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願到自由——近現代社團組織的發展演進

從自願到自由——近現代社團組織的發展演進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非政府組織、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團體進入蓬勃發展時期,學界的相關研究也因此不斷提升。社團組織的發展究竟將走向何方?政府在此過程中該如何應對並對之進行合理、有效、健康的管理?本書通過選取不同國家的社會結構,不同文化發展階段,不同文化基礎的社團組織,對其發展狀況進行仔細梳理與歸納總結,系統介紹並揭示了近現代社團組織“從自願到自由”的發展趨向。所述國家和地區政府在社團組織方面的管理制度及經驗,對中國的社團組織研究及管理工作將提供有效的借鑑和幫助。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至三章分別從結社自由理論、社團制度發展和社團組織功能的角度評述了近現代以來社團組織發展與理論和制度演進的歷史進程,從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出今天全球社團革命的歷史脈絡和制度基礎。四至六章分別介紹了歐洲、亞洲和其他具有典型意義的國家社團組織的發展歷史,從這些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社會結構、不同文化基礎的國家社團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中,既可以發現其中的許多具有共通性的規律性特徵,也可以發現很多他們各自帶有濃厚文化基礎和社會特點的“國情”特徵。由此,在公民社會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和把握當代社團革命的發展趨勢和未來走向時,就能夠站在一個相對客觀的立場來深化我們對相關理論和社會發展實際的認識,特別是切合到今天中國的社會發展實踐的時候,希望能從中發掘一些有借鑑意義的東西。

作者簡介

王建芹,女,漢族,1963年出生,1985年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1997至2000年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攻讀憲法與行政法專業博士研修生,師從著名法學家姜明安教授。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非政府組織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非政府組織法律問題。重點關注從政治學、憲法學、社會學角度研究中國社會變遷過程中法律、道德、信仰的關係和非政府組織發展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已出版學術著作6部,發表論文20餘篇。代表作有:《強化監督制約權力——中國反腐敗的理性思考》,《第三種力量——中國後市場經濟論》,《非政府組織的理論闡釋》。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結社自由理論及其歷史發展

第一節結社自由理念之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結社自由的保障體系

第三節結社自由的文化內涵

第四節結社自由的限制

第二章社團組織發展的歷史及制度演進

第一節社團概念的界定及歷史發展階段

第二節社團與國家關係理論的發展與演進

第三節社團與社會關係的發展與演進

第四節社團法律地位的確立

第三章社團組織的功能及其演進

第一節慈善與公益

第二節自治與自律

第三節政治參與與權力制衡

第四節社會進步與可持續發展

第四章歐洲國家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一節英國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二節法國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三節德國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四節俄羅斯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五節匈牙利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六節波蘭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五章亞洲國家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一節日本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二節韓國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三節印度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四節菲律賓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六章其他國家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一節美國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二節加拿大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三節澳大利亞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第四節巴西社團發展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四、西方結社自由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正如公民結社自由權利的取得是經歷了限制、部分承認、承認與保護的漫長過程一樣,關於結社自由的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歷史上同樣也存在過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交鋒。對結社自由價值的認同,正是在這種理論、思想的碰撞中形成和發展的。

對結社自由持否定態度的代表人物是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他的關於直接民主、絕對主權的思想體系排斥了結社自由在理論上的合法地位,他認為社會團體會影響公民意志的直接表達,可能影響和削弱絕對主權。

盧梭認為國家之內不能形成派別和各種小集團,因此社團的出現會損害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主權,使得公意無法形成,最終造成社會的分裂和國家的衰落。“如果當人民能夠充分了解情況並進行討論時,公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勾結,那么從大量的小分歧中總可以產生公意,而且討論的結果總會是好的。但是當形成了派別的時候,形成了以犧牲大集體為代價的小集團的時候,每一個這種集團的意志對它的成員來說就成為公意,而對國家來說則成為個別意志;這時候我們可以說,投票者的數目已經不再與人數相等,而只與集團的數目相等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