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溶

電解質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為0.1g以下的,稱為微溶電解質。 當生成物為微溶物時,可視為不溶,即有沉澱產生。 當反應物為微溶物時,可視為溶,即參與反應。

根據物質在20℃時的溶解度的大小,把它們在水中的溶解性分為以下等級:
溶解度 10g以上易溶,1g-10g可溶,0.01g-1g微溶(如氫氧化鈣),0.01g以下難溶
電解質的溶解度在每100g水中為0.1g以下的,稱為微溶電解質。
參考: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在這裡要注意:如果沒有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就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
微溶不是沉澱 ,但量多了就沉澱 微溶也就是離子不能穩定存在
微溶時,溶解的是溶質,未溶解的是沉澱,現階段通常用微溶的物質來出實驗題,判斷現象,區分物質
寫化學方程式的兩個原則:
(1) 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教材強調指出的不能隨意臆造事實上不存在的物質和化學反應,不能任意編造物質的化學式,對於初學化學的學生尤為重要,應該使他們認識到無論是物質的化學式、物質的化學反應,都應是客觀事實的反映, 為他們學習化學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2) 要遵守質量守恆定律。這是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核心,要引導學生十分明確地認識到,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絕不是任意拼湊的,它必須準確反映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後的定量關係。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按照質量守恆定律,使反應物與生成物中的各原子種類和數目相等。
化學反應判斷中的套用:
當生成物為微溶物時,可視為不溶,即有沉澱產生。如: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水和二氧化碳
當反應物為微溶物時,可視為溶,即參與反應。如:氫氧化鈣(微溶)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