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應激

心理應激

心理應激是有機體在某種環境刺激作用下由於客觀要求和應付能力不平衡所產生的一種適應環境的緊張反應狀態。一個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境變化或刺激對人施以影響,作用刺激被人感知到或作為信息被人接收,一定會引進主觀的評價,同時產生一系列相應的心理生理的變化。通過信息加工過程,就對刺激作出相應的反應。如果刺激需要人作出較大的努力才能進行適應性反應,或這種反應超出了人所能承受的適應能力,就會引進機體心理、生理平衡的失調即緊張反應狀態的出現。

基本信息

來源

心理壓力往往來自生活,包括來自心理的、社會的、文化的和生物的各種事件,也稱為生活事件。比如工作環境的惡劣或工作本身的緊張與刺激;家庭問題;人際關係問題;經濟方面的問題;健康問題;環境問題;甚至一些喜慶事件也會給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具體問題包括:注意力高度集中、消耗腦力的工作,經常改變生活節律無章可循的工作,不能獲得足夠睡眠時間的工作,長期在高溫、低溫、噪音等惡劣環境下的工作,高度消耗體力及威脅生命安全的工作,單調重複的流水線工作,遠離社會等等的工作問題;多次戀愛不成功、失戀,離婚、喪偶、夫妻關係不和、兩地分居、有外遇被發現、情感破裂、子女管教困難,住房擁擠,經濟拮据,有長期需要照顧的老年人、殘疾人、癱瘓患者或是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等等家庭問題;與領導、同事、鄰里、朋友之間的意見分歧和矛盾衝突等人際關係問題;負債、失竊、虧損和失業等經濟問題;各種自然災害、戰爭和動亂,社會政治經濟制度變革、環境的污染,交通的擁擠、人口的過度集中、住房困難、就業壓力、貧富差距加大、生活節奏、知識的更新、競爭的加劇,物質的濫用、吸毒、酗酒以及由此引起的賣淫、嫖娼、賭博、偷盜等犯罪行為所造成的人為事件,都是社會或自然環境中常見的問題;如本人與家人診斷了癌症或一些慢性難治性疾病,是常見的健康問題;加上個人在事業和學業上的失敗或挫折,以及涉及案件、被審查、被判罰等自我實現和自尊方面的問題都是生活里容易引發心理壓力的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但個別人也會因為正性的喜慶事件,如結婚、再婚、立功受獎、晉升晉級、為人父母等問題出現後引發心理壓力。所以說心理壓力的來源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問題五花八門,其實心理壓力是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

致病原理

由於生活中的各種事件引發的心理壓力,作用到了不同性格的人身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處理應對的方式,最終通過大腦調動神經內分泌免疫網路,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應,這種病理生理反應如果作用到了生理或心理存在一定薄弱環節的個體身上,就會引發生理或心理的疾病。為什麼同樣的心理壓力,有人患病,有人不患病,以及患不同的病,就與每個人存在的薄弱程度與部位不同有關,這就是目前醫學科學對心理壓力導致疾病的解釋。

可致疾病

心理壓力既可以導致生理疾病,也可以導致心理疾病。心理壓力導致的生理疾病按照其嚴重程度可分為:功能性疾病與器質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如睡眠障礙、進食障礙、性功能障礙等;器質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胃潰瘍,甚至腫瘤等疾病。心理壓力導致的生理疾病按照其系統劃分包括:心血管系統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陣發性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原發性高血壓、偏頭痛、原發性低血壓、雷諾病等;呼吸系統的支氣管哮喘、過度換氣綜合徵、神經性咳嗽;消化系統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厭食、神經性嘔吐、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徵等;皮膚系統的神經性皮炎、瘙癢症、斑禿、銀屑病、多汗症、慢性蕁麻疹、濕疹等;肌肉骨骼系統的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背疼、肌肉疼痛、痙攣性斜頸、書寫痙攣等;泌尿生殖系統的心身疾病、過敏性膀胱炎、勃起功能障礙、早泄、性慾低下、慢性前列腺炎、性慾減退等;內分泌系統的心身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低血糖、艾迪生病等;神經系統的心身疾病、血管神經性頭痛、肌緊張性頭痛、睡眠障礙等;婦科心身疾病、痛經、月經紊亂、經前期緊張征、功能性子官出血、性功能障礙、功能性不孕症等;外科心身疾病、術後神經症、器官移植后綜合征、整形術后綜合征、腸粘連症等;兒科的心身疾病、遺尿症、夜驚、口吃等;眼科的心身疾病、原發性青光眼、眼瞼痙攣、弱視等;耳鼻喉科的心身疾病、梅尼埃病、咽部異物感等;口腔科的心身疾病、特發性舌痛症、口腔潰瘍、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等。與心理壓力有密切關係的心理疾病包括情感性精神障礙、神經症、應激相關障礙、心理生理障礙等疾病,主要表現為抑鬱、焦慮、緊張、擔心、失眠、食慾改變、體重變化,從而影響工作、學習、人際關係。心理壓力導致的生理心理疾病,可以單獨存在,但往往是合併存在的,也就是說,患者在心理壓力的作用下,同時出現生理障礙的臨床表現,也會出現心理障礙的一系列症狀,但患者與醫務人員能夠注重生理障礙的表現,而往往忽視了心理障礙的存在,更忽視了所有這些表現背後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