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杭高速

徽杭高速

作為黃山市首條高速公路,它將在黃山乃至更廣的區域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條路明顯改善了黃山的交通“瓶頸”,拉近了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徽杭高速

徽杭高速

潘宏
今天,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正式竣工通車。作為黃山市首條高速公路,它將在黃山乃至更廣的區域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這條路明顯改善了黃山的交通“瓶頸”,拉近了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目前,黃山正在與上海及江蘇、浙江的部分城市加強對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全面融入長三角經濟圈的步伐

方便快捷

自10月1日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試通車以來,余賢傑駕著奧迪車往返於黃山、杭州兩地,感覺比過去舒適、自在又快捷多了。
余賢傑是杭州企業在黃山投資的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老總,說起路,至今他仍記得兩年前的那場尷尬。當時公司在黃山市舉行簽約儀式,20多位杭州企業的老總開車趕去祝賀。誰知,車進安徽境內的204省道後,一路顛簸,那些高級轎車開始“受傷”,不少車的底盤都被颳了。回到杭州後,大部分轎車都進了維修廠進行維修保養。
“從那次以後,公司趕緊買了一輛越野車,凡是杭州來客,就讓他們駕車開到昱嶺關,再由我們的越野車接過來。”昱嶺關正是杭州與黃山的交界地。或者,寧可往北繞道浙江湖州、安徽宣城,也不輕易走204省道。
“現在,再不用這樣費勁了。”說起年底徽杭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杭州到黃山只要兩個多小時即可抵達,余賢傑面露喜色:回杭州母公司匯報工作情況,交通成本又可下降了,“真是多虧了這條徽杭高速”。
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燃氣股份與黃山合作創大業
徽杭高速公路的開通,將給黃山帶來什麼?除了可以預期的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還有黃山人觀念的進一步更新,對開發開放的進一步追求,對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精神的進一步弘揚。
地處皖浙閩贛四省交界處的黃山市,連線東部沿海地區的只有一條204省道。這條路始建於1928年,上世紀30年代初完工,70多年來僅對路面作了多次翻修,線形幾乎沒變。道路依山而建,坡陡、彎多、彎急,沿線村鎮密集,路通而不暢。記者坐車駛入,只覺一路車跳,會車時大家都得放慢速度,勉強擦肩而過。在昱嶺關附近,還看到一輛上海牌照的大客車與前車相撞。“彎道太急,沒防備。”從黃山旅遊而歸的乘客紛紛指責路況太差。
建一條東去的通衢大道,是黃山幾代人的夢想,但這個夢想一直被阻擋在昱嶺關內。
上世紀90年代初,黃山市開始醞釀建設這條大道,這對於地處皖南山區、經濟總量不大的黃山來說太難了。但是,黃山市決心已定,多方工作,終於在1996年7月確定建高速公路,1998年獲國家計委批准立項。沒有資金,國家計委允許黃山市就此項目對外招商。黃山的同志介紹說,“談了多少家,都記不得了,都因為建設難度大、配套資金少等原因泡了湯。”
然而,面對困難,黃山市並不動搖。1997年初,該市建設防洪項目率水河大橋,將其列入未來徽杭高速的組成部分。此後,又陸續開工了一些項目,但運作並不順利。
這時,人民日報社下屬企業進入了黃山市的視線,有緣人一拍即合。2001年12月,由人民日報社下屬企業控股的海南民生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黃山市徽杭高速公路建設開發總公司以“六四開”的形式共同出資,組建黃山長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黃山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安徽省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省重點建設工程———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終於由此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這條高速公路設計時速80公里,四車道、全封閉、全立交,投資概算為19.3億元,實際投資約22億元。
“高速公路地質百科全書”———科技力量提供建設範例
徽杭高速公路全線約240公里,其中安徽段81公里多,約占13。然而,就是這短短的81公里路,讓建設者們大費周章。
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地處皖南山區腹地,屬山嶺重丘區,路從黃山伸出不多久,就開始往上爬,終點的昱嶺關海拔500多米,且大部分區域都在“兩山夾一谷”中。由於地形條件特別複雜,因而項目被業內專家認為是“高速公路地質百科全書”,建設難度極大。
“難度有六。”黃山長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呂增基掰著指頭一一列舉:有個斷裂帶與道路並行60公里,山體岩石風化、破碎嚴重,滑坡等地質災害多,有山卻無合用的石頭,土石方缺乏堆放地,工程量大。“我們要建特大橋4座、大橋26座、中小橋65座,隧道11座,涵洞、通道346道;路基填挖土石方1780萬立方米;路塹挖方邊坡178處,其中50米以上的78處;還有隔離柵、波形鋼板護欄等。”
前兩天,記者坐車行駛在徽杭高速公路(安徽段)上,一路上只覺得路平如鏡、景美如畫。不過,隨著同車人的指點,記者很快被“鎮”住了。
小南海大橋,全長1012米,底下流淌著新安江。“這裡的設計原不是這樣的。”黃山長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同志指著對面的山坡說,最初這裡是“半路半橋”型,一半路基順山體半填半挖,一半路基在山腳下新安江上架橋。但是,通過遙感影像資料和現場實地勘察發現,這裡是一滑坡群。最後經專家論證,修改原方案,在新安江上修建兩座特大橋,雖然“兩跨新安江,繞線1公里多,增加投資7000多萬元”,但道路安全得到了保證。
車行至朱村附近,記者看到高速公路旁的邊坡有些不同,且多了21個大型方柱,有4米高。“這是防滑樁。”原來又遇一個滑坡群。這裡處於新安江幹流凹岸一側,河流在坡腳下長期沖刷,形成臨空面,已多處發生崩塌。然而,由於受線位資源的限制,徽杭高速公路只能從這裡過,別無選擇。為此,國內知名專家、學者被邀請至此,進行專題論證。答案出來了:削坡,清除已風化、破碎的滑坡體殘積物;下邊坡設164根圍護樁,樁間用厚25厘米鋼筋砼擋板圍護,防止江水沖刷、侵蝕河岸引起滑塌;上邊坡做抗滑樁、漿砌片石擋土牆“固腳”,用錨索、錨桿框架梁“束腰”。由於抗滑樁、圍護樁、框架梁等都是打入山體,互相加固,因此被建設者形象地稱為“納鞋底”。就這樣,在投入資金2000萬元,耗用了8300立方米砼、421噸鋼筋、58噸鋼材、90.25噸鋼絞線之後,朱村滑坡體被根治了。
鋪設瀝青混凝土路面,需要35萬立方米碎石。黃山長江徽杭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選了6個礦點,將所採礦石帶到北京檢驗,結果僅兩個礦點的石頭符合要求。采點少、當地加工能力弱,而瀝青混凝土路面所需碎石有5種不同規格,並要保證級配到位。呂增基說,為採集合格的35萬立方米碎石,整整耗費了一年半時間。
建設中,還傳出不少佳話:如雞母山工地發現恐龍化石、公路為數百年古樹繞道等。無論對硬骨頭工程,還是環境生態,建設者們都一絲不苟。9月底,這條高速公路交工驗收時,被評為“整體工程質量優良”。
作為安徽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徽杭高速的建成,無疑為該省今後的高速公路建設提供了一個成功範例。

