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自助書

心理自助書

心理自助書,字典對“自助”的定義是,在沒有其他人幫助下,進行自我幫助或自我完善的行為。那么,心理自助書可以定義為關於如何在沒有專業幫助的情況下應對自己的個人或情緒問題的書籍。據此我們可以知道關於靈魂、生理健康、節食和外貌等書籍不在此列。

概述

你買過“心理自助手冊”這類書嗎?如果買過,那你跟大部分美國人都差不多。僅僅2003年一年,美國出版商就推出了超過3500種新的心理自助類書籍,銷售額在6.5億美元以上。然而,心理自助書能幫助你自助嗎?2008年荷蘭學者貝格士瑪(A.Bergsma)發表在《幸福研究》雜誌上的研究《心理自助書能自助嗎?》(DoSelf-helpBooksHelp?)表明,人們對自助書的評價毀譽參半,有人對其保持懷疑態度,認為它給讀者提供虛假的希望甚至是傷害;也有人的研究支持自助書具有積極作用。但到底心理自助書能否幫人自助,學院派心理學家對此的研究少之又少。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因為自助書可能是大眾從心理學研究成果受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心理自助書心理自助書

類型

為了對自助書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荷蘭心理學家貝格士瑪對其進行了分類。他首先列出了荷蘭的心理學暢銷書目,然後從中選出自助書,範圍是從1999年9月到2000年8月,得到了57個書目。儘管這種蒐集資料的方式可能存在偏差,但基本上還是能讓我們了解到荷蘭人選擇心理自助書的偏好。按照主題,貝格士瑪將自助書分成了四類:個人成長類(personalgrowth),個人關係類(personalrelations),應對壓力類(stresscoping)和自我認同(identify)類。它們在市場上的占有率依次遞減,即個人成長類最多,自我認同類最少。
為了方便分析,他進一步將這些書劃分為兩個維度:問題導向型(problem-focused)和成長導向型(growth-oriented),理論型(theory-guided)和折衷型(eclectic)。關於個人成長和自我認同感(例如“我是誰”這類的問題)的書屬於成長導向型,而應對壓力、抑鬱和睡眠等主題的書則屬於問題導向型。折衷型使用心理學不同思想流派的觀點,而理論型則來自某一個特定的研究而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大多數書都是折衷型的,但學術取向的作家通常寫理論型的書籍,例如塞林格曼(Seligman)、契克森米哈(Csikszentmihalyi)和博蘭(Bolen)。前兩個是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博蘭則是一位榮格精神分析學家。認知行為療法的觀點也在理論型的自助書中充分的體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