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玄堂

御玄堂

御玄堂創始於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是一個見證歷史滄桑的百年老字號,御玄堂以獨特的膏藥方而聞名於世,其鼎盛時期在清道光---宣統年間。御玄堂祖地寧海--現大連金州。

御玄堂由徐氏(徐清源)1845年創辦,因其膏藥方理法方藥嚴謹,用之效立竿見影,為當朝所推崇。一度成為宮廷御醫,為皇親國戚、宰輔大臣診治,徐清源曾多次應召入京為道光皇帝診治。

御玄堂膏藥

適用範圍:
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骨刺、風濕關節炎、腰椎骨質增生、網球肘、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半月板損傷、股骨頭壞死、腱鞘炎、肢體疼痛、痛風、關節積水、強直性脊柱炎等等,同時對其他骨科病也有特別療效。 方劑配伍:“御玄堂黑膏藥”它是由血竭、炮山甲、醬草、烏玄等50餘味名貴地道中藥精心加工而成。

歷史變革

光緒二十年(1894年)日本侵占遼東半島,御玄堂由於戰亂被迫關閉。
1901年御玄堂老號重新開業。
1931東北被占領,御玄堂雖憑藉其雄厚的實力未倒閉,但仍未免遭到戰火的洗禮。
1956年初,公私合營,御玄堂轉變為半社會主義企業。
1963年,網點調整,御玄堂被撤銷。
直到1965年,徐氏後人以中醫膏藥門診形式恢復了御玄堂膏藥老字號經營30餘年。
1997年御玄堂由門診形式經營改為公司運營。
現今隨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迅猛崛起,御玄堂膏藥等方劑已由徐氏創辦的本草漢方公司以現代化方式運營,加上御玄堂膏藥等精方立竿見影的效果,御玄堂迎來了又一個鼎盛時期,這家百年膏藥老號得以復興。

字號淵源

道光二十四年頸、腰患病數月,因御醫診治不效,召之徐清源入都。經套用徐氏膏藥劑精心施治,效果頗佳,六劑頸、腰恢復自如,不日既得痊癒。道光帝病癒後,原擬其留職京師,因徐清源堅辭並述明予開設堂號造福一方,請求放歸,道光帝允準後自撰“廷外御醫”四字匾額,賞賜徐清源。因其多次為道光帝診治均在北玄堂,故為堂號賜名“御玄堂”,徐清源醫功告成,“載譽”回籍。御玄堂膏藥也因此而得名。
早在光緒年間就有"大藥同仁,精方御玄"之美稱,從中可以看到同仁堂是以藥而得名,御玄堂則是以醫方得以顯名,其方劑為數不多但以精而得名,樣樣藥到病除。御玄堂一直延續百年的方劑有御玄堂黑膏藥、御玄婦方劑、御玄補心丹等。

古代醫學家有言曰:“膏藥能治病,無殊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與打針吃藥相比,膏藥方便、無痛,更容易為人們接受。特別是常有腰酸背痛的老年人,更是對膏藥情有獨鍾,御玄堂膏藥始尊祖訓,精心配方古法炮製結合現代化生產工藝可稱為膏內極品。

歷史記載

據歷史記載,道光二十五年御玄堂開張,成為了當時寧海古城最早的中醫藥膏藥世家,“當時採用前店後廠的運作模式,以診脈看病,經營中草藥和製作中藥膏、散、丹為主。 在第二代傳人兄弟共營下,“御玄堂”的員工一度達到了170多人,每天進出藥材近千斤,膏貼萬餘貼。 “御玄堂”在第二代到第三代開始步入輝煌。分號遍布現在的金州、大連、旅順、哈爾濱、西安、太原、徐州、天津、邢台等地。當時徐氏家族員工達170多人,日出售中藥材千斤,膏藥萬餘貼是著名的中醫藥世家之一。

“御玄堂”的發展與中國近現代史密不可分,跌宕起伏。歷經清代、民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文革”等重要歷史時期,五代相傳,前三代是當地名醫。到第四代由於戰亂等原因“御玄堂”勉強支撐,第五代才再現原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