效應顯現

都說杭州是人間天堂,黃山是人間仙境,作為連線兩地的最短通道,徽杭高速將天堂與仙境牽於一線,一條新型旅遊路線浮出水面。借著徽杭高速(安徽段)試通車的東風,“長江三角洲旅遊城市15+1高峰論壇”在黃山召開。第二次相聚的16個城市發現,徽杭高速公路的開通,將使上海到黃山的車程縮短至4小時,於是,打造一條“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黃山名山”的國際級黃金旅遊線路,成為共識。徽杭高速公路的開通,不僅使長三角的外延進一步擴大,而且標誌著上海、杭州、上饒、黃山、合肥、南京、蘇州的大旅遊經濟圈即將形成。
作為徽文化的發祥地,並擁有黃山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皖南古村落文化遺產的黃山市,因著一條高速公路,其獨特的旅遊資源正躍入越來越多人的眼帘。
“國慶長假期間,進出這兒的小車,70%以上為滬浙牌照,都是來旅遊的。”高速公路屯溪站收費口的丁愛華說。黃山學院有一項預測:徽杭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後,黃山將可吸引杭州30%的遊客接待量,即一年600萬人次,而去年一年黃山僅接待遊客620萬人次。安徽打造“兩山一湖(九華山、黃山、太平湖)”的旅遊發展戰略,也因此加快了步伐。
以旅遊為先導,黃山意在整個融入浙江經濟帶及長三角經濟圈。徽杭高速明顯改善了黃山的交通“瓶頸”現象,拉近了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目前,黃山正在與上海的部分區及江蘇、浙江的部分城市加強對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並展開全面合作。與浙江一嶺之隔的黃山歙縣竹鋪鄉黨委書記潘吉慶告訴記者,今年3月以來,不少浙商前來洽談合作。而整個黃山市今年已引資26億元,超出去年全年20億元的數字,其中約70%來自長三角城市。黃山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不僅為安徽省公路網“三縱四橫七連”添了第四橫,還使國家區域幹線杭蘭高速又建成一段。
黃山市又有了新目標:“目前,黃山市還有一些高速公路在建或進入了前期工作。未來10年,黃山將有6條高速公路通過,從而成為一個連線皖浙閩贛四省的樞紐地區。”呂增基介紹說。由此,黃山不僅對自身,對皖南、贛北、浙西山區融入長三角,都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