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州古城

復州古城

復州古城,我國有兩座復州古城,1.湖北仙桃復州古城,位於仙桃市沔城鎮,北靠新型民族工業園,東臨紅郝垸田園風光;南連沔陽州休閒農莊,西接七里垸千頃生態蓮荷風景觀賞區。城牆全長350米,城高6米,城垣綿亘南北,呼應東西,巍峨壯觀;城樓拔地數十米,雕樑畫棟,亮脊飛檐。內有面向全國各地和台灣同胞徵集的古現代詩詞楹聯歌賦及著名的“沔陽八景”油畫等,盡收江漢脈氣,獨攬荊楚風流。2,遼寧瓦房店復州古城,位於遼寧省瓦房店市中部東距瀋大高速公路瓦房店出入口10公里。古城池遼、金時代為土城,明永樂四年(1406)改為石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築磚城,是渤海灣地區未開發前的海防重鎮、商賈雲集之所。

景區介紹

復州古城觀光瀏覽區
位於瓦房店市中部復州城鎮,東距瀋大高速公路瓦房店出入口10公里。

..

古城池時代為土城,永樂四年(1406)改為石城,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築磚城,是渤海灣地區未開發前的海防重鎮、商賈雲集之所。
復州古城歷史悠久,名勝頗多。有建於唐代的名剎永豐寺、遼代的永豐塔(大連市重點保護文物)、清道光年間的遼南最高(早)學府橫山書院,還有清真寺和一株400多年樹齡的龍爪槐等景觀。

歷史建設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西街,原是清代中葉的將軍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其擴建為書院,作為古復州的最高學府,被譽為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占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

遼寧瓦房店復州古城

復州古城觀光瀏覽區位於瓦房店市中部復州城鎮,東距瀋大高速公路瓦房店出入口10公里。

..

古城池遼、金時代為土城,明永樂四年(1406)改為石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築磚城,是渤海灣地區未開發前的海防重鎮、商賈雲集之所。復州古城歷史悠久,名勝頗多。有建於唐代的名剎永豐寺、遼代的永豐塔(大連市重點保
護文物)、清道光年間的遼南最高(早)學府橫山書院,還有清真寺和一株400多年樹齡的龍爪槐等景觀。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西街,原是清代中葉的將軍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其擴建為書院,作為古復州的最高學府,被譽為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占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

歷史

自遼代起,一直是衛、州、縣治所,復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25年12月復縣行政公署移至瓦房店後,復州城則為區、鄉駐地。其建築布局,頗具匠心,街道縱橫交錯,排列有序,以關帝廟為中心,劃出東西南北4條大街。商店林立,廳堂瓦舍,接壁連脊,呈古建築特色。城內昔有關帝廟、天齊廟、義勇祠、城隍廟、三官廟

..

、二郎廟、真武廟、財神廟、藥王廟、孔廟、三仙堂、觀音閣、晏公府、節孝祠,城外有永豐寺、永豐塔、社稷壇、先農壇、風雲雷雨山川壇、華仙洞、呂祖閣、火德廟,南、北、東城門上築有城樓。同時,還有復州衛、州衙門、橫山書院、清真寺等古建築和遼金的土城遺址。這些名勝古蹟由於改建和拆除,已面貌全非。現尚存永豐古塔、東城門和東北角一段殘牆、遼金土城址、橫山書院(後修復)、清真寺、州衙門(今鎮政府)、復州衛所(今鎮中心國小)、古槐(鎮中心國小院內)、蟠槐(又稱龍爪槐,永豐國小院內)、古碑(橫山書院院內)、臥碑和張筠烈士陵園。

古建築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內西街,是清末復州的最高學府,道光二十四年(1844),復州知州章鞠人倡導,當地廩生胡佩緒(字紹廷)和舉人劉譜唐(字祖堯)協辦,募捐集資,利用顧爾馬渾將軍府舊址建起書院。書院有大廳5楹、門房5楹、東西配廂各7楹。鹹豐年間,知州王廷禎主持修葺並增建後廳11楹、後院東西兩廂各6楹,青磚朱門,占地2647平方米。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稱橫山學堂,1943年改為中師學校,解放後改為復縣第二中學。1958年,院內建高爐煉鋼鐵,使建築遭到破壞,後已按照書院原貌修復。1985年7月11日定為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

..

