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相半

得失相半

成語得失相半:dé shī xiāng bàn,出自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意思是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得失:1、得與失。猶成敗。2、得與失。指利弊。3、得與失。指名利的得到與失去。4、得與失。特指贏利與虧本。5、得與失。指是非曲直;正確與錯誤。 6、得與失。指好壞,優劣。7、偏指失,過失。相半:1、各半;相等。例句:竟不曉何謂,猶不若石城之得失相半也。(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得失得失
得失相半

拼音

déshīxiāngbàn

用法

作謂語;指不相上下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
【成語】:得失相半
【拼音】:déshīxiāngbàn
【解釋】: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全琮傳》:“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豈得謂全哉?”
【示例】:竟不曉何謂,猶不若石城之~也。(宋·岳珂《桯史·石城堡寨》)
【用法】:作謂語;指不相上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