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為民

徐為民

徐為民,人名。其中有:1、徐為民,1982年生,安徽安慶人。主修計算機專業。現為中遠景軟體【國內OA、電子政務行業】銷售總監,渠道部負責人。多年來主要從事企業信息化和電子政務信息化研究和服務。2、徐衛民,1960年生,陝西華縣人。歷史學博士。現為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

個人簡介

1.中遠景軟體銷售總監,渠道部負責人


主要參與企業的項目有:

柳州五菱汽車有限公司、天津海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深圳青島啤酒有限公司、廣東利泰集團、馬應龍集團、曼妮芬集團、深圳市中航健身康體有限公司等

主要參與的政府項目有:

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廳、高明區政府、洛陽市財政局、深圳福田法院、遼寧省商業廳、瀋陽國資委、東莞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等

曾與北京大學電子政務研究院一同參與了山西省城市電子政務巡講。

2.西北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副院長

多年來主要從事秦漢史和歷史地理的研究。已出版了《秦建築文化》(合著)

《秦政治思想述略》(合著)《秦都城研究》《秦公帝王陵》《秦漢歷史地理研究》《世界第八奇蹟—秦陵兵馬俑》等十部著作,主編和參編著作八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獲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兩項,西安市社會科學一等獎和三等獎各一項,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一項。目前正從事國家社科基金(西部)課題“秦漢都城與自然環境演變關係研究”的研究。

主要學術兼職有:陝西省文史館研究員,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古都學會理事,陝西省歷史學會理事,陝西省司馬遷研究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陝西省秦俑學研究會副會長等。

一、科研工作

多年來,已經出版著作8部,發表論文60篇,還有不少的普及性文章,有些研究填補了空白,有些研究得到了學術界的肯定。出版的書籍和發表的論文有:

(一)著作:

《秦建築文化》,(第一作者),陝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秦始皇陵兵馬俑銅車馬》陝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秦政治思想述略》,(第一作者),陝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世界第八大奇蹟――秦陵兵馬俑》,西安出版社,1995年出版。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副主編)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中華秦文化辭典》,(副主編)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秦俑秦文化研究》,(副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秦都城研究》,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獲陝西省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3等獎。

《地下軍陣》,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秦公帝王陵》,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秦漢文化史大辭典》,(副主編)上海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五集),(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秦都鹹陽與秦文化研究》,(主編)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

《夢回大秦帝國》,(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六集)(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秦漢歷史地理研究》,三秦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七集)(主編),陝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秦王掃六合》,三秦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早期秦文化研究》(主編)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二)論文:

1、秦漢都城文化研究

《論秦西漢都城的面向——兼與楊寬先生商榷》,《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秦立國關中的歷史地理考察》,《文博》1998年第5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先秦秦漢史》同年第6期全文轉載。

《秦甘泉宮所在位置辨》《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5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關於秦都城的一點認識》,《光明日報》1999年8月6號史林版博士論壇。

《秦都鹹陽的地方行政管理》,《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1999年3期。

《秦都鹹陽的幾個問題》,《鹹陽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99年5期。

《秦都城研究瑣議》,《浙江學刊》1999年6期。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中國地理》2000年第2期全文轉載。

《秦離宮別館述論》,《周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秦與春秋戰國時期諸國都城比較研究》,《秦俑秦文化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10 月出版。

《天水附近秦都城考論》,《周秦漢唐文明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秦都鹹陽與漢都長安的關係》,《秦文化論叢》第8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秦都雍城考論》,《秦漢史論叢》(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編),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秦之櫟陽》《寶雞師範學院學報》1992年第1期。

《涇陽為秦都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第1期。

《秦甘泉宮所在位置辨》《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5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

《秦都城研究的現狀和前瞻》,《秦文化論叢》(第9輯) 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周秦漢唐建都關中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9輯,2002年三秦出版社出版。

《秦都城中禮制建築研究》,《人文雜誌》2004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先秦秦漢史》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秦都鹹陽城郭制度再研究》,《文博》2003年第6期。