復州清真寺。位於復州城內西街,建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74),後經多次修葺和擴建,有“處守法規”、“還朴歸真”等金字匾額。其中“萬化朝真”一方,乃左寶貴將軍自駐地瀋陽來寺參觀、禮拜時所賜。寺院的禮拜大殿坐西面東,三明兩暗,由32根合抱粗圓柱支撐,內有暖閣式小殿堂,稱作凹壁,為阿訇講經的處所,翻軒、格扇、雀替、燕尾皆為木質結構,精雕細刻,作工考究。檐椽之下,格扇之上,是蘇式彩繪,堆金點翠,燦若錦繡。牆壁砌以青磚,殿脊為硬山式的三連棚,覆以筒瓦。12道重脊之上均布飾有鵝尾,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凹壁的後山牆上,鑲上一塊“亘古清真”的大型石刻。附屬建築有尖寶頂四角井亭、浴池、經匣室、待客室、寢室和花牆、券門、甬道、花圃,錯落有致,渾然成趣。
永豐塔。位於復州城東南永豐寺東側,相傳建於唐代,故稱唐塔(另說建於遼代)。古塔8角、密檐、13層。由塔座、塔身、塔頂3部分構成,高22米。其中塔座高2米,周長28米。塔身分兩段,第一段高6米,8角每面各有1個佛龕,龕內佛像已不存在;第二段高12米。塔頂高2米。塔檐先自壁面逐層迭出4~5塊磚,再逐層疊縮4~5塊磚。每當黃昏,暮色朦朧,唯塔巔獨披一點夕照紅光,堪稱奇觀,為復州八景之一,稱永豐夕照
燈塔。位於長興島橫山之巔,八面玲瓏,高拂雲霄。相傳為唐將尉遲敬德所建,以備航海之用。清康熙十七年(1678)崩例,今僅存敗瓦殘磚。
張氏節孝牌坊。位於許屯鎮老爺廟村牌坊店屯南400米處的公路旁,建於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牌坊4柱3棟,均為花崗岩石鐫制,中棟高5米,寬28米。左右兩棟高35米,寬17米,正面橫額刻有48個字,背面刻有88字。1985年7月15日,列為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
石烽火台。位於駝山鄉排石村墩台山上,又名墩台山烽火台。墩台山海拔120米,西、北、南3面臨海,烽火台建於山巔,台體呈六角形,周長36米,殘高32米,台體四周圍牆周長96米,殘高18米,圍牆之外有防護壕,壕外還有石牆一堵。據考證,此台建於明代。此外,境內在勝利鄉羊官堡、楊家鄉台山、李店鎮嵐崮山、西楊鄉三墩台等處尚有烽火台遺址。
娘娘宮。位於三台鄉石佛寺村。明萬曆年間,開海運,通航遼東,於此設港,日漸繁華,先於長興島上建起天后宮,供奉天后聖母,繼而又建娘娘宮,供奉海神娘娘。廟宇建築別具一格,前有戲樓,後襯寶塔,東配佛殿,西附關帝廟。今已蕩然無存。
永豐寺。位於復州城東南永豐塔西側,明洪武年間建觀音堂,坐東面西,永樂十七年(1419)改建佛殿,奏準賜號永豐。明清幾經修葺擴建,占地3000多平方米,內有大佛殿、呂祖閣、灶君祠、火德廟、華仙祠和準提菩薩廟等寺廟群,附設戲樓、僧舍。解放後,寺廟被毀,碑碣文物散失,遺址改為復州城鎮永豐國小
寶林寺。位於駝山鄉西屏山東坡,相傳為唐尉遲寶林監修,以佛爺廟為主,輔以準提菩薩廟和龍王廟。主體建築呈閣樓式,頂蓋分為上下兩層,每層四面皆坡,廟脊高突,八角飛翹,俗稱八角廟。解放後,寺廟被毀,僅餘殘基斷碑。
瓦房店孔廟。位於瓦房店東山花園東側,建於民國28年(1939),占地面積3168平方米,建築面積3695平方米,有正殿、後殿和東西配殿,四周為青磚圍牆。各殿供奉牌位與復州孔廟同。解放後,改為職式療養院和居民住房。
魚骨廟。位於復州灣鎮郭屯村,建築年代無考。廟以石為牆,以魚骨為梁,長8尺余,現已不存。
台子石棚位於松樹鎮台子村北山之南坡,東西北三面立巨為壁,高22米,頂部蓋以石板,築有廟,俗稱石棚廟,又名太山寺,寺前築石鐘樓一座,建於清乾隆年間。1974年,廟和圍牆被拆除,僅餘石棚,1979年6月6日,列為大連市文物保護單位。

