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結核

心包結核,即結核性心包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傳播是主要原因之一。

心包結核(結核性心包炎)

(一)概述

國外報導心包炎以非特異性居首位,國內以結核居多。急性心包炎中有4~7%為結核性的,有7%會發生心包填塞,其中又有6~7%的病例發展為縮窄性心包炎。我國結核性心包炎在心包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占心包疾病的21.3~35.8%。目前全世界結核病的發病有升高趨勢,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傳播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發病機理

結核性心包炎的感染途徑:⑴氣管支氣管、縱隔或肺門的淋巴結結核,經淋巴管逆行至心包;⑵肺結核的乾酪病灶直接蔓延;⑶血行播散。常見的感染方式是縱隔淋巴結核經淋巴管播散。機體對結核菌及代謝產物產生過敏反應形成心包積液。初期心包液可以是漏出液,晚期由於白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及纖維蛋白沉積,積液成為滲出液,當伴有血清滲出時則成為血性心包積液。心包炎轉為慢性後心包髒壁層增厚,伴有纖維細胞增生,粘連,心包腔消失,最終導致縮窄性心包炎,心包鈣化。

(三)臨床表現

常見症狀為發熱,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心包填塞或縮窄性心包炎則可出現外周靜脈搏血循環壓力增高表現,如下肢水腫、腹水等。體徵為心濁音界增大,心音遙遠,心包摩擦音,心動過速等。部分病人臨床表現並不典型,起病隱匿,無結核中毒症狀。本例病人兩次住院均主訴為胸悶、背痛。

(四)診斷

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心包積液檢查及結核病史。心包積液中結核菌檢查和培養陽性的檢出率不高,OT試驗也僅60%患者為中等度陽性或強陽性。心包積液培養需4~6周,心包活檢較難實施。近來開展的PCR檢查可提高診斷陽性率。超聲心動圖檢查是非特異性的,但能確定心包積液的量、心包粘邊或增厚,為病因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同時能評估療效。X線胸片可見心臟向兩側擴大,心電圖可有QRS波群低電壓和T波倒置。部分患者需根據治療結果進行治療性診斷。近年磁共振成像技術也可為了解心包積液的程度提供依據。

(五)鑑別診斷

血性心包積液的鑑別診斷主要為腫瘤性心包積液,系統性紅斑狼瘡繫心包積液,外傷性心包積液,還有少量引起血性心包積液的原因。目前,隨著心臟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普及,尚需與導管術引起的血性心包積液鑑別。

(六)治療

對確診或高度懷疑結核性心包炎患者,應儘早進行合適身抗結核治療,目前以聯合用藥為主,可為三聯或四聯治療,療程應足夠長(6~9月),心包積液中纖維素沉著明顯者應同時輔於皮質類固醇治療,除可改善臨床症狀發生外,尚可顯著降低縮窄性心包炎的發生,減少心包切除術和降低死亡率。當有心包填塞時應行心包穿刺抽液或引流。對於心包增厚,出現縮窄性心包炎或心包鈣化,靜脈壓持續升高或心包填塞者應行心包切開或剝脫治療。本病例可能將發生縮窄性心包炎,已囑行激素治療,並及時複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