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雙鵲秋艷圖軸

徐悲鴻雙鵲秋艷圖軸

徐悲鴻雙鵲秋艷圖軸是一幅中國書畫作品,創作於近代,作者是徐悲鴻。

基本信息

文物欣賞

自題:“卅一年秋悲鴻寫。”鈐“悲鴻”朱文方印。鑑藏印鈐“韓槐準所有”朱文橢圓印、“愚趣齋主”白文方印、“吳普航印”白文方印。

卅一年即指民國卅一年(1942年),徐悲鴻時年47歲。

圖中“S”形的粗大楓樹幹上落有兩隻喜鵲,一隻居上,一隻在下,似乎正竊竊私語,為蕭索的秋日平添了幾分溫情,也為大自然景觀增添了幾許浪漫的情調。圖中樹幹的用筆雄健有力,富於方折、頓挫、提按變化,表現出枝幹特有的質感。樹葉寫意生動,以淡墨中鋒勾勒輪廓,隨後填入橘紅、黃、綠、青等各色,豐富的色調點綴出清秋美艷的意境。

此圖畫在都勻皮紙上。這種皮紙產於貴州都勻,在當時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國畫用紙,其本身淡淡的黃色令畫面顯得古雅質樸,其粗糙的表面既吸水又不浸水,便於筆墨的表現。在物資匱乏的抗戰時期,徐悲鴻很喜歡用這種界於生熟之間的皮紙作畫。

徐悲鴻

徐悲鴻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他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他的創作題材廣泛,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歷史、神話,無不落筆有神,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畫《田橫五百士》、《徯我後》、中國畫《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情懷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表現了人民民眾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達了對民族危亡的憂憤和對光明解放的嚮往。他常畫的奔馬、雄獅、晨雞等,給人以生機和力量,表現了令人振奮的積極精神。尤其他的奔馬,更是馳譽世界,幾近成了現代中國畫的象徵和標誌。徐悲鴻長期致力於美術教育工作。他發現和團結了眾多的美術界著名人士。他培養的學生中人材輩出,許多已成為著名的藝術家,成為中國美術界的中堅骨幹。他對中國美術隊伍的建設和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無與倫比,影響深遠。1953年9月26日, 徐悲鴻因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按照徐悲鴻的願望,

徐悲鴻徐悲鴻

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他的作品1200餘件,他一生節衣縮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書畫家的作品1200餘件,圖書、畫冊、碑帖等1萬餘件, 全部捐獻給國家。次年,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的徐悲鴻故居被闢為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寫“悲鴻故居”扁額。 2003年,為了紀念和弘揚徐悲鴻先生對中國美術事業的巨大貢獻,設立了全國書畫院系統最高美術獎項“徐悲鴻美術獎”。徐悲鴻美術獎學術性強、規格高。陳玉先姚思敏蔡超等十人為首屆獲獎的書畫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