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

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

《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石雕,高4-5米,最高的高9.8米,約公元600-1680年。

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復活節島的巨石雕像

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上一個孤立的小島,因考古學家是在1722年的復活節發現它的,故而得名。本地人稱之為“拉帕努伊島”,意思是“石像的故鄉”,它最著名的,也是最令人感到神秘的,是島上那不計其數的巨石雕像。這些雕像都是用整塊石頭雕刻而成,一般高4-5米,重約20噸,最高的達9.8米,重達90 噸。它們都是直立的無腿,頭部巨大,身體較小,雙臂很小,僅僅是象徵性的。石像的頭部雕刻雖然粗糙簡陋,但輪廓鮮明,手法簡練,都有一對突出的濃眉,兩隻長長的耳朵,一幅深陷的眼眶,緊閉的雙唇和高連眉骨的鼻樑。有的石像頂部還有一塊紅色岩石,仿佛是一頂帽子。據說這些雕像原來都是背海而立,位於圓形的平台上,但由於年代久遠,石像大部分已東倒西歪,散落於荒原之中了,有的還有明顯被破壞的痕跡。據考證,這些雕像都是本地古代人製作的,但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島上的人們為什麼要雕刻這些巨型石像?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是與墓葬有關,因為曾經在石像下面的神龕里發現過人的屍骨;還有人認為是與當地人的祭祀活動有關,放置石像的平台就是祭祀的聖台。另外,古代人們是如何利用簡單的工具將這樣巨大而笨重的石像搬運的呢?島上的傳說聲稱它們是“自己走來的”,但經研究,由於雕像重心很低,所以十幾個人就可以把它舉起並迅速移動。這種巨大的石雕像在其他島上也有發現,但在復活節島上最多。作為人類最初的藝術活動,這些雕像進一步證明了藝術與生產和對自然的神秘崇拜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這是世界各民族史前文化的共同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