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美食

“德宏”是傣語的音譯,“德”為下面,"宏"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面積1.15萬平方千米。轄潞西市、隴川縣、盈江縣、梁河縣、瑞麗市。東面與保山市相鄰,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緬甸包圍,故這五個縣級單位當地人又俗稱“外五縣”。說到德宏的美食,傣族菜是不得不提的。因為地處亞熱帶,所以傣族菜口味上多偏酸辣開胃,食材上注重新鮮天然,烹調方法比較“少數民族”,以涼拌,炸,烤,生食為主,近年受漢族飲食影響,美味的炒菜也頗多。

酸筍
酸筍是傣族人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頭一次接觸的人大多不習慣“酸筍”味,覺得頗臭,但是習慣它獨特的氣味之後,確實是美味無比。在特殊的醃製方法下,在酸味中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筍的鮮味,傣族人的酸筍多用來煮雞肉或者切片的五花肉,吃時配以多種天然香料調製而成的蘸水,酸辣鮮香,其中的肉飽飽的吸滿了酸筍中的“鮮”,肉類本身的腥膻味道全無,只剩筍鮮與肉香,如果佐以蘸水。。實在是下飯的無上美味。
撒撇
又是一道少數民族風味濃郁的美食,同樣初次食用的人非常不習慣,有的人甚至會一口吐出來,但是如果能忍住初次的反胃不習慣,撒撇絕對能讓您越吃越香!因為苦水的加入,牛雜膻味全無,細嚼之下,滿口肉香,也因為苦水獨特的清涼微苦的口感,讓軟糯的米線和筋道的牛雜在口中香味四溢,微微的辣和苦,越嚼越香的口感,都是這道涼拌菜的精髓。
蟲子:
這個算是驚悚型的美食。大多數少數民族應該都有吃蟲子的飲食習慣。尤其在內地人眼裡,那是相當驚悸。不過,在內地也有看見“炸蜂蛹”,相信吃蟲同好應該不在少數。實際上,因為昆蟲的優質蛋白,加上綠色無污染,實在一道相當美味的環保美食。傣家菜中的“蟲菜”,多是蜂兒(蜜蜂的幼蟲,不是蜂蛹)或是一種名叫“竹蟲”的小蟲,竹蟲生長在竹子上,而且並不是每一顆竹子上都有,需要費事費力才能找到為數不多的竹蟲做菜,物以稀為貴,最近幾年的竹蟲和蜂兒眼看已經是越來越少,價格也水漲船高了。
不過。再高的價格,蟲類美食仍然暢銷無阻。傣家菜中,蟲子們多是下鍋油炸,炸至金黃迅速撈起(這道菜火候非常重要),不加任何調料或者只撒一點點鹽,火候剛好的蟲菜,酥香清脆,滿口留香,絕對是一道讓人印象深刻的美食。
牛乾巴
乾巴傳說是馬幫的產物,不過演變到今時今日的德宏,已經是家家戶戶都必備的美食。而且醃製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醃製方法就是不同的口感。譬如油炸乾巴,火烤乾巴等等。因為是醃製食品,大多偏鹹,但是肉香非常濃郁。油炸乾巴一般都是切片,加薑絲用油煸香,火烤乾巴則用炭火細細烤來,油炸乾巴我多用來下飯,火烤乾巴則是手中零食的最愛。
毫甩毫昕
毫甩和毫昕是兩種不同的食品,這個是傣族音譯,翻譯過來的意思,毫甩就是鉺絲,毫昕(第四聲)則是米線。在南方的廣大地區,都有食用米線的風俗習慣,到底哪裡的最好吃,說法不一,其實,自己家鄉的食物,代表的是心裡的味道,這種比較毫無必要。說說傣族的鉺絲和米線把。原材料應該都是大米,經過磨煮蒸切等複雜工藝成型。在德宏地區,一般做為早點食用。鉺絲口感更加筋道,形狀比米線略方,米線的口感則更加軟化細糯些。在德宏的早點裡,鉺絲米線是主角。食用時,先把鉺絲米線和嫩嫩的豌豆尖兒放進笊籬里飛水燙熟,放入碗中,澆上熬好的帽子(雲南方言,國語翻譯過來應該是澆頭或者鹵)。帽子的製作方法百家百味,一般都是將雞肉或者牛肉或者豬肉末加醬料及十餘種香料爆香後加高湯熬制,肉香汁濃,另有一種帽子的名稱叫做“牛肉耙胡”,選取上等牛肉牛筋加香料煮十餘個小時,起鍋後香飄四里,澆到鉺絲或者米線上,鮮香四溢。加了帽子的米線和鉺絲只是半成品。德宏人做菜喜好香料。早點中各種調味料和香料也是必不可少的,有“香菜、蔥末、薑末、蒜末、芹菜末、小米辣碎、將麻椒碾碎加油炒香的麻油,有用蒜末加油爆香的大蒜油,有用草果爆香的草果油,有用紅糖熬制的糖醬油,有將辣椒粉加油爆香的辣椒油,有將花生炒香碾碎後的花生碎”等等多達十多種調料和帽子一起一一加入碗中,一碗噴香撲鼻,鮮香麻辣的毫甩毫昕就等著你了。
稀豆粉
說道德宏的早點,稀豆粉不得不提,在西南邊陲的各地區都有食用稀豆粉的習慣,多做小吃食用。不過在德宏,除了做小吃,稀豆粉也能做早點。而且吃法也略有不同。一般都是選取較軟較寬的鉺絲飛水燙熟,加稀豆粉和帽子以及以上多種調料,攪拌均勻後,再加入掰成小段的油條食用。稀豆粉有濃濃的豆香,雖有多種調料與帽子混合,卻完全沒有奪取稀豆粉純純的豆香,反而凸顯得更加分明,味道絕佳,再加上糯糯的鉺絲,搭配香脆的油條。各種混合的美味食材在你嘴中層次分明又交相輝映。是來德宏不可不吃的美味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