趣的實驗。當人們看到心中喜愛的東西時,瞳孔就會放大;而目光觸及厭惡的東西時,瞳孔就會不自覺地縮小。
鼻子的表情動作較少,但含義卻較為明確。厭惡時聳起鼻子,輕蔑時嗤之以鼻,憤怒時鼻孔張大,緊張時鼻腔收縮等。
嘴部的表情主要體現在口形變化上。傷心時嘴角下撇;歡快時嘴角提升;憤怒時,咬牙切齒;忍耐時,咬著嘴唇等。
(2)身段表情動作
身段表情動作是指身體各個部分的表情動作。例如,歡樂時手舞足蹈;悔恨時頓足捶胸;懼怕時手足無措;狂喜時捧腹大笑;沉痛時肅立低頭,身體下沉等。
(3)言語表情
言語表情是指情緒發生時言語的音調、節奏、速度等方面的表情。例如,喜悅時語調高昂、語速較快、言語節奏感明顯;悲傷時語調低沉、語速緩慢、言語間斷、語音高低差別很小、無節奏感;憤怒時聲音高尖且有顫抖,有時言語沙啞。
(四)能力發展的水平有差異
人的能力在發展水平方面存在差異。據研究,全人口的能力差異表現為從低到高有許多不同的層次,但在全人口中,其分布上呈常態:兩頭小、中間大。能力的水平差異在人的智力方面表現得很明顯。研究表明,智力的差異主要表現為超常、低常和正常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兒童身上有明顯的表現,因此,研究者均是以兒童為對象。
1.智力超常兒童
所謂超常兒童,是指兒童的智力發展顯著地超過同年齡常態兒童的水平,或具有某種特殊才能,能創造性地完成某種或多種活動。
最早對超常現象進行系統研究的是英國的高爾頓,他分析了977個名人家庭系譜,1869年發表了《遺傳的天才》一書,在書中概括了智力超常者的特點,他聲稱智力是遺傳的。
美國的推孟等人對天才兒童進行了著名的研究(1921年開始),發現智商在140以上的兒童無論在體格、健康、情緒穩定性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比一般同年齡的兒童好。後來他又進行了三次追蹤研究,發現被試有90%進入大學,70%大學畢業後進入研究院深造。後來又選800人進行研究,其中78人得到哲學博士或相當學位,48人得到醫學學位,85人得到法學學位,74人在大學任教,47人選人1949年版《美國科學家年鑑》。推孟發現,超常兒童在身體方面超過一般兒童水平,學習成績優異,經常跳級;閱讀興趣和社會興趣都很廣泛;性格特徵比一般兒童好。
我國的心理學學者也對超常兒童進行了追蹤研究,發現超常兒童的共同特點有:①濃厚的認知興趣,旺盛的求知慾。②思維敏捷,理解力強。③敏銳的感知覺,良好的觀察力。④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⑤進取心強、自信、勤奮,有堅持性。⑥想像力異常活躍,特別是富於幻想。⑦富有獨立性和創造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