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的故事

徐悲鴻,宜興屺亭鎮人。6歲開始跟父親除達章讀書,9歲就讀完了《四書》、《左傳》。這時,他的父親開始教他每天臨摹一幅吳友如的人物畫。因家境貧寒,除依靠父親賣畫、母親種桑養蠶補貼家用外,還耕種7畝田,故徐悲鴻自幼就參加農業勞動。

徐悲鴻小時的故事

徐悲鴻(1895-1953) ,原名徐壽康,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少時刻苦學畫,後留學法國。曾攜中國近代繪畫作品赴法、德、比、意及蘇聯展覽。抗日戰爭期間,屢以已作在國外展售,得款救濟祖國難民;並參加民主運動。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建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主席。在繪畫創作上,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在北京設定畫家徐悲鴻紀念館。

1895年7月19日,在江蘇省宜興縣屺亭橋鎮,一間臨水而築的簡陋茅屋裡,一個男嬰呱呱墜地。孩子的父親給他取名壽康,祈願他健康長壽。這個名叫徐壽康的農家男孩,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

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是一名民間畫師,在當地小有名氣。耕作之餘,在鎮上以課徒和鬻字賣畫補貼家用。家裡掛滿了父親的字畫,幼小的悲鴻耳濡目染,對書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當他要求學畫時,卻被父親溫和地拒絕了。兩年後,九歲的他才如願以償,開始從父習畫。父親命他每日午後摹吳友如石印界畫人物一幅,並學設計。自此,徐悲鴻與書畫結下不解之緣,並將自己的一生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繪畫。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中國社會的多事之秋,外有西方列強的肆意入侵,內有封建政權的腐朽統治,天災人禍接連不斷。1908年,徐悲鴻的家鄉連降暴雨,莊稼悉遭吞噬。萬般無奈之下,年僅13歲的徐悲鴻跟著父親到鄰近的縣鎮鬻字賣畫,以謀全家生計。

流浪江湖的賣畫生涯因徐達章身染重病而中止,徐悲鴻扶著全身浮腫的父親回到了家鄉,作為長子,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擔。不久,父親去逝,家裡卻連一文安葬費也沒有。徐悲鴻含淚向親戚告貸,熱心的陶留芬先生不但立刻送來了錢,還親自幫助安排了喪事。父親去世後,徐悲鴻成了家裡的頂樑柱,19歲的他過早地體會到了生存的艱辛和人世的無常。

為了養家,他決定到上海去尋找出路。他的一位同鄉徐子明先生,當時任教於上海的中國公學。在徐先生的熱情幫助下,他的作品得到了復旦大學校長的首肯,並答應為他安排一個工作,但當校長見到還一臉孩子相的徐悲鴻時,就悄悄對徐子明說:"此人完全還是個孩子,豈能工作?"不久徐子明赴北京大學任教,徐悲鴻工作的事也沒了著落。天氣一天天地冷了起來,他僅有的一點盤纏也用光了,最後因身無分文而被旅館老闆趕出大門。在極度失望中,他回到了家鄉。

然而在貧窮的農村,靠畫畫根本不能謀生,於是他仍決定去上海尋找出路。1915年夏末,他懷揣徐子明的介紹信前往商務印書館,求見《小說月報》主編惲鐵樵。惲看了介紹信及他的幾幅作品之後很滿意,答應讓他為中國小教科書畫插圖。但第二天,當他再次來到商務印書館時,又被告知國文部另一個主事人認為他的畫不合格,剛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澆滅了。徐悲鴻踉踉蹌蹌地跑出大門,一直跑到黃浦江邊,看著滾滾而去的江水,他真想縱身一躍,從此萬事皆休,但想到家鄉的鄉親和弟妹們殷殷期盼的目光,他流下了酸楚的淚水。

正在生死間彷徨之際,突然有人拉住了他的胳膊,原來是商務印書館裡的小職員黃警頑。徐悲鴻離開商務印書館時的絕望之態使這位熱心人放心不下,於是一路尾隨而來,果然見他要尋短見,趕忙及時制止了他。黃警頑將他帶回自己狹小的宿舍,兩人同睡一張床,同蓋一床薄棉被,徐悲鴻暫時有了棲身之所。

徐悲鴻的資料

1919年3月,悲鴻夫妻同赴法國,考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校長費拉孟為師,並於1920年冬,被法國最享盛名的畫家達仰收為學生,每個星期天都去達仰畫室學習。

