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以典藏中國56個少數民族的民俗文物為主要特色,其中高山族文物系列是由已故生物系教授、著名人類學家劉鹹先生所捐贈,為大陸地區同類藏品之最。展示內容還包括入藏復旦大學博物館的其它各類文物,和復旦大學考古隊近年的發掘品。弘揚中華文化,與世人共享人類遺產,以科學和美學的雙重標準加以展示和解讀。

基本信息

概述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展品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座落於環境幽雅的校園西區大草坪附近,館舍坐西朝東,為一棟上下兩層的復旦大學早期建築,總面積約一千六百平方米。出於教學實習需要,在國家文物局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博學院撥專款對該建築進行了全面改建和內裝修,並著手添置設備, 配備業務人員,使博物館於一九九二年元旦正式開館。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的設施,除了與文博系合用電化演示室、計算機房、照相暗房、圖書資料室等設施外,陳列室、設計製作室、保管庫房等屬本館專用。陳列室設在二樓,陳列總面積約八百平方米,分為一個序廳和四個展廳。室內全面鋪設墨綠色地毯,天花板安裝了束射冷光照明燈具和軌道,有多台大型立式冷暖空調器分置各廳拐角,六種規格的木質玻璃展櫃一律安裝內照式螢光燈,拚合式板制假牆外包混紡布料,每廳設有多台紅外線防盜報警器探頭,並安裝了閉路監控設備,由全天制安全值班室控制。設計製作室設在一樓,可供多人同1時開展工作。保管庫房也設於一樓,由一大間排架庫和一小間出入庫準備工作室相聯組成,室內木質地板,設有一台中型去濕機,視窗全部封閉,平時處於暗室狀態,入庫工作時用無紫外螢光燈照明。準備室設有登錄工作檯,藏品分類表、編目卡片箱、藏品底版檢索箱、工具櫃、運輸用手推平板車等,還有一台工作電腦和印表機。

功能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專職工作人員較少,除專職保管員和保衛人員外,其他工作主要由文博系專業教師兼任。較大規模的藏品登錄和展覽更新工作,均結合每半年一次的文博系實習加以實施。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現有藏品約兩千多件,分別為河南省博物館、洛陽文物工作隊、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的捐贈品,以及本校圖書館、文博學院、生物系舊藏。從種類來看,涉及陶瓷器、青銅器等各類古代藝術珍品,其中歷代古錢幣收藏較為系統,三百餘件殷商甲骨文片也彌足珍貴,還藏有一批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和美國抽象藝術畫作;應特別提及的是,我校的台灣高山族民俗文物藏量居大陸之最,這已引起校內外人士和相關研究部門的高度重視。2001年接受教育部大學博物館的數位化改造工程。

陳列室設在二樓,陳列總面積約八百平方米,分為一個序廳和四個展廳。室內全面鋪設墨綠色地毯,天花板安裝了束射冷光照明燈具和軌道,有多台大型立式冷暖空調器分置各廳拐角,六種規格的木質玻璃展櫃一律安裝內照式螢光燈,拚合式板制假牆外包混紡布料,每廳設有多台紅外線防盜報警器探頭,並安裝了閉路監控設備,由全天制安全值班室控制。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現有藏品約兩千多件,分別為河南省博物館、洛陽文物工作隊、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的捐贈品,以及本校圖書館、文博學院、生物系舊藏。從種類來看涉及陶瓷器、青銅器等各類古代藝術珍品,其中歷代古錢幣收藏較為系統,三百餘件殷商甲骨文片也彌足珍貴,還藏有一批當代中國書畫名家作品和美國抽象藝術畫作;應特別提及的是我校的台灣高山族民俗文物藏量居大陸之最, 這已引起校內外人士和相關研究部門的高度重視。

作用

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
相輝堂西側一棟不甚起眼的灰色兩層小樓,是復旦大學文博系所在地。來往人群很少知道,別具一格的復旦大學文化人類學數字博物館就坐落於此。想要深入了解和感受復旦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參觀這裡的博物館,是一個上佳選擇。博物館陳列室總面積約800平方米,分為兩個固定展廳——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覽和文物教學標本展覽,以及兩個臨時展廳。其中爭奇鬥妍、多姿多彩的中國少數民族的民俗文物是館藏的主要特色,其中尤以高山族民俗文物為重。這一系列文物由已故生物學系教授、著名人類學家劉鹹先生所捐贈,為大陸地區同類藏品之最。由文博系師生組成的復旦大學考古隊,每年暑假都會赴外地進行考古實踐,以三峽地區為多。文物教學標本展覽廳里,保存著他們不少的考古成果。這些標本也許談不上有多么驚人的價值,但看著眼前這些由老師同學自己發掘出來的古代文物,一定會覺得考古這門看似艱深的學問,離自己又近了一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直觀地展現在了面前。博物館是免費參觀的。

意義

博物館是復旦本部校區的西盡頭,從博物館出來,沿相伯路再往東走,一路上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分布著許多建築——造型新穎的逸夫科技樓、端莊大氣的恒隆物理樓、小巧精緻的立人生物樓,還有現代物理研究所、國家微分析中心、興業光學樓、雷射化學研究所、遺傳學樓、袁成英計算機樓等。走在這一區域中,四周變得更加靜謐了,不時從眼前經過的是一個個穿著白色試驗服的身影,斷續飄入耳朵的是從某個視窗傳出的學術討論組的激烈交鋒。這裡是復旦大學科學研究的心臟,包括先進光子學材料與器件、遺傳工程等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套用離子束物理、聚合物分子工程等7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內的近百個實驗室,就分布在這一棟棟建築中。每年,許多前沿性的重大科研成果,就是從這裡走向了全國甚至全世界。

由文博系師生組成的復旦大學考古隊,每年暑假都會赴外地進行考古實踐,以三峽地區為多。文物教學標本展覽廳里,保存著他們不少的考古成果。這些標本也許談不上有多么驚人的價值,但看著眼前這些由老師同學自己發掘出來的古代文物,一定會覺得考古這門看似艱深的學問,離自己又近了一步,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更直觀地展現在了面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