《秦內史置縣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1期。

《秦都鹹陽對自然環境的改造與利用》,《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出土文獻與秦文化研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1期。

2、秦漢園林文化研究

《秦代的苑囿》《文博》1990年第5期。

《西漢上林苑宮殿台觀考》《文博》1991年第4期。

《扶離宮與挾離宮》《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1期。

《秦建築文化概論》《青海師範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秦漢園林特點瑣議》《秦漢史論叢》第六輯,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西漢上林苑的幾個問題》《文博》1994年第4期。

3、秦漢人物述論

《呂不韋與呂氏春秋》《秦史人物論》1993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秦景公與秦公一號大墓》《秦史人物論》1993年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試論司馬遷對秦始皇的評價》《司馬遷與史記論集》第1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試論司馬遷的商業思想》《漢中師院學報》1994年第4期。

《尉繚與尉繚子述評》《秦文化論叢》第5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樗里疾考》,《秦文化論叢》第6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

4、秦漢陵墓文化研究

《秦公帝王陵考論》,《文博》1999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先秦秦漢史》同年第4期全文轉載)

《秦公帝王陵發展演變的特點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文博》2001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先秦秦漢史》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區及其形成原因》,《秦文化論叢》(第9輯) 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出版。

秦東陵考論》,《鹹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5、秦漢建築文化研究

《秦建築與秦社會歷史之分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資料中心《中國古代史》1994年第8期全文轉載)

《秦瓦當概論》(台灣)《歷史月刊》2001年1期。

《雄偉壯觀的秦長城》(台灣)《歷史月刊》1995年第2期。

6、其它

《漢初經濟繁榮及其原因》《函授教育》1995年第6期。

《秦兵馬俑藝術特徵淺析》,《秦俑藝術論集》陝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秦隋速亡原因比較研究》《陝西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1期。

秦陵銅車馬的科學工藝》,(台灣)《科技博物》1998年第1期。

《西戎所在地域及與秦的關係論》,《秦文化論叢》第7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

《軍功爵制與秦社會》,《秦漢文化比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

《2001年秦漢史研究概況》,《中國史研究動態》2002年1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先秦秦漢史》2003年2期全文轉載)

《秦法家思想新論》,《秦文化論叢》第10 輯,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秦漢區域文化研究〉評介》,《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4期。

《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歷史地理學透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7年3期。

《唐以後西安失去全國政治中心的原因》,《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0輯)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

《法家思想與秦王朝滅亡關係新論》,西北大學學報,2005年4期。

二、獲獎情況

《秦政治思想述略》1998年獲得陝西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秦都城研究》2001年獲得陝西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秦建築文化》1995年獲得西安市第二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秦公帝王陵發展演變的特點積極在歷史上的地位》2003年獲得西安市第四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秦公帝王陵》,獲得陝西省教育廳2005年人文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三、獲基金資助情況

2004年獲得一項國家社科基金“秦漢時期都城與自然環境演變關係研究”,八萬元資助。

2003年獲陝西省教育廳“秦漢帝王陵比較研究”項目,資助一萬元。

3.兒科副主任醫師
兒科副主任醫師,醫學碩士,兒科主任,安徽省優生優育學會理事,安徽省康復醫學會小兒康復專業委員會理事,巢湖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籌),廬江縣病殘兒鑑定、計畫生育後遺症鑑定、預防接種反應鑑定、傳染病防治專家委員會成員,院學術委員會常委。廬江縣衛生系統“十佳衛士”。從事兒科臨床工作20多年來,工作認真負責,一切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具有紮實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多次成功地治療危重、疑難病人。曾治療一例昏迷33天結核性腦膜炎病兒,未留後遺症。利用過硬的英語水平,及時了解、掌握國內外醫學動態。業務精益求精,勇於探索,開展了一系列兒科學專題研究工作,積極總結經驗,撰寫發表CN論文多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