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反猶史

《德國反猶史》,是(德)費舍爾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德)費舍爾著 錢坤譯 叢 書 名:

漢譯精品·文化生活 出 版 社:江蘇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4045232 出版時間:2007-04-01 版 次:1 頁 數:536 裝 幀:平裝 開 本:所屬分類:圖書> 政治/軍事> 世界政治 定價:36元

內容簡介

本書試圖避開兩個極端,指出大屠殺確實是規模空前、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行徑,但也必須接受它是自古就有的人類罪惡的歷史性體現,因而在將來也會重複出現的事實。這是由德國人犯下的罪行,需要對當時特定的德國狀況,就未免有點過分自我安慰了。人類歷史進程中有關種族滅絕行徑的存在掩蓋了德國人具有特別的弊病這一論點。當時的德國人很有可能是具有強制性組織服從觀念的群體,任由殘酷領袖煽動他們捲入這場種族滅絕性質的集體計畫。這種明白展現的德國人的致命性特點使歷史上所有先前的種族滅絕都相形見絀。
這是繼《納粹德國史》後的又一部力作,作者費舍爾追溯了從中世紀以來德國文化中的反猶現象,及其在基督教、仇外性、生物人種學等多方面的歷史淵源……費舍爾對於一手材料及二手材料的融合可謂駕輕就熟,他能夠將各種文學題材揉進一部非凡的學術著作中。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恐猶症的興起:強迫症的進化歷程
意識形態的錯覺和瘋狂的仇恨
對猶太人憎恨的多樣性:西方的看法
中世紀的基督徒和猶太人
遷徙和被迫隔離
教化和解放
民族獨立運動時期的猶太人以及歐洲的種族歧視
第二章 德國人和猶太人,1700—1871
猶太人問題即德國人問題
解放運動時期的德國人和猶太人
猶太人對解放運動的反應
第三章 第二帝國中的德國人和猶太人
一個混雜的社會體系:第二帝國,1871—1914
大眾的國有化
種族主義的崇高聲望及種族偏見
第四章 病態排猶主義的興起。1918—1933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
恐猶症的積聚
納粹恐猶症的興起
阿道夫·希特勒的恐猶症
第五章 魏瑪時期的德國人和猶太人
德國基礎的裂痕
猶太靈魂的分裂:同化,自我定位,自我憎十艮
猶太人對恐猶症的反應
魏瑪時期的恐猶症究竟有多猖狂?
第六章 納粹種族政府
種族和政治
納粹黨衛軍:獨裁統治和種族滅絕的工具
第七章 新納粹種族政府里的猶太人,1933—1939
無組織的暴動時期,1933—1935
猶太人的最初反應
謬見加快了擴散的步伐:紐倫堡種族法律
外國的侵略、綏靖政策、大屠殺和戰爭,1938—1939
第八章 大屠殺的序幕:從安樂死到種族清洗
浩大的種族淨化拉開序幕:安樂死
在東部進行種族清洗的理論及其實施
大毀滅的等候室:猶太居住區裡的猶太集中營
德國猶太人的毀滅
第九章 恐猶症的結果:大屠殺
集體屠殺的計畫
政府指使的謀殺:集體槍殺和毒氣攻擊
犯罪者:普通德國民眾?
通往極端邪惡的殊途同歸路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中的德國人和大屠殺
“我們不知道也就無能為力”的說法
從集體罪行到集體抑制
受抑制事物的捲土重來
新統一的德國國內的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