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橫五百士

田橫五百士

田橫五百士,取材於《史記》,其事跡流傳至今。徐悲鴻作於1928年的油畫作品,所描繪的是《史記·田丹列傳》中的農民起義領袖田橫在劉邦稱帝後,將到洛陽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戰士為他送行的情景。

基本信息

歷史人物

田橫五百士田橫五百士
《田橫五百士》取材於《史記》。《史記·田儋列傳》原文這樣記載:"……乃復使使持節具告以詔商狀,曰:'田橫來,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來,且舉兵加誅焉。'田橫乃與其客二人乘傳詣洛陽。……未至三十里,至屍鄉廄置,橫謝使者曰:'人臣見天子當洗沐。'止留,謂其客曰:'橫始與漢王俱南面稱孤,今漢王為天子,而橫乃為亡虜而北面事之,其恥固已甚矣。……'遂自剄。……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則聞田橫死,亦皆自殺,於是乃知田橫兄弟能得士也。"

田橫(前250-前202年)是秦末齊國舊王族,齊王田氏的後裔,繼田儋之後為齊王。生於狄邑(山東高青縣高城鎮),是我國古代著名義士。陳勝、吳廣起義抗秦後,四方豪傑紛紛回響,田橫一家也是抗秦的部隊之一。漢高祖消滅群雄,統一天下後,田橫不顧齊國的滅亡,同他的戰友五百人仍困守在一個孤島上(現名田橫島,在山東)。漢高祖聽說田橫很得人心,擔心日後為患,便下詔令說:如果田橫來投降,便可封王或侯;如果不來,便派兵去把島上的人通通消滅掉。田橫為了保存島上五百人的生命,便帶了兩個部下,離開海島,向漢高祖的京城進發。但到了離京城三十里的地方,田橫便自刎而死,遺囑同行的兩個部下拿他的頭去見漢高祖,表示自己不受投降的屈辱,也保存了島上五百人的生命。漢高祖用王禮葬他,並封那兩個部下做都尉,但那兩個部下在埋葬田橫時,也自殺在田橫的墓穴中。漢高祖派人去招降島上的五百人,但他們聽到田橫自刎,便都蹈海而死。司馬遷感慨地寫道:“田橫之高節,賓客幕義而從橫死,豈非至賢!”

徐悲鴻名畫

徐悲鴻《田橫五百士》長349厘米,寬197厘米,布面油畫,此畫作於1928年,成於1930年,距今已有70年的歷史。《田橫五百士》所描繪的是《史記·田丹列傳》中的農民起義領袖田橫在劉邦稱帝後,將到洛陽招安,他手下忠心的500名戰士為他送行的情景。此畫現藏於北京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積水潭橋南側路西)的徐悲鴻紀念館

田橫五百士田橫五百士

蔣碧微曾回憶:“1928年開始,悲鴻除了去中大教課外,全力創作取材於《史記》田橫故事的大幅油畫《田橫五百士》。”徐悲鴻的女兒徐靜斐也回憶:“父親作此畫時,正是日寇入侵,蔣介石妥協不抵抗,許多人媚敵求榮之時,父親意在通過田橫故事,歌頌寧死不屈的精神,歌頌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所尊崇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質,以激勵廣大人民抗擊日寇。”

創作背景

田橫五百士田橫五百士
徐悲鴻在創作這幅傑作時,任務相當艱苦,畫面上的每個人物都有模特兒,他先畫了精確的素描稿,然後畫到畫布上。作品1928年開始創作,1930年完成。畫面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訣別的場面,著重刻劃了不屈的激情。田橫面容肅穆地拱手向島上的壯士們告別,在那雙炯炯的眼睛裡沒有悽惋、悲傷,而是閃著凝重、堅毅、自信的光芒。壯士中有人沉默,有人憂傷,也有人表示憤怒和反對他離去,那個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橫去洛陽,整鞍待發的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動著頭頸,濃重的白雲沉鬱地低垂著。整個畫面呈現了強烈的悲劇氣氛,表現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鮮明主題。正是有感於田橫等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節,畫家著意選取了田橫與五百壯士惜別的戲劇性場景來表現。這幅巨大的歷史畫滲透著一種悲壯氣概,撼人心魄。畫中把穿緋紅衣袍的田橫置於右邊作拱手訣別狀,他昂首挺胸,表情嚴肅,眼望蒼天,似乎對茫茫天地發出詰問,橫貫畫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組群,則以密集的陣形傳達出民眾的合力。

欣賞

田橫五百士田橫五百士
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嫗和少婦擁著幼小的女孩仰視田橫,眼神滿含哀婉淒涼,其雕塑般的體積,金字塔般的構架無疑使我們想起普桑、大衛的繪畫。普桑喜用的紅、黃、藍三原亦在徐的畫面中占主導地位,突出了田橫與青年壯士之間的對答交流。背影襯以明朗素淨的天空,給人以澄澈肅穆的感覺。“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正是德國古典病態學家溫克爾曼所提倡的藝術格調。
欣賞徐悲鴻的畫時,會發覺畫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腳尖、前跨的腿、支立著的木棍、陰森鋒利的長劍構成了一種畫面節奏,寓動於靜,透出一種英雄主義氣概。在當時流行現代主義藝術之風的中國,徐悲鴻堅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現實主義立場,借歷史畫來表達他對社會正義的呼喚,這些猶如黑夜中的閃電劃亮天際,透出黎明的曙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