復州古城觀光瀏覽區

復州古城位於瓦房店市西部,是瓦房店市轄區中心,也是遼南的歷史發源地,它源於千年前的遼代,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經濟繁榮、風景秀麗的文化旅遊商貿城。復州古城位於瓦房店市中西部,復州古城原系夯土所築的土城,俗名土圍子,始建於遼代,到明永樂四年(1406年),保定侯蔡真奉命來復州將遼時所築的土城改建成石城。
小城群山環繞,溪水長流,一方寶地,城內古文化遺址較多,唐代的“永豐寺”,遼代的“永豐塔”,清代的“橫山書院”和“清真寺”,四百餘年的龍爪槐,以及歷代的知州衙門都坐落在這裡,由於古城歷史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聞名遐邇。
復州永豐塔,建於遼代,塔高二十八米,千百年來,歷盡滄桑,雖經風雨剝蝕,仍然高聳奇偉,巍然壯風,成為古城的一處著名的遺址。仔細聆聽,我們會聽到宋、遼、金、元調兵譴將的馬蹄聲和角弓之鳴。永豐塔一九六七年已被列為“大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復州永豐寺,建於唐代,寺內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山門殿、呂祖殿等七座大殿,六十餘尊塑像,另加鐘樓兩座,形成了一個較大的古建築群,與古塔城樓相映成趣,一派佳景。復州八景之一“永豐夕照”就出現在這裡。律詩一首,“古剎巍峨鎮永豐,佛前夕照殿凌空,六朝金碧浮屠老,一抹胭脂造化工,薄暮四維山色紫,落暈半點塔巔紅,地臨南郭依城關,月夜來游八景中”。從詩中反映出了這裡的奇觀勝景。
龍爪古槐,樹齡之長,形態之奇,在遼南是獨一無二的,史料記載是明朝喜靖年間,由湖北一游僧帶苗來此栽植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此樹三大特點:
1.樹葉濃密,遮天蔽日,如擎天巨傘不透雨滴,常作遊人避雨之所。
2.樹幹濃密,錯節盤根,穿插纏繞,怪枝連理。如蒼龍之鬧海,似翔之穿去,難分其來龍去脈,不辯熟首熟身。
3.此槐從左前方遠處望之,形如雙獅空中接吻,栩栩如生,超塵拔俗,實屬自然奇觀。引無數畫師來此作畫,八方墨客題詩為文。龍爪槐一九八八年被列為“大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復州橫山書院,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已有一百六十餘年歷史,它起到了傳播一方,翰墨書香的作用,橫山書院的名字是以復州境內一座名山橫山二字而命名的,以表達最高學府。橫山書院到一九零五年,前後六十年間,學風極盛,甲於遼南,造就了一大批賢人知士,據查在冊中考取科名的近三百餘人,其中舉人十名,進士兩名,翰林一名,這所古老的建築群,他始終傳播著翰墨書香,堪稱育人古圃,深造園地。橫山書院一九九七年被列為“遼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復州清真寺,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寺院的禮拜大殿坐西朝東,三明兩暗,合抱精的三十二根大柱,支撐著壯觀的大殿,大殿的翻軒、格扇、雀替、燕尾皆為木質結構,精雕細刻,做工考究,蘇式彩繪,堆金點翠,燦若錦繡,鵝尾脊獸,栩栩如生,院內角亭、甬道、券門、花圃,錯落別致,渾然成趣。正殿上方懸掛一塊“萬化朝真”金字大匾乃左寶貴將軍所賜。清真寺二00二年被列為“大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復州知州衙署,是各代州官的辦公場所,民國時期為復縣公署所在地,解放後為復縣政府所在地。現存州衙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距今已有二百六十餘年。知州衙門是三進院落,分大堂二堂三堂。大堂是州官審訊判案的公堂;二堂是群吏處理政務的場所;三堂是州官和夫人寢室。州衙的建築十分典雅壯觀,屋脊盤龍,屋檐出廈,廊內立有朱漆明柱。堂皇前鋪有巨石台階。院東角放戰鼓一面,大門外立上馬石兩塊,燕翅式牆壁上寫有肅靜、迴避四個朱紅大字,給人們一種威嚴之感,州衙一九九三年被列為“大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景區交通十分方便,黑大公路穿城而過,也是去往仙浴灣長興島駝山紅岩河等景區的必經之路,景區內服務功能完善,星級賓館設施齊全,吃住玩洗盡欲盡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