自畫像自畫像

1923年春,他的油畫《老婦》入選法國全國美展,獲得好評。1924年,他創作了油畫《蕭聲》、《蜜

月》、《遠聞》等。

1925年,他為籌款購買達仰的油畫《奧菲利亞》,到新加坡賣畫,為陳嘉庚等華僑領袖畫了油畫像,籌得一筆不小的款子後,回到了闊別6年的上海,田漢為他舉“消寒會”,介紹他與郭沫若等人見面。

1926年3月,他從上海抵達巴黎繼續學習。夏天,他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每天到博物院臨摹油畫。1927年春,他赴瑞士、義大利遊覽,欣賞了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等藝術大師的傳世名畫。4月,他學成回國,途經新加坡時,上岸繼續為華僑畫像,籌得了足夠在上海安家的費用。抵達上海後,他在田漢籌辦的南國藝術學院義務招任美術系主任。在教學的同時,構思並創作巨幅油畫《田橫五百士》。不久,應聘為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1929年離開南國藝術學院, 遷居南京。1929年9月,他受聘為北平藝術學院院長。他大膽提出了革新的主張,提倡師法造化,學習西方一些優秀技法。在用人方面主張不拘一格選用人才,敦請木匠出身已屆67歲高齡的畫家齊白石擔任教授,並親自編輯出版了齊白石的第一部畫集。由於守舊勢力的橫加阻撓,悲鴻的改革計畫難於實施,因而辭職仍回中央大學藝術系執。

1933年1月,應法國國立美術館之邀請,赴巴黎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展覽,5月10日正式開幕,有法國教育部長、外交部長及各界著名人士3000多人參加,報刊發表評論文章200餘篇,觀眾超過3萬人。又應義大利的邀請在米蘭舉辦中國近代繪畫展覽。並先後在比利時、德國柏林和法蘭克福舉辦徐悲鴻個人作品展覽。1934年5月1日在蘇聯紅旗歷史博物館舉辦了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展覽期間,他應邀到蘇聯美術協會、美術院校等多處講演。接著,畫展又到列寧格勒(聖彼得堡)的隱居博物院舉行。

1934年8月載譽歸國。

1940年春,他應印度詩哲泰戈爾的邀請,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2月l7日為聖雄甘地畫了一幅速寫像,甘地在畫上籤名。

他先後在聖蒂尼克坦和加爾各答舉行畫展,所得款項均捐獻祖國救濟難民。同年11月,又從印度到新加坡。1941年先後在吉隆坡、檳榔嶼、悒保3個城市舉辦救災畫展,熱愛祖國的華僑競相搶購,所得10餘萬元美金全部捐獻救濟難民。

1949年3月,徐悲鴻參加了以郭沫若為團長的新中國代表團,赴巴黎(後改在布拉格)出席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在回國途中的車廂里,為田漢、丁玲、鄭振鐸、鄧初民等人畫了素描像。在教學工作之外,他還參加了制定國期、國徽、國歌的工作。其中國歌的投稿數以千計,但沒有一篇盡如人意。在毛澤東召開的討論會上,悲鴻提出了以《義勇軍進行曲》代國歌的建議。這個建議立即得到周恩來的支持,接著大家紛紛發言表示贊成,從而在第一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正式通過。1949年10月1日,悲鴻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聽著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閉幕後,周恩來總理親自任命悲鴻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不久,又當選為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徐悲鴻,宜興屺亭鎮人。6歲開始跟父親除達章讀書,9歲就讀完了《四書》、《左傳》。這時,他的父親開始教他每天臨摹一幅吳友如的人物畫。因家境貧寒,除依靠父親賣畫、母親種桑養蠶補貼家用外,還耕種7畝田,故徐悲鴻自幼就參加農業勞動。

繪畫風格在繪畫創作上,他提倡“盡精微,致廣大”,對中國畫,提倡“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油畫、中國畫,尤精素描。人物造型,注重寫實,傳達神情。曾創作《九方皋》、《六朝人詩意圖》、《中國負傷之獅遙望美國飛虎飛將軍》、《愚公移山》等寓有進步思想的歷史畫,所畫花鳥、風景、走獸,簡練明快,富有生氣,尤以畫馬馳譽中外,畫能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